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做选择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选择,厂商,新移民,难题
  • 发布时间:2011-05-12 15:41
  “ 为手机生,为Pad死, 为开发奋斗一辈子;吃厂商的亏,上谷歌的当,最后死在盈利上。”

  近来,一副流传于新浪微博的对联,成了新移民互相调侃的笑料。这也彰显了被视为朝阳产业从业者的新移民们所处的困境。

  对生产者来说,选择对了适合的卖场,才能把产品卖出去。而在移动互联领域,对于靠卖软件谋生的新移民来说,发行平台的选择,更关乎他们的未来命运。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总经理胡延平这样对《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说。

  虽然越来越多的厂商甚至运营商都纷纷玩起了平台,但各家的平台却有着不同的运营路线,未来的商业前途也不尽相同。因此,平台选择成了新移民的一道难题。

  “美元”还是“人民币”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 发布的报告称,2011 年,预计苹果、谷歌、诺基亚以及RIM 等各大移动应用商店的可下载应用总营收将达到38 亿美元, 比2010 年的21 亿美元增长了78%。而到2014 年,营收可能超过83 亿美元。

  “看似饼很大,但中国的开发者未必吃得着。目前赚钱的大部分都是海外的开发者。”一位开发者对记者说。事实上,iSuppli 的报告也显示,在全球应用商店中,苹果的App Store 仍然是佼佼者,独占了其中3/4 的收入。而被更多中国开发者看做国内主流的Android派系,虽然有众多厂商支持,却还没有迎来盈利井喷。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2011 年第一季度中国新增手机用户3000 万个,截止到3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8.89 亿。根据该增长率推算,我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在今年5 月将突破9 亿大关。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市场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诱人的市场机遇人人都不想错过。Android的开源给了各厂商角逐的机遇,各种平台应运而起。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仅仅一年时间,稍有知名度的企业推出的基于Android 应用商店已超过50 家,开发者也蜂拥而至。然而,据DCCI 的报告显示,在海量的开发者队伍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为25.2%。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此影响,很多国内移动开发者正在抛弃Android 平台,宁愿回归到并不熟悉的App Store。

  Joinmobile团队成立于2010 年7 月份,核心成员有5 个人,曾在Android 平台推广其产品 “桔子换算”,虽然市场反响还不错,却没有带来什么收益。目前该团队已经与巨像傲世进行合并, 改以从事iOS 开发为主、Android 开发为辅。

  金蝶友商网副总裁谷风也表示,目前随手记产品在Android 大概有几百万元的收入,但是,与上千万元的开发成本相比,这部分收入还是很微薄。

  “一方面,我们并不熟悉海外的市场;另一方面,海外的市场需求也与国内不同,而两者又不能兼顾,放弃海外就是放弃现在,放弃中国又相当于放弃未来。”对于选择放弃吃海外“面包”的开发者来说,忍受在中国市场吃“菜团”还不难,难的是如何跟对了平台。“这么多平台,不知谁能成气候。”一位开发者说。

  普遍撒网 重点培养

  对于挖财CEO 赵小伟来说,无论是百度、新浪还是机锋网,都是他所看重的平台,“现在要的就是覆盖率,所以只要能接入的都接入。”赵小伟代表了大多数新移民的心态。CyberAgent Investment 中国区总经理戴周颖表示,这就是典型的“抓瞎”阶段。

  采访中不少开发者坦言,目前在国内选择平台并不容易。一方面,移动MM、三星开发者园地、联想乐商店等大部分面向设备的应用软件平台,都在Android 系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改动,给兼容性带来了很大瓶颈,为每个厂商定制一个版本在成本和精力上都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面向特殊应用的如微博、购物、游戏的应用平台都已实现专业化,甚至有专门需要社区游戏开发的平台,一旦开发者方向选错,将更难改行。

  此外,虽然各家平台都制定了诱人的分红模式,还设立了奖励基金。但与海外市场不同的是,稳定盈利的收费模式,在中国不被用户认可,而各家企业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在国内推出的应用商店也鼓励免费模式。有数据显示,在中国,超过80% 的Android 应用独立开发者还在做“义务劳动”。

  那么,开发者究竟要如何选择?有专家表示,首要还是看平台资源条件,以及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在2011 年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诺基亚互联网服务事业部北亚区副总裁康鹏飞就表示,目前很多移动端游戏开发者与平台上的用户需求存在差异,“用户最想玩的是益智类游戏;而开发者开发最多的却是动作类游戏。找准契合的平台圈子很重要。”康鹏飞说。

  “每个互联网企业的平台功能都不同,草根移动开发者往往注重的是平台的用户数与流量,但更应该看重的是应用类型。”胡延平告诉记者,如果是移动商务,无线淘宝的开放是符合开发者需求的;而对于很多办公类应用,百度的入口或许更具吸引力。

  金蝶就是找准平台的典型,其旗下两款应用“友商快递100”以及“随手记”,通过百度的框搜索,随手记的流量足足提升了200%,而“友商快递100”上线3 个月,日查询就突破百万。

  金蝶友商网副总经理陈武强曾表示,他看重的是百度对庞大流量和精准用户群的开放,以及这种基于搜索引擎的交互式应用带来的用户体验新革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