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逼上SaaS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村镇银行,SaaS,农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22 15:42
一个仅有三五个柜台的村镇银行,年收益却以千万计,这样的投资回报虽然可能入不了国有大银行的眼,但是如果再加上拥有“全银行牌照”这样的筹码,就足以让部分苦于扩张的外资银行和城商行趋之若鹜了。
但是,说到底村镇银行也仅是小微金融机构,作为拥有全银行牌照的独立法人,300万~500万元人民币的的注册资金却难以让村镇银行独立拥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被逼无奈下,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办法。
从服务“三农”入手
“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这句谚语说的就是,牲畜不能算在农民家庭财产范围内,这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种养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担忧。与此同时,种养业风险的不可控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尤其体现在种养业的贷款方面。
记者在湖南省岳阳市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中看到这样一封来信,岳阳县柏祥镇文付村一位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一家养猪场,在一家人早出晚归的努力下,养猪场的生意红红火火,于是家人商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但是,扩大规模首先就要解决钱的问题,笼统算下来,新的场地、畜舍、养殖器具以及人力这些需要一大笔钱,钱从何来?辗转之下,四处筹钱无获的村民只能求助于市长信箱。
据了解,以养殖业为例,目前小规模的农户养殖,多数都能通过自筹或以小额农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大规模的养殖户的筹资却是“对看两难”。大规模的养殖户通常要占用大块的土地建造畜舍,这些“不动产”大多是养殖户与地方政府协商租赁来的,而养殖场内的设施除畜舍、房屋外,剩下的就是养殖器具,这些资产都不符合银行的抵押条件。另外再加上目前各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对养殖实行授信,在得不到信贷支持的情况下,想扩大生产规模的养殖户不得不采取吸收股金或者向民间高息借贷“伸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如果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或疾病,即便是优质的养殖户也随时面临破产的可能,而这种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损失,养殖户却不能获得相关保险赔偿和补偿。
与此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在改制的同时将县域和农村的网点取消,收拢触角专心于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城市经济,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最后,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和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两种金融主体,金融服务的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此,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一方面对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另一方面调低注册资本金。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随后,银监会在2009年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确立三年填补近3000个乡镇金融空白的目标,以期补齐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支撑的短板。
小银行大作为
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即肩负着扶植“三农”经济的政策性任务。和大型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用户规模、市场定位、业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村镇银行针对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低端市场,开展“短、平、快”的业务,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这些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在5月末即达到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12%和810%。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外包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邱宏德表示,虽然从总量上看,村镇银行的盈利状况与城商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的很顺利。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的建立必须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发起人的资质以及在该村镇银行占据股份的多寡也直接影响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风格。邱宏德透露说:“银行的盈利与业务的开展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发起人为国有大银行的村镇银行来说,当地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业务灵活性方面更有优势。在我们接触的村镇银行中大多数的盈利状况都很好,有些甚至在开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是村镇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优势所在。以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为例,其微贷部对于1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10万元~30万元以内的贷款,4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一些村镇银行还创造了“公司+农户”的信贷模式,村镇银行与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给农户及农产品经销商提供贷款,由于三者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对农户及经销商进行筛选和推荐,并提供担保,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缺少抵押品的问题,银行也能有效控制风险。如此“短、平、快”的业务模式更能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
无奈的新选择
