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医院孕产保健部全流程设计初探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全流程设计,功能布局,动线组织
  • 发布时间:2024-04-21 17:29

  文/王俊伶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乐家怡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2018年实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标189-2017),社会中对于妇幼保健院的需求趋于精细化、全面化。文章总结了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分析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标189-2017)下建设的两个新型妇幼保健医院,总结其空间功能布局及交通动线组织的优势,思考我国未来妇幼保健医院孕产保健部全流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希冀为今后妇幼保健院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妇幼保健医院;孕产保健部;全流程设计;功能布局;动线组织

  引言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俗称“三胎政策”)[1]。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笔者注意到,当前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生育率水平降低、产妇大龄化等问题引起妇幼医患者对于医疗环境的需求提升,对于妇幼保健院建筑的设计需求日益提升。

  笔者通过对当前妇幼保健院的调研,妇幼保健院因患者的特殊性,其内部的功能需求与流线组织也相对较为复杂。妇幼保健院业务部门按照三大人群特点,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保健部(简称“四大部”)[3]。孕产保健的内容包括:孕产绿色通道、孕产群体保健用房、婚前保健用房、孕前保健用房、孕期保健用房、产褥期保健用房等。结合以上内容,笔者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尝试分析发展的患者需求对于“全流程设计”在妇幼保健院设计中的探索方向和要求。

  1妇幼保健院当前存在问题

  1.1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下的妇幼保健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较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比重(13.26%)上升超出5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化,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减小,逐渐造成目前我国少子化情况严重的趋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率结果(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增长率结果(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相比,人口低生育水平加重,少子化趋势明显。根据2000—2021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统计显示,江苏省近二十年的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6]。

  低生育水平(少子化)加剧的背景对我国妇幼保健院的使用造成巨大影响:根据2021年国家卫健委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妇幼保健院2021年入院人数为927.80万人,病床使用率为57.8%,平均住院日为5.4日[7]。近十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妇幼保健院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当前妇幼保健院规模过剩、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针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妇幼保健院病床使用率与孕妇平均住院日降低的特点,妇幼保健院中容易出现功能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为适应当前妇幼保健院使用趋势,笔者认为整合住院部护理单元的功能、组织动线、采用精细化设计正在成为妇幼保健院改新建的设计重点。

  1.2相关文献研究较晚,研究空间大

  我国针对妇幼卫生机构建筑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不牢。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83年至2022年11月15日)的发表总体趋势看,妇幼保健院相关研究时至2016年前后方逐步转暖。通过文献数据统计结果看,妇幼保健相关课题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学科的关注度较建筑科学与工程类课题研究(2.31%)热门。

  1.3孕产时间线与全流程设计结合功能需求的复杂性

  不同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全流程设计是根据女性从婚检、孕前检查、孕期检查、生产、产后管理这一发展时间线展开,过程涉及医院的孕产保健部多个功能科室,需环环相扣,协调配合。对于妇幼保健院全流程的功能布置,能顺利实现时间线为首要任务。尤其对用于生产的产房,实现适应不同生产方式的功能配置和流线变化,对于全流程设计是可提升的方面和重点。

  在妇幼保健医院中,孕妇是患者中的特殊群体之一。针对孕妇产前、产中、产后的功能配置及流线组织的复杂性研究,是探寻妇幼保健院全流程设计的难点。如何统筹规划、以人为本,提供更加贴合孕妇就诊的切实需求,成为每个妇幼保健医院设计思考的核心问题,也在随着近些年人口生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当前妇幼群体就诊需求,一些早前医院设计的不适应性开始慢慢出现。

  2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全流程设计

  妇幼保健机构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健康问题,提供连续的、全生命周期的主动服务。妇幼保健院因其就诊人群不同,分为“四大部”。在建筑设计中,需注意各保健部之间相互联系,保健部与医技、住院部之间相互联系,所在楼层与主次入口、竖向交通核的动线组织。

  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相对脆弱的人群,例如:一位孕妇,尤其是临产时期,会经历较强的生理痛苦并伴随着心理恐惧,通常需要2~4位陪护。在孕产保健部住院部护理单元中,应建立孕产妇、新生儿急诊绿色通道,与产房、手术中心以及住院部联系通畅,缩短产妇生产过程中的路径,确保新生儿安全。

  在环境心理学中,人的行为活动和空间,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短路径原则”即当患者有明确前进目标时,只要不存在障碍就会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全流程设计主要依照的是孕产保健部各专科要按照孕前、孕中、产后的服务流程,形成有效的多专科协作机制,专科之间形成“无缝”衔接[3],将就诊流线与空间融合。从孕前检查、孕前教育,到孕期检查,包括唐氏筛查、糖耐检查、胎心监测等,再到产房生产,最后是产后检查,包括盆底检查、产后抑郁等,这一系列检查流程应与孕产保健部的动线组织相结合。

