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创新路径探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初中班主任,“互联网+”,德育创新;路径探索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48

  尹静

  (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德育工作面临着前很多挑战。“互联网+”视域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在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的情况下,构建高质量的德育,这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能促使初中生积极参与班级德育活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互联网+”;德育创新;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4-002-0

  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国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提出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等教育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下,初中不仅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德育课堂中,更应该形成“互联网+德育”的新思维,最大程度地将德育与互联网相融合。互联网为初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其面临了一些问题,比如网络失格现象日益严重、传统德育课程亟待改进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成为初中及教师目前所关注的话题。

  1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义

  提高班级凝聚力。学生虽然是班主任的管理对象,但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班级是班主任实现自身工作价值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获取学生的认同和崇拜,以便更加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管理的效率与班级凝聚力高低有直接关系,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多关注日常细节,挖掘学生身上的特长和优点,并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引导其共同参与班级秩序维护、班级事务管理等工作。久而久之,学生会习惯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进而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

  2 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1)德育意识不强。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然而,当前仍然有部分班主任将工作重心放在班级管理以及成绩提升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德育意识不强。在他们的认知中,初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好班级,做好学生的智育工作。此外,部分学生家长也更加注重孩子的智育,对德育缺乏明确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2)德育环境复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社会新闻、热点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网络信息环境愈加复杂,这给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生心理不成熟,信息识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再加上知识型社会的到来使人才竞争加剧,家长普遍存在一种紧迫感,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对德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难以得到充分培养。

  3 初中班主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创新路径

  3.1 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班级主题教育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开展班级主题教育。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采用不定期召开的方式,让学生不会感觉到墨守成规,以此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在主题选择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贴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梳理这一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维系家长关系方面经常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式,自身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这一问题不断加剧,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选择在“父亲节”或“母亲节”这样特殊的日子,开展班级主题教育。在班会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父爱与母爱的视频,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当中更快地走进主题教育班会,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会上主动讲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相处的点滴故事,可以是快乐的回忆,也可以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配乐,学生的情感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发现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并在后期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够从本质层面解决学生常见的问题。

  3.2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推动二者协同育人

  德育工作应该家校联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校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培养优秀人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因此,初中班主任要打通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成长轨迹,给学生提供更科学的教育和引导。遇到突发事件时,班主任要及时联系家长,找出解决办法,关心、教育学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的行为、思想是父母行为思想的折射。为此,要想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就要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是有些家长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没有正确有效地处理好孩子的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质量。对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主要涉及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要根据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培养,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身居教学第一线的初中班主任要担起德育工作的重任。“互联网+”视域下,初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在德育中的优势和价值,在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同时,通过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活动等,全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连小玲.探讨网络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26):181-183.

  [2]孙金华,赵金山.“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11-13,20.

  [3]王旭平.探索网络时代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方法[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 电脑校园网络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23-22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