“如果个人能开办村镇银行,我都想办一个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跟记者开玩笑地说。虽然是玩笑话,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业内人士对于村镇银行前景的看好。
据央行统计,2011年末全国村镇银行实收资本合计370亿元。北京怀柔融兴村镇银行自2010年成立至今,共发放贷款308笔,贷款余额3亿多元,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18万元。哈尔滨银行在甘肃会宁设立的村镇银行,2011年的盈利已达1200万元。业绩不错的村镇银行不在少数,尤其是度过最初的拓荒期后,盈利数字呈几何级数增长。
业务量的递增对于银行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但是对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先天不足的村镇银行来说,资金的缺口让村镇银行很难拥有一套独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虽小,但是毕竟是独立法人。银监会有明确规定,发起行仅是村镇银行的股权人,在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上不能等同于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来简单建设,村镇银行需要架设完全独立的银行信息系统。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董事长马伟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系统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想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另外,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我们需要建设专业合规的机房、采购大量高性能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缺钱、缺人的村镇银行对IT系统的要求却丝毫不能凑合。目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可选择的方案有三种,自建、联合组建、付费使用和直接购买成熟的IT运营外包服务。村镇银行发展前期,一小部分选择了自建信息系统,但因为资金有限,银行只能选择一些中小方案商。这些方案商因自身能力有限,在一段时间后有些就直接倒闭了,即便没有倒闭,在后续的配套服务上中小方案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番折腾下来,缺少方案商后续服务的支撑,缺乏技术人员储备的村镇银行只能望“核心”兴叹,量身定制的核心系统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自建IT系统既不现实也不明智的情况下,一部分村镇银行也会选择直接拷贝发起行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模式就像小孩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既不合身又不适用,发起行的系统庞大复杂,对村镇银行来讲,往往意味着负担。另外,如果发起行足够强大、同一发起行的村镇银行数量足够多的,通常会由发起行统一建设信息系统外包中心,村镇银行购买发起行的服务,采用这两种模式的村镇银行在总数中占了大半。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像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这样选择购买第三方IT运营外包服务了,有业内人士把这种建设方案称为“被逼无奈的选择”。马伟国在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部,的确还是有些担心。但是,虽然这个选择有些“被逼无奈”,却也是可行的,从目前真实的使用情况看,这个选择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蹊径”。
SaaS云探路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2011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在银行筹建初期,银行负责人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犹豫再三。考虑到人员、技术和资金三个方面的短板,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最终选择购买第三方提供的金融云外包服务。
董事长马伟国表示:“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购买金融云外包服务。这种模式下的核心系统上线快、完全支持业务发展,而且银行还不用建设数据中心和购置主机设备,同时服务商提供7×24小时的运维人员,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期投入,非常适合微小银行金融机构。”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也认为,具有较高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云计算能让中小银行发挥其灵活、动态、按需、高效的特性,—方面可以使村镇银行的科技系统快速上线并投入运营,另—方面也为村镇银行建立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目前,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只需部署柜员终端,就可以获得所有银行需要的IT系统支持。马伟国表示,“我们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在金融行业浸淫多年的邱宏德今年终于松了一口气,2011年度客户的签约率完成了260%,但是在外包服务事业部刚成立时,作为事业部总经理的邱宏德感到心里压力很大,“事业部成立第一年,虽然来自市场的呼声很高,但是签约客户还是不多。”
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村镇银行刚刚起步,市场很小,另一方面还是来自银行对于SaaS云的担忧。“目前,业内对于金融行业云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已经明确的是,金融云要具备专门服务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和保持业务连续性这三个特点。”邱宏德说道。
目前,包括神州信息、中金数据等公司在内的服务商相继推出专门针对村镇银行的云服务,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洗牌后,金融SaaS云服务的市场情况逐渐明朗。邱宏德认为以目前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设立的标准看,村镇银行的市场规模大致可以达到两千多家,未来采用金融云的服务将占据大半市场,其中一半左右的村镇银行会选择第三方成熟的云服务。
记者点评
云计算不是万金油
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2011年7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对村镇银行设立的审批程序进行了调整,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此外,银监会还提出要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同时,银监会对此前提出的三年内3000家的目标数字进行了淡化。
这样一来,发起行必须“攒了”足够数量的村镇银行才能提交审批。相应的,在这些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上,发起行就要算一笔经济账,是统一外包合算,还是利用规模效应自建云服务平台合算?
