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50
赵娣
(阆中市飞凤镇治平中心学校)
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创新数学教法的必要性,提出了四点创新方式方法,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4-004-01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育既要向学生灌输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其关键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常规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教学变革和发展需求,因此,老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让课堂更加充实,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激发出来,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升课堂学习水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授课方式呆板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不会在课前对教育方式做充足的准备,而是凭亲身经历来进行备课,这就造成老师在课堂上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能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提倡老师们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课堂变得更加充实,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老师仍然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采用一种简单的授课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学业有所进步,但是长期来看,却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不感兴趣,这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他们的个人偏好,老师的教学内容,老师的教学方式等等。其中,以教师的授课方式最为重要。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的数学老师都是采取一种简单的授课方式,这样单调的方式很难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相契合,所以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造成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二、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要把数学知识死记硬背,一旦碰到实际的问题,他们就会感到茫然,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中的实践与生活问题的认识。所以,老师要用鲜活的生活情境来进行知识的解释,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致,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加到数学课堂当中,这也有助于实现初中数学有效的教育战略。比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本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问题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初中生明白数学的含义。例如,一个乘客乘坐飞机,给他一件10kg 的行李,超出的部分按票价的3%收取费用,该乘客的行李重40kg,共计3000元,那么他的机票价格是多少?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设计趣味游戏,培养数学思维
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等方面。当前,我国初中学生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关键期,如何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素养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中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让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起来,而是让他们具备某种程度的数学思考技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态度去应对各种形式的试卷,达到由“应试”向“全面育人”的过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基于此,在课堂上,通过一些趣味的小游戏,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进行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为将来求解更高级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直线上各点的位置,让他们能够用序数来表示平面上的点,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游戏情境:老师通过在台上展示一套数对,相应的学生立即站起,而不能按时站起,则要给另一名同学展示唱歌、讲故事等才艺。反之,只要同学们能及时起身,就可以获得一朵红色的小红花。最终,获得最多小红花的人将获得奖品。因为这个游戏的趣味性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放松,实现“寓教于学”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思考水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分层教学,促使共同进步
现代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由于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主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才能让数学具有实际的意义,促使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最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级。
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上,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调查,把学生分成学习困难学生、中等学生和优秀学生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差,因此,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性质,会做几道比较容易的填空题和判定题;中等生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学业成就处在中间水平,而且他们的学习情感也比较平稳。这样的学生应该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去,提高他们的类比和归纳能力。优秀生就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要在以上的条件下,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解决困难的问题中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究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级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还可以使学生跟老师之间形成合作关系,达到一种双赢。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激发他们的潜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湖.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08):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