  3案例分析

  3.1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布局

  孕产妇保健科是妇幼保健中心最核心的部分,分娩和医院护理是最重要的服务项目,所有孕前保健服务最终都是为了住院分娩。因此,孕产妇保健科的位置应与医院的病房有最紧密的联系。孕产妇保健单元的功能区是整个设计概念中最独特的,可以整合成一个产房(分娩中心)和功能区,形成一个孕产妇保健中心,这提供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独特服务体验,消除了住院和分娩过程中的陌生感,方便了医护人员的管理。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在功能分区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孕产保健门诊区域,其主要功能有婚前体检、孕前和孕期的保健门诊以及产后检查、产后哺乳、盆底治疗、产后康复训练;二是产房区域,其主要功能有产房、中心手术部、ICU、NICU、新生儿病房以及母婴同室。

  而淮安市妇幼保健医院采用创新的妇幼健康机构服务模式,以四个人群为中心,重新组合业务科室,打破保健、门诊、住院、医技之间的分隔,采取集中式的医疗布局,以科学合理的医疗秩序为轴线,依次布置功能,使每组人群的就诊区域连续且路径最短,特定人群的业务流程在一个连续区域,提高了诊疗效率。院内孕产、儿童、妇女、计划生育四个保健模块沿南侧道路排开,并有垂直交通直接通达到各自的诊区,实现广场、大厅、候诊厅的三级分流。每个保健模块内的功能在本区域内垂直分布,并配有所需的服务及检查设施,落实科室专属领域原则(图1)。

  3.2高效组织区域动线,完善全流程设计

  孕产保健部中,住院部的动线组织是尤为重要的。一般孕妇生产分为顺产、剖腹产和顺产异常转为剖腹产这三种类型。顺产的孕妇主要是在病房或产房内进行生产,而剖腹产和顺产异常的孕妇则需要去手术室完成生产。顺产异常的孕妇从产房转入手术室的流线就至关重要。因此,将产房与手术室同楼层布置,相互之间联系密切。产妇生产完,新生婴儿被送往新生儿科进行出生各项指标的检查;针对早产儿及有先天疾病的新生儿,将NICU与产房相邻布置;考虑到新生儿的安全性问题,专门设置了新生儿病房。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中,将产房、ICU、NICU、中心手术室、新生儿病房和母婴室设计在同一楼层,通过走廊连接,各个功能区块之间设置门禁(图2)。

  住院楼每层两个护理单元,利用率高,每个护理单元交通核分组布置,可将患者从入口完全分流,互不交叉。每个护理单元43床,护士站设在中心部位,护理流线短,视线好。住院楼沿用了裙房的空间组织模式,垂直组织空间模块,例如将产房、OICU及产科病房垂直布置,建立孕产妇、新生儿绿色通道,与产房、手术中心、产科病房联系通畅。统筹考虑全流程设计,裙房一至三层孕产保健模块中垂直布置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孕期检查及产后管理等科室。手术中心、NICU及中心供应布置在住院楼三层,这与产后管理相衔接(图3)。中心供应与手术部相邻布置,洁污流线最短,形成手供一体的循环模式。手术室采用周边回收式布局,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分区域,可根据负荷情况有选择开启,降低运行费用。手术部、病理、输血科同层布置,高效便捷。

  3.3方案总结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和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的孕产保健部在设计中都体现了“全流程设计”,前者突出核心串联功能的设计形式和后者简化流线高效组织的设计思路对于探索当前人口环境下的妇幼保健院“全流程设计”提供了突破方向和思考深度。但全流程设计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交通流线过长造成的通达性降低;空间组织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

  结语

  综上,在妇幼保健院设计中要注重人性化设计,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控制流线、合理空间布局将空间集约化,缩短患者就诊、检查的时间。同时,通过全流程设计,让孕妇在前期孕检过程中逐渐熟悉环境,缓解孕妇的不安情绪。与此同时,全流程设计和空间整体布局可以充分考虑各部分科室的功能要求,相关部门联系紧密、便捷,这样也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尽可能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线也融入空间设计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EB/OL].(2021-08-20)[2023-03-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8/20/content_563242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EB/OL].(2017-11-02)[2023-03-2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1/02/content_5236647.html.

  [3]秦耕,张九学.妇幼保健机构建筑设计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EB/OL].(2021-06-26)[2023-01-06].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0/content_5626190.html.

  [5]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EB/OL].(2022-05-11)[2023-01-06].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05/t20210511_1817197.html.

  [6]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EB/OL].(2022-05-11)[2023-01-06].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05/t20210511_1817198.html.

  [7]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2021年1—11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EB/OL].(2022-01-17)[2023-01-06].http://www.nh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2201/6f4be2192a8a445298163ddaea69dd58.shtml.

  [8]建标189-2017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9]建标110-202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

  [10]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Z].2015.

  [11]静进,丁辉.妇幼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2]梁达伟.妇幼保健院与综合医院的设计差异[J].广州建筑,2017,45(05):3-6.

  [13]邓琳爽.新型绿色人文医院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设计探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7,18(06):63-67

  [14]刘浩,汤朝晖.区别性整合设计——对妇幼保健院建筑设计的另一种思考[J].华中建筑,2018,36(02):34-38

  [15]张莉.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16]梁达伟.妇幼保健院建筑功能布局研究与实践[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