事实上,云计算给村镇银行带来的价值不仅是节约成本和快速部署等,更多的价值将来自于云计算帮助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此外,云计算还能帮助村镇银行建立起更好的数据分享、整合和分析的系统性架构,充分挖掘村镇银行已有数据中蕴藏的商业价值。
例如,村镇银行在开发一个新应用时,由于这个系统不是孤立的,需要和银行内外很多系统发生联系。采用云计算则能将一些应用功能和数据转变为点击定制式的服务,形成一个统一平台,可以大大加快应用的开发速度,并帮助将更多的开发人员投入到新应用的理解和实现工作上去。
但是,云计算不是万金油,村镇银行在业务扩展的过程中要时刻自省,充分考虑到风险控制、IT监管等问题。不可否认,与其他银行的部分外包不同,村镇银行这种包括核心系统、网络架构、数据管理等在内的完全外包模式的风险更大。此外,国内市场为村镇银行提供云服务的服务商良莠不齐,市场监管的缺失也加大了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
另外一方面,村镇银行在选择服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马伟国告诉记者:“银行刚刚开业,虽然业务需求量很大,但我们目前还只具备了最基本的核算能力,离银行需要具备的各种结算功能差距还很大。不久,我们还要建设网银、借记卡、代发工资、代理农民保险、代发粮补等中间业务平台,这些平台是银行发展业务所必须具备的系统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增值服务才能发展。”合格的服务商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为银行下一步的业务开展铺好基础。
选择外包试水云
——访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董事长马伟国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因战国初期赵国封公子元于此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优质小麦、石榴和奶牛养殖是元氏县的三大特色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6元,比2003年增长了80%。作为石家庄市第二家、元氏县第一家村镇银行,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以“立足元氏、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为市场定位,2011年9月30日正式对外营业以来,为客户提供各类存款、贷款等金融服务。
《计算机世界》:请介绍一下信融村镇银行,以及银行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马伟国:信融村镇银行是由衡水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发起人,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
信融村镇银行设有科技信息部总经理,负责本行IT系统建设规划。目前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网络基础架构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工作均采用了外包的形式,由外包公司提供全套核心业务系统,并全面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日终操作和运行监控及维护。信融村镇银行无需建立数据中心,只需通过配备的网络设备将柜面设备通过专线网络与西安的核心业务系统连接起来使用。
《计算机世界》:信融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
马伟国:信融村镇银行在开业前信息化系统需要从零开始起步建设,没有信息化系统定将制约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可信融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IT系统和管理团队。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建设机房、采购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考虑过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自身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结合本行快速发展的战略,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建系统模式,以避免系统安全稳定性不足和今后重复投资升级的风险。
此后,我们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了金融云服务。这种云服务模式是为多家银行提供服务的,同时IT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可以由多家村镇银行分摊,这对启动资金不多的村镇银行是很有帮助的。从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来说,金融云服务模式非常适合微小银行等金融机构。
《计算机世界》:在云计算被广泛认可的今天,IT厂商和行业企业开始利用云计算来开发面向行业特定市场、支持某项业务的云服务,您如何看待行业云?在使用这些云服务之前,信融村镇银行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
马伟国:个人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行业云将是广泛采用的社会服务,是专业分工的体现。金融行业云平台上软件、硬件俱全,有银行开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可以帮助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实现快速发展业务的需求。
我行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计算机世界》:银行业在业务连续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标准均高于其他行业,您对目前这种模式的数据和系统安全是否担心?
马伟国:银行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也需要信息系统持续地正常运行来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为达到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我们需要采购双份高性能的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还需要有本地和异地的数据备份,更需要建设一个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技术团队,来维持整个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转。为安全和连续性起见,每类技术还需要两人以上的倒班和替补。这些对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而言,需要一次性的设备采购投入和持续性的维护运行投入。
而采用云服务模式后,我们无需自己一次性大量投入建设全套满足安全性和连续性要求的信息系统,不必招聘并稳定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而是由服务商去操心,建设符合金融安全标准的机房,以及所需的设备和支持业务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并且他们有专业团队为我们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比如,他们几百、上千人的IT公司,每种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不止两人,很容易做到轮流值班,也可以由双人值班来防范某些人为的风险。
当然,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我们的确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在选择服务商时非常慎重,不仅要了解服务商的公司资质,而且还了解他们的管理规范性,以及在安全和连续性方面有无特殊的保障。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决定采用他们的服务。
《计算机世界》:云服务在帮助银行业务创新方面有哪些助益?
