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2月28日关于《2011年医改工作安排的通知》,内容包括:一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二是关于整体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信息化、医疗服务质量、流程、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关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医疗改革的第三年,2011 年也被指定为明确目标的一年。机制的转变带来效率提升,信息化作为强力的支撑,显得越来越关键。
科技与医疗融合
“IBM 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其实是与医改同步的。” IBM 中国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四部总经理刘洪解释了IBM 智慧医疗的精髓:第一是物联网。所谓物联就是把医学的对象和科技手段、流程数字化,使其被系统感知、了解;第二步是在物联的基础上进行互联互通,特别是针对临床服务、协同医疗等;最终实现智能化,即利用数据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益,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所谓智慧医疗就是: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那么,这“三化”要如何执行呢?
IBM 提出,一是需要整合性的平台,这是在物联化以后,进行协同医疗、转诊和社区医疗以及远程医疗的基础;二是HIS 系统,这是面向医疗机构和卫生机构的信息架构;三是需要临床信息分析和整合,IBM 中国开发中心也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是临床信息一体化服务的架构;四是医院运营HRP/BAO;五是云计算;六是数字化医院建设和优化DHC/DHO,就是从网络到IT 和医疗总控建立一套医院的运营控制中心,这个控制中心能够直接驱动或者直接去监控各种大型医疗设备,能够监控医院所有的物流、人流等信息,像一个交警一样,在主控制台上进行控制;七是协同医疗IDN,即把治疗的路径能够延伸到社区、家里。这是协同医疗的发展趋势。
管理变革与转型
传统医院如何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完成转型呢?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的经历就是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和约束,过去,马鞍山的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内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服务的观念比较落后,加上财政投入不足和缺乏成本意识等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导致连年亏损,成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在这个背景下,从2008 年开始,马鞍山市开始进行管理变革。
结合该市的特点,马鞍山市实施了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和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成熟这两个大主题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的总院长何少峰表示:“我们要从运动员回归到裁判员的角色,要把利益链切断。因为没有利益关系,就能够公平公正地实行全方位的监管。”
其中,最重要的是隶属关系的转变,马鞍山当时把公立医院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卫生行政部门是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对全市所有的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监管;第二个重点核心部分就是区域医疗资源重组。管办分开以后,马鞍山将有限的几家医院进行整合,组建成医疗集团,实行总院长负责制,取消了国家医疗集团所属各医院的行政级别,设执行院长。
对该案例,IBM 全球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合伙人徐永华表示,传统医院转型有六个要点:一是医院管理;二是业务模式;三是业务流程优化;四是智慧化的医院;五是绩效管理及决策;六是治理模式。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科技与业务协同一体化的最大价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