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IT产业的代表,他们是信息行业的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他们对行业热点发表了其独特观点。本报从本期起推出两会代表委员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将解读中国IT企业发展现状,把脉新政策下的行业动态。
3月6日,记者走进北京国谊宾馆,湖南代表团驻地,这是记者第二次在两会期间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采访之前,记者在微博上发了一条采访龙芯之父胡伟武的预告,引来众多关注。其中一位网友留言:前几年还经常听到龙芯,怎么这几年没声音了?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龙芯在沸腾的移动互联大潮中,似乎过于沉默。
“龙芯一直没有沉默,只是在不断摸索中找到自己的感觉。”胡伟武微笑着说。尽管保持着一贯学者气派的温文尔雅,但带领龙芯从科研杀入市场,胡伟武早已完成从学院派向实战派的转型。而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路径?胡伟武想用自己的实践慢慢找到答案。
机会千载难逢
在驻地房间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龙芯四核笔记本电脑,这是胡伟武日常的工作装备,两会期间,这台笔记本电脑曾引起很多代表的注意。“虽然,这几年龙芯在大众消费市场比较沉静,但是在国家安全保障,以及电力等行业的市场,依然表现活跃。”胡伟武认为,尽管现在移动互联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的产业控制权并不掌握在芯片厂商手里,芯片产业在一片红海中已经失去了话语权,而聚焦在PC市场,以龙芯为代表的中国芯片产业来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回顾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30年,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计算机研究服务于“两弹一星”,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创新,但是没有走向市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产业开始走向市场化,却逐渐丧失了自主性,传统的芯片研究队伍几乎全面垮掉;从2000年开始,中国计算机产业迈入新阶段,“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实现自主创新。”胡伟武这样说。
“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大量上升,在关键领域的应用中,国产芯片被委以重任;“十二五”规划部署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更将带来对国产芯片的旺盛需求。
沿着国际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中国芯片的机会。每18个月性能增加一倍的摩尔定律开始瓦解,2020年CPU的性能升级将走向终结,这是业界的共识。“Wintel阵营已经发展为成熟产业,技术门槛从某种程度上开始降低,这对我们是一件好事。”
胡伟武补充道,云计算、移动互联的浪潮正在把整个信息产业引入另一个方向——用户体验至上,这对中国信息产业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在整个平台化进程中中国落后很多,但我们完全可以聚焦到某个行业,找准突破口,变成一根针去刺痛对方。”
龙芯“基本法”
“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们很多次都在新机遇的欢呼声中迷失了自己。”为了不再重现这样的窘境,龙芯从2010年开始了3年的转型战略,今年是最后一年。
“如果龙芯也有‘基本法’,第一条就是我们不做给大人玩的东西。”胡伟武的这一判断来源于现在热闹非凡的Pad潮,在去年采访时,他就对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苹果、谷歌看成是汽车企业,那么,微软和英特尔则是钢铁企业。我们可以不需要某一个汽车企业,但是,当整个钢铁产业出现问题,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他认为,作为基础技术平台,英特尔、微软不会消亡。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基础性的平台研究仍要继续,落下的课该补还得补。
龙芯的定位是做中国的“钢铁”企业,通过核心技术主导、控制整个产业链。这也意味着,龙芯将继续在提高生产效率,即企业级应用方面专注。在技术方面保障国家安全,保证在重要关键领域实现芯片的自主化;在业务方面,加强在工业领域的嵌入式应用,如电表、水表的控制,这一领域的芯片产量将以百万级计算。
这几年,龙芯也在不断转变,从业界所认为靠国家投入的科研单位,转变成真正在市场中历练,摸爬滚打生存下来并不断稳步前进的企业。胡伟武透露,尽管在外界看来,龙芯近些年比较沉寂,但企业本身还是保持着高速增长。在PC领域,技术有门槛,芯片利润高,龙芯可以“拼技术”;在嵌入式领域,技术门槛低,龙芯可以“拼价格”,“当我们认识到这个规律而且全心全意去做的时候,肯定能够取得成功。尽管中途会踏上曲折的道路,尽管有时候还会因磕磕绊绊而摔跤。”
龙芯在转变,胡伟武也在转变。今年44岁的他对记者感慨,这几年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不惑”,那就是“不迷惑”、“不诱惑”,原来在乎的科研论文现在变得不在乎,原来不在乎的企业销售额现在变得在乎。从科学家转变成企业家的胡伟武也正带领肩负自主创新重任的龙芯寻找自己的发展轨迹——在市场的打磨中不断完善技术,最终成为产业领导者。
代表简历
胡伟武,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1996年3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现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目前,主要从事龙芯系列处理器研制,从2001年开始作为总设计师先后研制出龙芯1号、2号、3号处理器。其中,龙芯1号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32位通用CPU,龙芯2号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64位通用CPU,龙芯3号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多核通用CPU。
本报记者 何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