马伟国:目前使用的这种SaaS云服务能够满足我们村镇银行的基本要求,能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使我们无需再分心于系统的建设实施和日常运维工作,而能专注于银行主要业务之中。
我们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创新地建设了金融云计算的业务平台,将金融云继续延伸扩展到农民家门口。我们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针对农村开发出适合农村特色的金融机构和网点,方便了农民取款和银行结算。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具体的准备工作和试点,但还需要与服务商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 赵东
……
但是,说到底村镇银行也仅是小微金融机构,作为拥有全银行牌照的独立法人,300万~500万元人民币的的注册资金却难以让村镇银行独立拥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被逼无奈下,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办法。
从服务“三农”入手
“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这句谚语说的就是,牲畜不能算在农民家庭财产范围内,这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种养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担忧。与此同时,种养业风险的不可控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尤其体现在种养业的贷款方面。
记者在湖南省岳阳市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中看到这样一封来信,岳阳县柏祥镇文付村一位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一家养猪场,在一家人早出晚归的努力下,养猪场的生意红红火火,于是家人商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但是,扩大规模首先就要解决钱的问题,笼统算下来,新的场地、畜舍、养殖器具以及人力这些需要一大笔钱,钱从何来?辗转之下,四处筹钱无获的村民只能求助于市长信箱。
据了解,以养殖业为例,目前小规模的农户养殖,多数都能通过自筹或以小额农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大规模的养殖户的筹资却是“对看两难”。大规模的养殖户通常要占用大块的土地建造畜舍,这些“不动产”大多是养殖户与地方政府协商租赁来的,而养殖场内的设施除畜舍、房屋外,剩下的就是养殖器具,这些资产都不符合银行的抵押条件。另外再加上目前各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对养殖实行授信,在得不到信贷支持的情况下,想扩大生产规模的养殖户不得不采取吸收股金或者向民间高息借贷“伸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如果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或疾病,即便是优质的养殖户也随时面临破产的可能,而这种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损失,养殖户却不能获得相关保险赔偿和补偿。
与此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在改制的同时将县域和农村的网点取消,收拢触角专心于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城市经济,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最后,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和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两种金融主体,金融服务的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此,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一方面对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另一方面调低注册资本金。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随后,银监会在2009年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确立三年填补近3000个乡镇金融空白的目标,以期补齐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支撑的短板。
小银行大作为
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即肩负着扶植“三农”经济的政策性任务。和大型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用户规模、市场定位、业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村镇银行针对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低端市场,开展“短、平、快”的业务,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这些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在5月末即达到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12%和810%。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外包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邱宏德表示,虽然从总量上看,村镇银行的盈利状况与城商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的很顺利。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的建立必须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发起人的资质以及在该村镇银行占据股份的多寡也直接影响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风格。邱宏德透露说:“银行的盈利与业务的开展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发起人为国有大银行的村镇银行来说,当地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业务灵活性方面更有优势。在我们接触的村镇银行中大多数的盈利状况都很好,有些甚至在开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是村镇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优势所在。以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为例,其微贷部对于1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10万元~30万元以内的贷款,4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一些村镇银行还创造了“公司+农户”的信贷模式,村镇银行与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给农户及农产品经销商提供贷款,由于三者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对农户及经销商进行筛选和推荐,并提供担保,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缺少抵押品的问题,银行也能有效控制风险。如此“短、平、快”的业务模式更能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
