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实践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实践,研究,科学
  • 发布时间:2025-02-09 16:20

  吴晓丹

  文章针对幼儿科学探究素养进行分析,从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亲身操作、丰富幼儿科学认知、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讨论了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实践要点,通过研究科学设置种植目标、设置多元探究材料、积极开发种植课程、保证种植过程可视化、完善相关评价机制等措施,其目的在于逐步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素养水平,利于幼儿后续学习活动的推进。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得知,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核心内容,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推动其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根据以往实践经验可以得知,种植活动在幼儿科学探究素养培养中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做好相关内容的科学化分析,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应用经验,为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依据。

  1 幼儿科学探究素养概述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具体定义如下: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来激发科学探究兴趣、亲身操作探究材料、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最终形成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幼儿科学探究素养进行培养时,需要教师精准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据此来拟定配套种植教学方案,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进行问题分析与处理,从而为种植活动的顺利推进给予可靠支持,持续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

  2 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实践要点

  2.1 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认识过程

  围绕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方面,拟定的种植活动为引导幼儿对“富贵竹”这一植物进行探索,帮助幼儿了解富贵竹生长条件、绿化作用等。具体认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教师提前准备好“富贵竹”相关的视频资料,同时也会将幼儿园自然角位置的多株富贵竹放置在桌子上,供幼儿对“富贵竹”进行观察。②设置多个问题来引导幼儿对“富贵竹”进行观察,如“桌面上摆放的植物是什么呢”“哪位小朋友用语言形容一下这个植物特征呢”“小朋友看完视频后学到了什么呢”等,利用问题来引导幼儿对“富贵竹”基础内容进行认知。③通过相关视频的学习,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富贵竹”生长习性、照顾方法等内容,从而为后续活动的进行提供良好参考。

  (2)观察过程

  在富贵竹观察环节,实际操作步骤如下:教师在幼儿观察完“富贵竹”这一植物后,也激发起幼儿对于植物种植的兴趣。教师搬到桌面上的富贵竹当中,掺杂着几株病株如叶片发黄、根部发育不良等,等待幼儿完成观察后,教师会提问幼儿“这几株‘富贵竹’(病株)和其他富贵竹之间有什么区别”“这几株富贵竹是不是生病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富贵竹生病了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会对幼儿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且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活动中。

  (3)管理过程

  对于出现病害问题的富贵竹,幼儿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①由于幼儿周末不上课,外部气温较高,使得富贵竹根系出现缺水问题,导致富贵竹叶片变黄。②富贵竹生长营养不足,造成富贵竹叶片变黄。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那我们应该怎么解决水分不足的问题呢?”经过讨论后幼儿提出制作自动浇灌装置,以保证富贵竹供水的充足性。教师和幼儿将黄叶去除后,开始制作自动灌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塑料瓶、导管和胶带来进行制作,并对其进行了安装。

  (4)活动效果

  基于《4~5岁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行为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来对此次种植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得分情况,具体的评价结果如下:①好奇心。共有23人表示对活动不太感兴趣;7人表示对大部分活动感兴趣;5人表示对活动拥有充分兴趣。②观察能力。共有11人几乎没有进行观察;5人进行了较短时间的观察;7人偶尔进行观察;8人观察时间较长;4人一直进行观察。③喜欢提问题。共有12人没有提出过问题;7人虽然提出问题,但是与此次种植活动无关;6人提出了和活动相关的问题;7人提出了较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3人提出了非常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或提出了种植活动的关键性问题。④动手操作性。共有7人基本上没有动手操作;12人只是短暂进行了操作,总持续时间较短;7人操作时间相对较长;9人全程参与操作,并且深入研究了相关资料。⑤表达与交流。共有13人没有表达出任何看法;8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该活动的看法;9人在表达看法的同时也和同伴进行了讨论;5人在积极交流的同时提出了新看法。

  2.2 引导幼儿亲身操作

  (1)种植过程

  围绕幼儿亲身操作方面,拟定的种植活动为,引导幼儿对“绿萝”这一植物进行水培生根培育,帮助幼儿了解绿萝生长条件、种植方法等。具体种植过程中的步骤如下:教师提前准备好“绿萝”水培生根视频资料,在引导幼儿对绿萝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后,开始下达相应的种植任务,教师会给每位幼儿提供一个塑料瓶和一片绿萝(带叶柄),引导幼儿在塑料瓶盖子上钻取一个小孔(可以穿过绿萝叶柄),注意操作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幼儿用小刀划伤自己。随后将叶柄穿过塑料孔后,将塑料盖拧回到塑料瓶中,塑料瓶装满调配好的营养液。在此次设计的活动当中,可以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其可以了解植物生根的过程,丰富幼儿对于种植活动的认知。

  (2)管理过程

  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其具体的管理流程如下:①制作各个幼儿的姓名标签。每一个塑料瓶外都会让幼儿贴上自己的姓名标签,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及时观察到自己栽培的绿萝生根情况。②进行换水。在生根初期不需要频繁换水,但还是需间隔3~5天进行一次换水,更换的水由老师统一提供,若是绿萝幼苗已经出现芽根,那么换水时也需要避免破坏芽根,以此来保证绿萝的正常生根。(3)做好记录。每天都会安排幼儿记录水瓶当中绿萝的生根情况,并且幼儿之间也可以相互对比自己绿萝幼苗的生长情况。

