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南海考古第一人(2)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0 15:10
“你们从哪里来?”站在人群前面的一位军官向王恒杰和小陈问道。小陈脱口而出说:“海南岛!”此时此刻的王恒杰还没有从他的亢奋中解脱出来,当小陈说出“海南岛”这个词时,王恒杰才明白对方在查问他们。他和小陈一样,在小陈话音落地之时,他也下意识地说出两个字:“北京!”“啊!……”“北京来的?!”“北京来的?!”“北京来的!”北京这两个字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他们私语着,从怀疑到兴奋再到鼓掌的浪潮。这个过程只经过了几秒就完成了。掌声响了,双方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事实是,就在这几秒钟中,却发生了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在这几秒钟里,双方的举动都是发自自身的下意识,这种下意识,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意识表现。
“我是从北京来的。”王恒杰在掌声中把他的右手握成了拳头在空中一挥,眼含着泪花,激动地提高了嗓门说,“见到你们我非常高兴!”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王恒杰对面的军官在掌声中用惊疑的眼神看着他,自语道“噢……北京。是自己的同胞啊!真不好意思,向你们开枪了。”他带着歉意对王恒杰说。王恒杰被这些话给感动了!“不好意思、自己的同胞”这些词句出自国民党军官之口,这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在这几秒钟里,他的担心消失了,他的自信恢复了。他挺了挺腰,对那位军官,不!是对全体驻岛将士说:“你们开枪是对的!”他又挥了一下拳头说,“你们做的对!为保卫中国的领土,开枪、开炮有什么不对呢?!”掌声跟随着王恒杰的话又响了起来。那位军官也激动了,他向前走了一步,好像要去握一下王恒杰的手,但是他停下来了,并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王恒杰回答说:“上岛上来求医。”王恒杰为了预防万一只能这样回答。担架和卫生兵早就站在人群里了,因为王恒杰的红十字旗已经让岛上的军士们做好了准备。军官向后面挥了一下手,命令道:“医务官!”“到!”“送他们去医疗室!”“等一下!”王恒杰摆了摆手对军官说:“我要见一下你们的长官!”“医疗可以,这是人道主义义务!长官不能见你。你应该清楚因为什么。”那位军官把手向两边一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说,“我们还没有三通啊!”围观的军士们的窃窃私语停了下来,这热闹的场面突然地静了下来,码头上只有船只的马达在轰响。王恒杰蹲了下去,用膝盖压住他那军用背包,用右手匆忙地把它打开,把那些早已准备好的能证明他身份的报纸、照片、证件、论文、书等拿了出来。围观的军士们和查问他的那位军官都在仔细地注视着王恒杰的每一个动作,本能地慢慢地在向后退,站在他身旁的小陈却向前迈出了一步,接过那些东西,并扶起了王恒杰。王恒杰环视了一下他周围的军士们,然后,在小陈手中拿出了一张两人的合影和一张名片,把它交给那位军官。这是几年前他与台湾学者在对“南海文化圈”的学术研讨时的合影,而名片就是那位台湾学者的。他对那位军官说:“我是个学者,搞历史的,这次来南沙考古就是要证实南海、南沙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这是我写的书,这是我的工作证……”王恒杰一边说,一边从小陈手中一件件地把他的“宝贝”交给那位军官。周围的议论声又响起了。王恒杰继续说着,指点着,说明着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而那位军官却被王恒杰的举动给搞得手忙脚乱,他不知道现在应该如何处理眼前的这些事。他匆忙而又不失仔细地看着王恒杰递过的东西,并若有所思地对王恒杰说:“噢……您是大陆的学者……学者……”他低下头,看着手中拿着的这些东西,喃喃说道,“王教授!您先在这儿等一下,我去向长官报告。”掌声又一次响起。王恒杰长出了一口气,从登岛开始到现在,只是十几分钟,岛上的军士们就完成了从“你们”“同胞”“您”到“王教授”的称谓的过渡。
这是一幢地处热带树林中的优雅建筑,是一幢日本人建造后又经法国人改造的南洋小楼。高大的椰树阻挡着“该死”的阳光,低矮的灌木丛和草地输送着清凉。
这里就是台湾国民党军的南沙战区司令部。