无奈的新选择
“如果个人能开办村镇银行,我都想办一个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跟记者开玩笑地说。虽然是玩笑话,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业内人士对于村镇银行前景的看好。
据央行统计,2011年末全国村镇银行实收资本合计370亿元。北京怀柔融兴村镇银行自2010年成立至今,共发放贷款308笔,贷款余额3亿多元,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18万元。哈尔滨银行在甘肃会宁设立的村镇银行,2011年的盈利已达1200万元。业绩不错的村镇银行不在少数,尤其是度过最初的拓荒期后,盈利数字呈几何级数增长。
业务量的递增对于银行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但是对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先天不足的村镇银行来说,资金的缺口让村镇银行很难拥有一套独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虽小,但是毕竟是独立法人。银监会有明确规定,发起行仅是村镇银行的股权人,在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上不能等同于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来简单建设,村镇银行需要架设完全独立的银行信息系统。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董事长马伟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系统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想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另外,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我们需要建设专业合规的机房、采购大量高性能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缺钱、缺人的村镇银行对IT系统的要求却丝毫不能凑合。目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可选择的方案有三种,自建、联合组建、付费使用和直接购买成熟的IT运营外包服务。村镇银行发展前期,一小部分选择了自建信息系统,但因为资金有限,银行只能选择一些中小方案商。这些方案商因自身能力有限,在一段时间后有些就直接倒闭了,即便没有倒闭,在后续的配套服务上中小方案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番折腾下来,缺少方案商后续服务的支撑,缺乏技术人员储备的村镇银行只能望“核心”兴叹,量身定制的核心系统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自建IT系统既不现实也不明智的情况下,一部分村镇银行也会选择直接拷贝发起行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模式就像小孩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既不合身又不适用,发起行的系统庞大复杂,对村镇银行来讲,往往意味着负担。另外,如果发起行足够强大、同一发起行的村镇银行数量足够多的,通常会由发起行统一建设信息系统外包中心,村镇银行购买发起行的服务,采用这两种模式的村镇银行在总数中占了大半。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像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这样选择购买第三方IT运营外包服务了,有业内人士把这种建设方案称为“被逼无奈的选择”。马伟国在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部,的确还是有些担心。但是,虽然这个选择有些“被逼无奈”,却也是可行的,从目前真实的使用情况看,这个选择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蹊径”。
SaaS云探路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2011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在银行筹建初期,银行负责人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犹豫再三。考虑到人员、技术和资金三个方面的短板,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最终选择购买第三方提供的金融云外包服务。
董事长马伟国表示:“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购买金融云外包服务。这种模式下的核心系统上线快、完全支持业务发展,而且银行还不用建设数据中心和购置主机设备,同时服务商提供7×24小时的运维人员,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期投入,非常适合微小银行金融机构。”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也认为,具有较高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云计算能让中小银行发挥其灵活、动态、按需、高效的特性,—方面可以使村镇银行的科技系统快速上线并投入运营,另—方面也为村镇银行建立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目前,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只需部署柜员终端,就可以获得所有银行需要的IT系统支持。马伟国表示,“我们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在金融行业浸淫多年的邱宏德今年终于松了一口气,2011年度客户的签约率完成了260%,但是在外包服务事业部刚成立时,作为事业部总经理的邱宏德感到心里压力很大,“事业部成立第一年,虽然来自市场的呼声很高,但是签约客户还是不多。”
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村镇银行刚刚起步,市场很小,另一方面还是来自银行对于SaaS云的担忧。“目前,业内对于金融行业云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已经明确的是,金融云要具备专门服务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和保持业务连续性这三个特点。”邱宏德说道。
目前,包括神州信息、中金数据等公司在内的服务商相继推出专门针对村镇银行的云服务,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洗牌后,金融SaaS云服务的市场情况逐渐明朗。邱宏德认为以目前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设立的标准看,村镇银行的市场规模大致可以达到两千多家,未来采用金融云的服务将占据大半市场,其中一半左右的村镇银行会选择第三方成熟的云服务。
记者点评
云计算不是万金油
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2011年7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对村镇银行设立的审批程序进行了调整,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此外,银监会还提出要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同时,银监会对此前提出的三年内3000家的目标数字进行了淡化。
这样一来,发起行必须“攒了”足够数量的村镇银行才能提交审批。相应的,在这些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上,发起行就要算一笔经济账,是统一外包合算,还是利用规模效应自建云服务平台合算?
