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52

  余刘琼

  (广南县坝美镇八达中心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改了传统以成绩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变,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综合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美育思想的内化,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立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使学生在有效的欣赏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4-006-01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在新课程的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但是新课程从发布再到完全执行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当前学校中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不会很重视音乐欣赏教学[1]。第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专业性较强。通常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会重点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很容易在课堂中分散注意力,所以导致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不好。第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欣赏教学时往往会以自身作为主导,给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很难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解思路,无法有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思维,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理解空间。第四,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单一。很多音乐教师都采用“播放音乐—学生听—讲解”的模式开展教学,这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下“实施多元化欣赏教学模式”的要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如果只是单纯讲解音乐作品的基础资料,不能引导学生良好感知音乐中富含的美感和情感。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究策略

  (一)合理制定欣赏教学的流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欣赏可以理解为是对事物的一种体验和分析,需要集中注意力并凝聚神情,全身心投入音乐情景中。小学生接触事物有限,天性活泼好动,很难对某一新鲜事物长期保持专注力,所以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欣赏教学的流程,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规律,使其沉浸在音乐中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第一是要明确学生的思路和欣赏方向,进行针对性地思考,二是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专注于欣赏音乐中[2]。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某个音乐片段,先简单介绍一下乐曲的基本知识,然后提出课堂问题:同学们在这首音乐中都听到哪些声音?产生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出身体律动,促进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的融合,产生更加丰沛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欣赏教学《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初期利用有趣的视频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带领学生热切感受乐曲《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在乐曲中发现不同动物的叫声,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辨别能力,针对性地探究乐曲内涵意义。其次,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奏乐器类型,启发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

  (二)精选欣赏教学的资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对于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应当从多个角度开展分析、体验、想象,欣赏的有效性则是取决于学生积累经验的与信息接收的多少。一首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作品的由来、特点、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都可以在不同角度上启发学生,使其更全面的认识音乐作品。其次,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源信息,整合多个教学资源来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帮助学生塑造个人的思想情感。在精选教学资源时,不仅要关注信息的适配度,也要合理把控资源的内容和数量[3]。比如所选内容要满足新课程和教材的目标,也要符合当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征。此外,要注重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比如在学习《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课件PPT,利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入课题内容,给学生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吸引学生进入故事情景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小声跟着轻哼,促进学生进入歌曲欢快的情绪中,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风格与特征。同时提出疑问:在面对凶狠的大灰狼时,三只小猪的态度是怎样的?三只小猪谁真正不怕大灰狼?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行回答和演唱歌曲。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师生的互动和创新表达

  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教学音频和知识内容。用以表现音乐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一般最常见的就是可以在电影、演出、动画等艺术形式中融入音乐元素,小学生比较熟悉这种表达形式,因为在一些节目和舞台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春晚表演中的《歌声与微笑》节目,从合唱的效果和演出的画面中,充分表达出儿童歌曲旋律中的纯净、和谐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多媒体画面中,分析和记忆合唱时的动作与表情,深化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4]。同时,教师应当增强和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分析能力,欣赏教学一方面要和情感思想进行结合,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作为铺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受可以激活内在的想象力,运用灵动的音乐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也要设置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活动,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发挥音乐强大的思想感染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曾艳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探讨[J].中外交流,2020,27(18):325.

  [2]王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文渊(高中版),2020(1):44.

  [3]张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212.

  [4]邹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文渊(小学版),2020(7):61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