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初探

  文/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陈维怀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2]当前,职业院校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学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在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要不要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如何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这些都是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院校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首先要明晰职业培训的内涵特征。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3]职业培训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表述。职业院校所开展的职业培训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进劳动者适应职业岗位要求。[4]

  职业院校职业培训面向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培训方案多是根据市场需求、单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培训讲师除本校自有师资外,还可外聘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师资;培训期限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可脱产也可半脱产,通常以短期脱产培训为主;培训方式突出技能操作训练,注重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周期性短、适应性强、实用性高等鲜明的特征。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也别于就业训练中心、培训咨询公司、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的职业培训。

  二、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行为。[5]由于职业培训“短平快”的特点,加上其他种种原因,职业院校在职业培训课程思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职业培训课程思政重视不够

  没有摆到与学历教育课程思政同等地位加以重视和对待,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课程思政、轻职业培训课程思政的倾向。与学历教育的课程思政缺乏衔接,与学历教育的思政课程缺乏协同,放松对职业培训课程思政的要求,使职业培训处于课程思政的“边缘地带”。甚至认为职业培训办班时间周期短,学员流动性大,没有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课程思政未能“覆盖”到职业培训中,使职业培训处于课程思政的“空白地带”。

  (二)对职业培训讲师的聘用管理不严

  无论是学校自有师资还是外聘师资,对讲师(尤其是外聘讲师)课前选聘审查、教学过程监督、教学考核等制度缺失。讲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有待提升,重技能轻师德,有的对课程思政不重视、不在意,有的对课程思政要做什么、怎么做不了解,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未能发挥培训课程思政的正面育人效果。更有甚者,有讲师在课堂上不分轻重、不明是非,信口开河、哗众取宠,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对职业培训教材讲义审查把关不细

  未建立培训教材讲义审查机制,培训教材、讲义、课件(PPT)等多培训资料由讲师自主选定和提供,课前缺乏对培训资料在意识形态政治安全方面的审查把关,教材讲义在文字、插图上出现错误、不当的内容而未及时发现。

  三、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培养全面发展职业人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1]职业培训作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育人的功能,也必须发挥育人功能。无论是面向在校学生的培训,还是面向社会在职人员的培训,都要立足和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的导向,明确培训教学目标,施德以训,全面赋能,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导向与培训课程固有的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质量职业人才。

  (二)形成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职业院校在开展学历职业教育的同时,开展非学历职业培训,这就需要学校同时管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课程、两个课堂,同向实施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培训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因此,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所有教师(包括培训讲师)的育人职责,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职业培训作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实施课程思政,就是“守好一段渠”、就是“种好责任田”,就能在全链条教育培训中汇聚办好课程思政的合力,确保立德树人全覆盖,确保课程思政不存空白、不留死角,不出漏洞。

  (三)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6]。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面向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是职业院校践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统筹培训资源,挖掘培训需求,扩大培训服务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培训目标效果,全面培养学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质量。如果弱化、软化职业培训课程思政,人才培养质量就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在培训课堂上出现意识形态政治安全问题,讲师的不当言行引发学员的不满和投诉,就会影响培训口碑和品牌。实施和加强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对保障培训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从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在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中普遍得到落实。在职业培训中,需要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结合培训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大力实施推进。

  (一)建立职业培训课程思政的实施管理机制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7]职业院校党委要把职业培训课程思政与学历教育课程思政一起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协同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来抓,构建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把职业培训课程思政纳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工作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激励;负责培训业务的部门要制定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或将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课程思政总体建设体系。在工作中把好培训讲师尤其是外聘讲师的选聘关,将思想政治要求列入讲师聘用合同。加强对培训教学内容的审核和教学过程的监管,提高培训讲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发挥培训讲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作用

  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讲师是关键。培训讲师要结合所讲课程门类的特点和育人要求,注重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促进所主讲的培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培训教学时,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能因为培训课程是非学历短期培训课程而放松对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要强化政治意识和底线意识,杜绝不当言行在培训课堂上出现。培训讲师应加强学习修炼,自觉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培训育人的责任担当,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确保培训教学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

  (三)探索职业培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职业培训课程门类多、培训时间短、学员流动性大,要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培训目标的设定需在学员掌握知识、能力的同时融入相关思政目标要求;在培训课程内容方面,立足课程本身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将思政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培训课程教学,在培训课程中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传播爱党、爱国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作为职业培训,尤其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员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增强职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员理解和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8]人文管理类培训课程可着重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教育等,技术技能类培训课程着重加强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创新意识教育等;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员作为成年人、社会人的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实施课程思政,坚持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引导学员理性思考,加强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授课过程中,讲师对思政元素的把握应恰到好处,避免过多,切忌生硬,体现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实现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培训讲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站在培训讲台的教师,培训讲师授人以渔、传人以道,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师风的红线、底线,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校要提升讲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对师德师风的监管。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决不允许错误思想和有害言论在课堂上传播,对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讲师要问责。

  (五)强化对培训教学过程的督导

  建立健全培训课程听课制度,做好培训讲师授课过程督导,管控讲师授课是否存在意识形态风险,确保思想政治安全。培训助理、班主任等班务人员在培训带班期间要全程跟班,关注讲师在课堂上课程思政执行情况,判别讲师是否有违背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发现讲师有违背意识形态安全的授课内容,要及时汇报并作出响应处理,如善意提醒讲师,建议调整授课内容,严重、恶劣者当堂叫停授课等。班务人员要切实提高对培训课堂意识形态安全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六)做好教材讲义的审查和讲师的考评

  培训讲师使用的教材讲义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适应性原则,确保教材讲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学校切实把好教材讲义的选用关和审定关,抵御和防范存在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问题。同时做好对讲师的考核评价,注重讲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考核摆在考核的首位。建立培训质量评价机制,将师德考核纳入学员满意度调查,对在课堂上散布不当言论造成不良影响的讲师要依法依规给予处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列入培训师资黑名单。

  五、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职业院校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难点。在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要结合职业培训的实际,探索实施职业培训课程思政,守正创新,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增强与学历教育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形成育人合力,确保培训质量,为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0].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05/content_5004660.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EB/OL].[2019-01-07].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ffad2d4ae4da 4585a041abf66e74753c.shtml.

  [4]周星.独立学院实施职业技术培训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03):46-47.

  [5]吴湘频.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22(02):171-173.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7]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642596598834855&wfr=spider&for=pc.

  [8]林伟,薛晓辉,李常茂,林韵致.铁路公路构造与算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创新[J].安徽建筑,2021(11):114-116.

  责任编辑魏家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