事实上,云计算给村镇银行带来的价值不仅是节约成本和快速部署等,更多的价值将来自于云计算帮助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此外,云计算还能帮助村镇银行建立起更好的数据分享、整合和分析的系统性架构,充分挖掘村镇银行已有数据中蕴藏的商业价值。
例如,村镇银行在开发一个新应用时,由于这个系统不是孤立的,需要和银行内外很多系统发生联系。采用云计算则能将一些应用功能和数据转变为点击定制式的服务,形成一个统一平台,可以大大加快应用的开发速度,并帮助将更多的开发人员投入到新应用的理解和实现工作上去。
但是,云计算不是万金油,村镇银行在业务扩展的过程中要时刻自省,充分考虑到风险控制、IT监管等问题。不可否认,与其他银行的部分外包不同,村镇银行这种包括核心系统、网络架构、数据管理等在内的完全外包模式的风险更大。此外,国内市场为村镇银行提供云服务的服务商良莠不齐,市场监管的缺失也加大了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
另外一方面,村镇银行在选择服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马伟国告诉记者:“银行刚刚开业,虽然业务需求量很大,但我们目前还只具备了最基本的核算能力,离银行需要具备的各种结算功能差距还很大。不久,我们还要建设网银、借记卡、代发工资、代理农民保险、代发粮补等中间业务平台,这些平台是银行发展业务所必须具备的系统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增值服务才能发展。”合格的服务商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为银行下一步的业务开展铺好基础。
选择外包试水云
——访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董事长马伟国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因战国初期赵国封公子元于此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优质小麦、石榴和奶牛养殖是元氏县的三大特色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6元,比2003年增长了80%。作为石家庄市第二家、元氏县第一家村镇银行,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以“立足元氏、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为市场定位,2011年9月30日正式对外营业以来,为客户提供各类存款、贷款等金融服务。
《计算机世界》:请介绍一下信融村镇银行,以及银行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马伟国:信融村镇银行是由衡水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发起人,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
信融村镇银行设有科技信息部总经理,负责本行IT系统建设规划。目前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网络基础架构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工作均采用了外包的形式,由外包公司提供全套核心业务系统,并全面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日终操作和运行监控及维护。信融村镇银行无需建立数据中心,只需通过配备的网络设备将柜面设备通过专线网络与西安的核心业务系统连接起来使用。
《计算机世界》:信融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
马伟国:信融村镇银行在开业前信息化系统需要从零开始起步建设,没有信息化系统定将制约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可信融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IT系统和管理团队。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建设机房、采购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考虑过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自身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结合本行快速发展的战略,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建系统模式,以避免系统安全稳定性不足和今后重复投资升级的风险。
此后,我们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了金融云服务。这种云服务模式是为多家银行提供服务的,同时IT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可以由多家村镇银行分摊,这对启动资金不多的村镇银行是很有帮助的。从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来说,金融云服务模式非常适合微小银行等金融机构。
《计算机世界》:在云计算被广泛认可的今天,IT厂商和行业企业开始利用云计算来开发面向行业特定市场、支持某项业务的云服务,您如何看待行业云?在使用这些云服务之前,信融村镇银行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
马伟国:个人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行业云将是广泛采用的社会服务,是专业分工的体现。金融行业云平台上软件、硬件俱全,有银行开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可以帮助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实现快速发展业务的需求。
我行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计算机世界》:银行业在业务连续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标准均高于其他行业,您对目前这种模式的数据和系统安全是否担心?
马伟国:银行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也需要信息系统持续地正常运行来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为达到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我们需要采购双份高性能的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还需要有本地和异地的数据备份,更需要建设一个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技术团队,来维持整个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转。为安全和连续性起见,每类技术还需要两人以上的倒班和替补。这些对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而言,需要一次性的设备采购投入和持续性的维护运行投入。
而采用云服务模式后,我们无需自己一次性大量投入建设全套满足安全性和连续性要求的信息系统,不必招聘并稳定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而是由服务商去操心,建设符合金融安全标准的机房,以及所需的设备和支持业务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并且他们有专业团队为我们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比如,他们几百、上千人的IT公司,每种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不止两人,很容易做到轮流值班,也可以由双人值班来防范某些人为的风险。
当然,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我们的确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在选择服务商时非常慎重,不仅要了解服务商的公司资质,而且还了解他们的管理规范性,以及在安全和连续性方面有无特殊的保障。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决定采用他们的服务。
《计算机世界》:云服务在帮助银行业务创新方面有哪些助益?
马伟国:目前使用的这种SaaS云服务能够满足我们村镇银行的基本要求,能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使我们无需再分心于系统的建设实施和日常运维工作,而能专注于银行主要业务之中。
我们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创新地建设了金融云计算的业务平台,将金融云继续延伸扩展到农民家门口。我们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针对农村开发出适合农村特色的金融机构和网点,方便了农民取款和银行结算。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具体的准备工作和试点,但还需要与服务商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 赵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