  (3)活动效果

  基于《评价表》来对此次种植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得分情况,具体的评价结果如下:①好奇心。共有18人表示对活动不太感兴趣;11人表示对大部分活动感兴趣;6人表示对活动拥有充分兴趣。②观察能力。共有7人几乎没有进行观察;7人进行了较短时间的观察;5人偶尔进行观察;10人观察时间较长;6人一直进行观察。③喜欢提问题。共有13人没有提出过问题;6人虽然提出问题,但是与此次种植活动无关;6人提出了和活动相关的问题;4人提出了较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6人提出了非常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或提出了种植活动的关键性问题。④动手操作性。共有5人基本上没有动手操作;10人只是短暂进行了操作,总持续时间较短;12人操作时间相对较长;8人全程参与操作,并且深入研究了相关资料。⑤表达与交流。共有10人没有表达出任何看法;7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该活动的看法;11人在表达看法的同时也和同伴进行了讨论;7人在积极交流的同时提出了新看法。

  2.3 丰富幼儿科学认知

  (1)种植过程

  围绕丰富幼儿科学认知方面,拟定的种植活动为,引导幼儿对“蘑菇”这一植物进行合作种植,帮助幼儿了解蘑菇生长条件、种植方法等。具体种植过程中的步骤如下:教师提前做好各类蘑菇视频、图片等资料的整理工作,让幼儿对此次种植活动中所需使用的蘑菇品种进行初步了解,并且对于整个蘑菇的种植过程进行了解,同时老师也会通过PPT来向幼儿讲解生活当中的菌菇类型,包括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同时也会组织幼儿对菌菇包进行研究,讲解菌菇包的具体种植方法,激发幼儿对于该种植活动的兴趣。在种植活动中,会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相关活动,每一组共有六名幼儿组成,教师也起到相应的指导者角色,会和幼儿一起将菌菇包切开一个“十字口”,喷上水之后将其统一放在洗手台下。

  (2)管理过程

  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其具体的管理流程如下:①制作各个小组的标签。每一个菌菇包外都会让幼儿贴上自己小组以及组员的标签,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对自己种植的菌菇进行及时识别,并且方便后续记录工作的进行。②进行喷水。在菌菇包生长过程中需要保证菌菇包的湿润性,这也需要每日进行一次洒水,教师组织幼儿集中进行洒水,确保菌菇的顺利生长。③做好记录。每天都会安排幼儿记录菌菇包的生长情况,由于菌菇包生长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这也需要在菌菇包种植时,对幼儿做好相应的鼓励工作,使幼儿可以保持较为积极的参与状态。

  (3)活动效果

  基于《评价表》得到的评价结果如下:①好奇心。共有13人表示对活动不太感兴趣;11人表示对大部分活动感兴趣;11人表示对活动拥有充分兴趣。②观察能力。共有8人几乎没有进行观察;6人进行了较短时间的观察;8人偶尔进行观察;7人观察时间较长;6人一直进行观察。③喜欢提问题。共有11人没有提出过问题;8人虽然提出问题,但是与此次种植活动无关;5人提出了和活动相关的问题;6人提出了较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5人提出了非常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或提出了种植活动的关键性问题。④动手操作性。共有5人基本上没有动手操作;8人只是短暂进行了操作,总持续时间较短;16人操作时间相对较长;6人全程参与操作,并且深入研究了相关资料。⑤表达与交流。共有6人没有表达出任何看法;9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该活动的看法;14人在表达看法的同时也和同伴进行了讨论;6人在积极交流的同时提出了新看法。

  2.4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1)种植与试验过程

  围绕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方面,拟定的种植活动为引导幼儿以大蒜为实验植物,讨论不同类型种植方法的应用情况,以此来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此次种植与实验活动中,讨论了土壤种植和水培两种方法。在种植与实验初期,教师会做好基础资料整理,讲解大蒜土壤种植和水培两种方法的应用步骤,帮助幼儿了解大蒜种植过程的基本内容。完成讲解后教师会将班级成员分为两大组,分别为水培组和土壤种植组,每组4~6人,指导幼儿对大蒜进行种植,栽种后将其转移到绿化角。

  (2)管理过程

  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其具体的管理流程如下:①制作各小组的标签。参考2.3.1中的内容,来完成相应的标签标记工作。②做好换水。土壤种植的大蒜需进行浇水,而水培大蒜则需做好换水,以此来为大蒜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③做好记录。每天都会记录大蒜苗的生长情况,记录大蒜苗的高度。水培大蒜还要记录其生根情况,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讨论工作。