随着一声“报告”和一声“请进”,王恒杰已经踏入了太平岛驻军最高长官的“会客厅”。王恒杰从热带灼人的阳光中走进屋里时,他的眼睛有些不适应这昏暗。在迎面吹来的微微凉风中,王恒杰摘下了眼镜,抬起右手,把眼镜放到腿弯处,然后抓着衬衣角擦着那能让他看清东西的镜片,等待着对方的询问或应该说是“反应”。“请坐。”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从王恒杰模糊的视线中发出。这简单的语言,这语言前面为什么没有“你好”,王恒杰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隔海相望亲兄弟,鸿雁无书几十年,难哪!”王恒杰在心里嘟囔着戴上了眼镜,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那模糊的身影清晰了。这个从他一进客厅就一直注视着他的人,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因为他那短袖军装上的军衔是少将。
这位将军的个头在一米七十多吧,南沙的紫外线给他的脸上涂抹了青铜色的油彩,他很健壮,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一名职业军人,在军人的威武中还透着一种儒雅。“不怒而威,儒将风范”。王恒杰这样评论着这位将军。“请这边坐。”将军用友善的手势告诉王恒杰,他应该坐在右边那把大藤椅上。这位将军有意无意地与他保持着相应的距离。这个距离让王恒杰感到了台湾海峡的深度。王恒杰抱着他的军用背包看了一眼那个藤椅,大步走向自己的位置,在藤椅旁的茶几边摘下背包,把它放在茶几上,稳稳坐下,目视着对面站着的那个浓眉大眼的将军。
将军也坐下了,在将军的茶几上放着王恒杰交给执勤军官的那些文件。
“先生……您是位教授?”
“是的!我是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叫王恒杰。请问您贵姓?”
询问或是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噢……教授,历史系教授……那,您是搞考古的了?”
“是,我是搞考古的。考古发现才是文字记录历史的佐证。不考古没办法去讲授历史。您的茶几上有我的专著。”王恒杰回答着对方的疑问,用手指了指对方茶几上的文件。询问停止了。但是,将军那双洞察战机的眼神中却充满了一层层不解的迷雾。他的眼睛从王恒杰进屋时起,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衣衫褴褛的断臂老人。他——王恒杰在将军的眼里怎么也与“教授”这个称谓挂不上钩!工作证、照片、书,能是假造的吗?为什么要假造这些东西来登岛呢?是军事间谍?不可能!他到底要干什么呢?将军看着王恒杰,而内心深处却在进行着各种猜测。他真的希望眼前这个戴着破眼镜的人是个学者,一个考古学家。将军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向王恒杰走来。
“他在跨越海峡!”王恒杰注视着将军的每一步。
将军跨过了中间线,来到王恒杰身边。王恒杰要站起来表示自己的礼仪,而将军却说:“您坐,先生!您不介意我看看您的背包吧?”将军示意王恒杰继续坐着的同时,用手指了指茶几上的背包。“请!请便!”王恒杰顺手打开背包,把里面的东西倒在了茶几上,把空背包放平用手按了按,好让对方看清包里已没有东西了。
将军看着那些他认为是破烂的东西,在这些破烂中只有那架破相机可能与间谍能匹配。“在现在这个时代,用这等相机搞情报?”将军带着疑问拿起了那个相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仔细看着,随口问道:“你不会是中共派来搞情报的吧?!”王恒杰笑了,很开心地笑了。“这多像以前电影里的情节呀!”王恒杰当听到如此问话时,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我这样的像间谍吗?要搞情报也不会派一个我这样的残疾人哪!”将军也笑了,但是他没有停止询问:“您是历史学教授,您一定知道要离和王佐的故事吧?!”
“哈哈!哈哈哈哈!”王恒杰把右臂搭在藤椅背上,转身面对将军大笑起来,“将军,谢谢您如此厚爱!能把我与中国历史上的千古英雄相提并论,我真是死而无憾了!将军,我有一言相告——”王恒杰满身正气地对站在他面前的将军说,“台海两岸的中国人在这南海,在这南沙无需搞什么情报!我们需要的是保卫!需要大量的考古,用文物向世界证实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王恒杰激动地站了起来,使对方感到了震惊和责任感的冲击。将军向后退了两步,用重新认识的眼神审视了一下王恒杰,他从王恒杰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个学者的自尊和责任感,也使他对王恒杰的怀疑烟消云散了。他又走向王恒杰,把相机放到茶几上,抬头与王恒杰对视起来。
那是国共两党几十年的杀戮史与时代的对视、人性的对视,是血与水的对比,是多年不见的同胞兄弟在相互辨认。血,原本就是热的,血源在长江、黄河,血缘是共同的祖先……这对视的双方都是血性汉子,而这对视的瞬间像闪电在夜空中划过,使人能看清楚行进的路线。这瞬间所产生的是责任,是认同!在这瞬间的对视中,人性胜利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胜利了!
