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音乐,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26
周赟冰
(垫江县牡丹湖小学校408000)
摘要:音乐属于一项情感层面和听觉的艺术,但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整体角度入手,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情境的渲染中深入感受音乐元素,捕捉音乐情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媒介,是诸多音乐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凝聚而成的。音乐教材中有属于自己教学结构,其内容也完全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每一个单元虽然都是相对对立的存在,但是其中的内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认真进行推敲,以单元为单位,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高效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使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能够顺利达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3-002-01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对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进行详细探究,这是一种连贯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进行全面整合,采取环环相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各项知识的理解。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大单元教学自身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全面整合碎片化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认真学习,强化自身认知水平并提高科学核心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首先设定情感培养目标,带领学生学习与了解教材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进行分类汇总,学生可循序渐进的消化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实现情感培养的目标。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相比较而言,大单元教学所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还可删除其中多余的部分,将一些有益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向外拓展教学的覆盖范围。因大单元教学当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彼此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相互连接之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不仅包含知识构建环节,还有实践探索的部分,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相互连接在一起,才能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在整体层面上实现知识迁移,学生也可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内涵,取得更多收获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二、大单元内教学的设计步骤
(一)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对教材框架进行详细梳理,理清具体的设计思路以及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认真研读教材是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学期开始之前教师须详细研读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将其作为基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撰写教案与设计教学活动时,重点突出关键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具体知识技能,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
(二)合理划分内容
将科学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开展相应的教材内容划分工作,还可借助归档的方式开展工作,明确不同教学内容的性质特征,将其归纳到不同的大单元当中。教师所设计的任何一种音乐活动,均应具体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帮助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起到辅助作用。例如,音乐欣赏教学属于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分支,将特定的内容相互整合在一起,定期在班级内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放松身心、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在最短的时间内分类整理教学内容,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三)梳理教学顺序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教师则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在确定大单元内的教学顺序之前,必须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保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为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其作为依据,确保所制定的教学顺序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带来最佳的学习体验,感受音乐的美感与内涵。
三、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细化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进行拓展创新的内容少之又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教师的各方面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至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自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调整教学顺序,还可以对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改进。在具体的实践中,教材只能够提供相应的素材与思路,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若完全照搬教材则难以满足既定需求,学生也无法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综合分析与理解所要教学的单元后,教师要主动研究自己的学生,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明确学生兴趣爱好与接受能力等,将其作为基础开展后期各项工作,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若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则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音乐作为媒介,学生经过音乐的熏陶之后,则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并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归其根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重要,同时带领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这些均是教学设计应考虑的重点。例如,学生在学习新的曲目时,教师可为其播放不同的版本,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提高歌唱水平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落实教学过程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灵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领悟自己的歌声与音乐表达之间的内在关联,再通过聆听自身歌声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表达自身内在情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加以正确引导,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学生切实感受到歌曲的意境,逐步调整自己的歌声,在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实现统一和谐。聆听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明确音乐歌曲之间的关联,理解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后,再通过对比聆听、参与聆听的方法,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共情。
综上所述,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教师应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探究科学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单元当中的每一场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各项内容,教师可采取新型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审美能力,全方位提高的学生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改革策略——以山东省焦桥镇中学为例[A]. 李春蕾.第六届《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研讨会,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