  (3)活动效果

  基于《评价表》得到的评价结果如下:①好奇心。共有10人表示对活动不太感兴趣;9人表示对大部分活动感兴趣;16人表示对活动拥有充分兴趣。②观察能力。共有7人几乎没有进行观察;4人进行了较短时间的观察;7人偶尔进行观察;11人观察时间较长;6人一直进行观察。③喜欢提问题。共有9人没有提出过问题;7人虽然提出问题,但是与此次种植活动无关;5人提出了和活动相关的问题;7人提出了较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7人提出了非常多和活动相关的问题。④动手操作性。共有5人基本上没有动手操作;8人只是短暂进行了操作,总持续时间较短;15人操作时间相对较长;7人全程参与操作,并且深入研究了相关资料。⑤表达与交流。共有6人没有表达出任何看法;8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该活动的看法;13人在表达看法的同时也和同伴进行了讨论;8人在积极交流的同时提出了新看法。

  2.5 结果汇总

  通过上述种植活动以及得到的《评价表》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通过组织合理的种植活动,使得幼儿自主探究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并且对比四次《评价表》所得结果可以发现,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种植活动中的推行,可以起到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素养的作用。通过设计一些可行性方案,组织了递进的种植活动,在第一阶段通过认识富贵竹活动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兴趣,在第二阶段通过种植绿萝来指导幼儿自主操作种植材料,第三阶段利用菌菇包种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第四阶段通过两种种植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由此可见,种植活动对于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强可行性。②种植活动能够为幼儿能力培养提供新路径,在此次研究活动中,讨论了种植活动对于幼儿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可靠性,并且经过实验积累,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培养路径,丰富了现有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方法。

  3 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建议

  3.1 科学设置种植目标

  在对种植目标进行科学设计时,应参考相应规范来确定种植活动目标,而且所拟定的目标应具有较强指向性,确定种植目标的可操作性。首先,在种植活动目标的设计中,也需要综合考虑幼儿认知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水平等内容,使设计目标能够契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其次,在对种植活动目标进行确定时,需要确定该行为的工作主体,即行为主体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围绕幼儿这一主体来开展相关工作,利于种植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在整个目标的整理中,需做好各类行为动词的合理使用,即可以将整个目标分解成记忆、理解、运用等多个目标,确保所拟定目标的明确性,指导幼儿实操活动的有序进行,利于种植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设置多元探究材料

  在上述种植活动中,整个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室内,而后续种植活动中也会拓展探究材料,组织幼儿开展户外种植活动。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应做好多元探究材料的设置工作,提高幼儿的自主性。首先,在材料选择中需保证所选择材料的启发性、层次性等,据此来拓展材料类型,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职能,辅助幼儿进一步开展植物探索活动。其次,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需做好探究性材料的设置工作,如置物架(与幼儿身高相当)、PVC管、水壶、记录本、卷尺等,教师在工作中会引导幼儿使用这些工具,从而为人员生活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最后,也会指导幼儿来开展维修养护工作,对于破损的工具,也会指导幼儿进行维修,以此来保证工具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利于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

  3.3 积极开发种植课程

  在种植课程的开发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内容:①种植活动需要和多个领域活动充分结合在一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所拟定种植活动课程可以和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结合在一起,借助共同探索、绘本讲故事、植物写生等路径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②将种植活动课程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常见蔬菜、农作物作为种植活动材料,同时将收获的食材和幼儿餐食关联在一起,让幼儿增长科学探究素养的同时,可以理解粮食种植活动不易的情况,使其可以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③课程需要与主题活动关联在一起,教师可以将种植活动与环保、自然、共生等理念结合在一起进行,例如,植物浇灌用水,可以使用下雨天采集的雨水,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④将种植活动和区域活动关联在一起,教师将种植活动和教室内自然角结合在一起,便于幼儿对种植活动进行观察,见证整个植物的生长过程。

  3.4 保证种植过程可视化

  通常情况下,幼儿认知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幼儿在种植观察活动中,主要会使用绘图、照片等内容进行直观表达。因此在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多种路径来对观察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包括故事、演讲、绘图报告等路径,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主创造力。例如,某幼儿园在记录种植活动时,倾向于使用自创符号,即幼儿自己创造一类符号,表达特定的含义。但是这些信号其他幼儿并不一定了解此项内容,对此教师会通过话题展板,鼓励幼儿用符号和图片向其他幼儿和教师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分享自己获取到的探究经验,以此来激发出其他幼儿对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会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整理成相应的种植活动记录册,为幼儿回顾反思提供良好依据。

  3.5 完善相关评价机制

  除上述提到的相关内容外,在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活动中,也需要做好相关评价机制的完善工作。在评价机制的具体拟定中,应保证所拟定评价的内容的科学性,防止片面评价情况。教师在整个评价活动中,需重点关注种植活动目标、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各年龄层次特征等内容,做好评价体系各项指标权重的科学化分析,以此来提高所得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种植活动中也需要做好幼儿品质、能力、合作、情感等素养的评价工作,充分遵循幼儿发展特征,这对于幼儿成长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活动中,种植活动属于重要的培养路径,利用可靠种植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潜力,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在种植活动的具体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种植活动目标、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各年龄层次特征等内容,以此来筛选出最为合适的种植活动课程,搭配着其他教学方法,发挥出种植活动的价值,从而有序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水平。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秋枫实验幼儿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