将军终于伸出了手,亲切地拍了拍王恒杰的断臂,没有说什么。他转过身冲门口喊了一声:“勤务兵!”“到!”门被推开了,勤务兵走了进来:“长官……”将军没等勤务兵讲完话就说:“拿点冷饮和吃的来。”“是!长官!”勤务兵转身出去了。
从登岛开始就默默无声的小陈站了起来,走到王恒杰的茶几前,帮王恒杰把茶几上的东西重新装进背包。现在,他从将军对他们的态度中解脱了出来,把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稳当地放到他那宽阔的胸膛中。
从认识王教授那天起,他就对王教授有点肃然起敬的意思,他在王教授身上找到了什么叫学者的感觉。他在王恒杰身上看到了一个学者的良知,一个学者的尊严,一个学者的无畏和对民族对历史的责任感。这个王教授看起来几乎就是个乞丐,因为他曾经在海口被当成盲流给抓了起来就证明了这一点。可是他渊博的学识,对学问的执著和平易待人、施教于民的大家风范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小陈只想亲近他,想在他那里学点知识。现在他只能做一个称职的勤务兵了。这个称呼是小陈在从海口出发后不久就给自己定下的。王教授太辛苦了!渔船小,在海上颠簸得很,王教授站不稳就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栏杆上。王教授一只胳膊,大、小便不方便,他就少吃少喝,他让人心疼。这些场景让小陈偷偷掉过不少的眼泪。现在,不,应该说从决定他俩独闯太平岛开始,小陈就下了又一个决心:“拼死也要保证王教授的安全!”所以,从登岛开始,小陈就像一头扑食的豹子,默默地跟在王恒杰的身后,观察着、准备着随时出击保护王教授。因为他是当过兵的,他知道擅闯军事禁区的后果。现在好了!炸弹的雷管被取出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将军的副官和勤务兵进来了,两人拿着冷饮、水果、饼干。可以说,在这个大海中的孤岛上临时待客,这应该说是丰盛的。茶几在这些食品的挤压下,显得小了许多。
副官打开一听可乐,给他俩各倒了一杯,说了声“请随便用”,便退了出去。
王恒杰端坐在藤椅上,当副官倒可乐时,他把右手放在杯边并说了声“谢谢”。刚才的激动平静了一些,但是他的眼睛却一直在观察着那位将军,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不可能!绝不可能!”王恒杰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面的将军也在同样观察着王恒杰。从王恒杰的语言到王恒杰的一举一动,他都在分析着,判断着。“他应该是个学者!”将军这样肯定着。因为将军明白“死神最怕的就是文人的无畏”。
“王教授,您是北京人?”将军问道。
“我是哈尔滨人。将军祖籍是……”“山东。”将军没等王恒杰问完便回答道,“我姓黄,我的身份就不用介绍了吧!”将军微笑着看了看小陈。小陈站了起来,作了自我介绍:“我是海南人,我姓陈……”“请坐!请坐!”将军对小陈笑着说道。“你当过兵吧?”将军问小陈。“当过三年兵。”小陈回答着并坐了下去。“你身上有一股军人的气味呀!”将军评价着小陈转脸面对王恒杰说,“王教授,此次南沙之行有何公干哪?”这个问话是黄将军与王恒杰之间的摊牌。“不敢说是公干!但是自费进行南海考察确是真的。”王恒杰平静地回答着。“自费?您是说自费考察?!”黄将军根本就无法相信面前这个穷文人有“自费考察”的能力!他很惊讶!在惊讶之余又产生了怀疑。
“对!是自费考察!我用我的稿费、借亲朋好友的钱和民间的资助,还有他们(渔民)低廉的收费。”他指了指小陈,“就这样来了!”黄将军被感动了,已经涌到嘴边的“为什么”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看到王恒杰还要接着说下去。王恒杰端起那杯仍在冒泡的可乐喝了一口,接着对黄将军诉说起来:“我是在研究环南海文化圈时才发现南海的问题如此严重。”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花板,又把眼神落到黄将军身上,“南海的情况太严重了!黄将军你看看这南海的周边,谁都想要占几个咱们的礁岛!”王恒杰用手指着窗外,“我就是因为这些才决定来南海考察的。我要在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的礁岛上寻找我们祖先遗留下的文物,让这些文物说话,让这些文物告诉世人,南海自古就属我中华!这是我的良知!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良知!”王恒杰说着站了起来,“黄将军,我对军事设施不感兴趣,请您放心。”黄将军笑了,那是山东人独有的坦荡的笑,他站起身对王恒杰说:“王教授,坐下说,坐下说。”