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1-06 16:30

  沈默雲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八百桥分校 江苏 南京 211500)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小学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解题能力、社交能力。本文我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2-005-01

  小学阶段正值学生奠定未来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将会发生剧烈变化,教师要结合个人知识优化与人相处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通过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践探究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课程,观察能力需要学生集中精神,将接收到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对教学现状以及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和了解,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有效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帮助学生获取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各种信息,使其主动作出合理判断。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观察情境,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以便于做出合理的判断,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趣味观察情境,在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指出观察目标,为学生传授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鼓励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汇总,明确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哪些关键信息?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如在“菜市场的学问”这一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人、事、物,以此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给出拟定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观察结果。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背景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质量。教师要结合生活背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下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价值。比如,在教学“拒绝浪费”这一课的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各种浪费现象都比较熟悉,在活动中要求学生组成采访小组深入生活展开针对性采访,对生活中各种浪费现象进行调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首先,教师要成立调查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科学分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次,通过设计采访问题对不同群体进行优化设计,立即做好采访准备。再次,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汇总和分析并统计出相关的数据。最后,结合调查报告拟定对策和方法。在教师统一的教学指导协调下,学生会积极深入社会调查活动,对调查数据展开科学分析,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组织深度研究任务。学生结合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可以逐步进入深度研究环节,在调查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组织深度研究,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构建合作团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进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环节需要沟通和交流,这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过程,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生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两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统筹兼顾这些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在实践活动中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体现出个人良好的礼仪态度,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设计了调查访问作业,结合集体交流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的交际欲望,在交际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个人表现,在适当的环节主动与学生展开沟通,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交际表达技巧,如在语言方面说话时要声音洪亮、吐字字正腔圆、语速快慢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积极饱满的姿态展开交际活动。在日常交际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和收获,通过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生活情境获得各项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

  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数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形式推进的,如果小组内的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合作交流意识,那么整个实践活动就会以轻松愉快的姿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效率也会获得显著提升。如果学生的合作互动积极性不足,不能通过有效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过程中,应以集体利益为主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比如,在“我为集体献一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集体自豪感,意识到自己的集体当中的作用,在活动中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请问我们班是否有不合时宜的语言和行为?”,指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将自己发现的不良现象写在纸条上,分析不良问题带来的影响,如班级有人不顾集体利益随意乱扔垃圾,对班级卫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教师将班级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共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此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与学生形成对立的关系,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了解自己的定位,通过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鼓励学生亲身操作展开实践探究,在小学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打造丰富的学习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2,(32): 162-164.

  [2]陈亚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智力,2021, (32):148-150.

  [3]杨俏.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 2020,(18):94.

  [4]高淑珍.探讨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16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