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09 16:16
张建辉
初中大单元教学属于一种教学形式,以其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倡导让学生产生综合性的体验感。在此种学习环境之中,学生的思维将会被激活,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学生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活动时,还可以存储很多丰富的知识,同时在进行实践活动之时,还可以将其有效地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科大概念为指导,合理地运用大单元教学措施,营造出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明确的主题指导下,逐渐形成关联思维,培养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含义,分析了学科大概念思想对于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影响,并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随着素质教学深化发展,以往的以课时为单位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逐渐显露出很多问题,此类教学设计导致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被破坏,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只能为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无法系统化地把握整体知识。在此种情形下,站在整体角度的学科大概念逐渐得到学校与教师的青睐,在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展现出巨大的实践价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对于学科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以此来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1 语文学科大概念概述
在对学科大概念进行分析中可以得知,其主要包括学科核心内容与教学核心任务等方面内容。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而言,学科大概念主要指的是语言与思维等内容,依托语文学科大概念可以将各个零散的语文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多样化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核心概念的有效运用和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在大概念指导下,教师应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冲破以往的讲解“单篇文章”这一惯性思维的束缚,明确本单元内不同文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以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同时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任务的规划工作。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依托单元预习、组内阅读以及课内精读等方式,在一节课之中,通过多篇文章,解决共性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于单元教学框架进行梳理,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初中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以大概念为指导,应深刻认识到,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目标与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对知识进行整合与重组之后,都应以“课”为单位进行组织,明确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看到知识之后所蕴藏的“大概念”,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
2 学科大概念思想指导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其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应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主动吸收与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整合思维,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在大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会及时地储存一些知识,并且可以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由此可见,教师应主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以大概念为指导,将单元看成一个整体,并结合单元内容,明确主题,依托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点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相符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促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可以说,以大概念思想为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应依托单元整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现阶段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现状
3.1 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其在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时,应认真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相适应,还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符合。然而,由于初中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并且每一位学生都非常有个性,在此种情形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2 存在着形式化现象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总会无意识地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在搭建支架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形式化问题,要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健康成长。同时,由于形式化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有着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支架式”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3.3 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对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其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未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没有将这些文章与其他文章进行整合,最终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的含义未进行深入分析,在准备教学活动期间,对于议题和主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划分。一般情况下,教师所选择的文本只为一篇文章而服务,未真正地开展大单元教学,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
4 学科大概念视角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
4.1 将教材单元作为前提
单元主要被分为学科单元与生活单元这两个类型,二者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其中,学科单元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可以系统化地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无法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而活动单元则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可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但是无法促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相应知识。而通过开展单元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知识更加系统化,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指用大概念、大任务或者是大项目等将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两方面内容。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基于语文教材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单元原有的知识内容,还可以突破教材当中单元的限制,实现对教学单元有机整合,使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初中语文教材单元板块安排合理,具有良好的单元结构,为教师开展语文大单元设计创造了条件。语文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将大概念作为切入点,可以促使单元教学设计变得更加便利,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4.2 将学科大概念作为指引
由于受到以往教学模式影响,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着教学时间比较碎片化的问题。在进行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会将知识作为指引,深入分析与研究课文内容,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在此种教学模式指导下,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不够完整。而要想有效结合这个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创设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将不同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的学科网络知识。同时,由于碎片化的语文知识点处于静止缺少活力的状态,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记忆孤立的知识点,而不能将其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会很快遗忘掉上述知识点,导致学生只能在短期记忆上述知识。因此,只有加强孤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长期记忆,并且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积。学生构建知识点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也能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大概念为指导,深入分析语文单元内容,将不同单元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体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明确大概念和概念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其真正把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
4.3 将活动任务作为载体
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应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想要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落实,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核心素养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因此,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要将活动任务作为载体,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大概念组织开展语文单元教学活动,围绕学科大概念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不能只是关注单一知识点或者是单项技能训练,要通过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学生逐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和发展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学科大概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还可以依托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实现探究、合作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将活动任务作为载体,能够避免出现知识单向传授的情况,也可转变传统分解式的语文教学方式,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作为切入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4.4 以学生主动构建为原则
在学科大概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原本零散的语文知识进行整合,加强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主动构建作为原则,将这些碎片化知识所蕴藏的学科大概念充分挖掘出来。同时,在建构知识时,还应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整个知识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主动构建作为原则,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
5 学科大概念指导下优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5.1 明确学科大概念,为教学打下基础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最为主要的是应明确学科大概念。在与物理和科学等学科相比较中可以看出,其没有既定的学科事实与教学内容,但是拥有人文性特点,并且知识呈现出散落分布的状态。此外,中国的语言还具有会意性这一特点,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并且大概念还比较抽象化,不够明显,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点。
例如,以学习《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以及《上图书馆》这几篇文章为例,初中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首先应明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这一单元的任务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推理、批判以及发现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此外,在对这几篇文章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主要以说理为主,这些文章都带着议论性质。同时,教师还应从这一单元的导语以及学习任务出发,使得学生认知到这个单元的主旨是“依托课文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说理方式,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可以结合现实,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明确这一单元的学科大概念。
5.2 构建整合情境,挖掘学生思维潜能
之所以要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思维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据相关调查研究,情绪、思考以及学习逐渐存在着一定联系,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官都会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之中。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表达,让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也就说,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另一方面还应通过情感或者思想等不同角度,使得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学生角度,构建整合式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综合性知识。
例如,以学习《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以及《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几篇课文为例,这个单元中的几篇作品都选自于经典长篇小说,是整本书的华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由此可见,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明确教学主题,站在小说描写角度,为学生营造出整合情境,如可以整合矛盾冲突概念,一方面要将课文和原书章节之间存在的联系充分挖掘出来,另一方面还应紧紧抓住矛盾,可以通过设置表演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书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冲突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找出来,让学生围绕两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进行情境演绎,如将杨志与吴用进行对比,使得学生感受到杨志的精明强干与吴用的技高一筹。学生通过对这两个不同人物进行演绎的方式,可以明确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和特点,从而对本单元学习内容形成关联性思维,以此来深刻把握人物形象,明确本单元教学主题。
5.3 围绕单元设计,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
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在明确学科大概念的内涵后,应结合学习预期来科学地设计问题,以此实现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学科大概念。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学科大概念的内涵具有抽象性特点。因此,教师依托提出问题的方式,在特定的学习主题下,不仅明确单元内容,还可以建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迁移。从单元教学设计角度来说,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以下两方面因素,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其一,应围绕语文学科大概念,鼓励学生针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意识,拓展学生语文学科思维,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迁移能力将会得到提升。例如,以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学科大概念与单元内容为基础,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阅读本单元小说文本为基础,明确小说所使用的写作要素;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切身体会到作者在小说之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学习小说之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方式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进行写作。上述几个问题都是以学科大概念为中心而提出的,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其二,教师应设计一些基本问题,要密切关注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4 完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想制定出完善的评价标注,首先应明确有效评价的内涵,其主要指的是一种对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一种检验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语文要素作为基础,在进行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通过制定合理化的阅读评价标准,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与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与支持,以此为基础,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树立起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采用与学生学习与发展相适应的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例如,以学习《黄鹤楼》这首古诗为例,诗句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中的“川”为平原之意,而“历历”为清晰可数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词语及其他古诗和文章之中的意思与应用手法,实现对学生的考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其认知范围,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学生对于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将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6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首先应明确学科大概念的内涵,要深刻认识到在其指导下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对大概念进行整合与提炼,以此为指引,创新与优化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明确学科大概念、构建整合情境、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及完善评价标准等方式,将教学任务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龙门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