“黄将军,我们可以订个君子协议!”王恒杰挺了一下腰,郑重地对黄将军保证着。“没那个必要!王教授,咱们坐下谈!”黄将军微笑着打了个手势,请王恒杰坐下。“整个南海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将是咱们中国人永远的痛!”王恒杰坐下了,可是他对南海问题的阐述并没停止。“这地方离台湾和大陆都太远了!”王恒杰用手指敲着茶几感叹地说:“海洋意识啊……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海洋意识薄弱的国家!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人对海的感情和西方相比有着多么明显的不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海洋经济发出由衷的赞叹:‘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于是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个不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罗盘,船——这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动作,破浪向前,凌波而行。’这熔哲理、诗情于一炉的文字,秉承着从古希腊人到近代西方人眷恋大海的传统,并把海洋看做导向财富和新世界的通道。而我们的祖先宁肯耗尽国力去修筑长城,却不能利用自身的科技在海上建立强大的海军!”王恒杰越说越激动,他猛地站起,快速地走到黄将军的茶几前弯下腰,习惯地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到头来,人家从海上来了!从1840年开始,英、法、日、德、美等国都来了,坚船利炮,何以应对?中日、中法海战之惨败,割地赔款之耻辱,后果之严重直至今日!”王恒杰直起腰愤愤地转过身去。他的眼前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场战争场面。王恒杰又慢慢地把身子转向黄将军温和而又坚定地说:“列强们给我们留下的烂摊子,是台湾和大陆谁都不能单独地把它办好的!家不和则外人欺呀!”王恒杰的感叹让那清凉的空气突然凝固了,黄将军的双眉也紧锁了起来。
屋里是凉快的,而屋外却是骄阳如火。一个像听到大陆首次核爆炸一样的消息在岛上的台湾官兵中传播着:“有两个大陆间谍被抓住了!”“有个老渔民到岛上求医来了!”“有两个大陆学者到岛上考古来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大陆人”这个词是关键的。大陆!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聚集地呀!半个多世纪的隔离让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了多少思念和神秘感!岛上的官兵们找着各种借口去司令部周围转转,期待着能见见那个大陆客。他们轻轻地、一次又一次地走过司令部,怕惊动了屋内的司令官。但是,他们的眼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个门。屋内的谈话在继续,王恒杰和黄将军已经忘记了那深深的“海峡”,他们谈论着历史、谈论着南海。将军执著、稳健、而又透彻的谈风,透露着他的博学多才和武将的洒脱。这让王恒杰非常高兴,常言说“书生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而他王恒杰却能在茫茫大海中的小岛上遇到一位儒将!王恒杰兴奋地与黄将军谈着。“王教授,”将军静静地看着王恒杰说,“你对民进党怎么看?”“民进党?”王恒杰重复了将军的问话,他没有想到在国民党的驻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他一时语塞了。他看了看黄将军,他想在黄将军的脸上多读出点内涵,可他看到的是一位正在认真请教他的将军。
“民进党是什么东西!”王恒杰从兴奋中迅速地冷静下来,铿锵有力的声音从他那带有蔑视情绪的嘴中发出,“民进党是美日反华派制造的玩偶!是台湾人民的祸水!他们捧着‘台湾地位未定论’搞台独,那是痴人说梦!”王恒杰的断臂抖动了一下,这是他内心激动的体现。“‘台湾地位未定论’是什么东西?是美日在没有中国人参加的情况下于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在这个所谓的‘和约’里,只说了日本‘放弃’台、澎、西、南沙,却没有写明‘归还中国’,这本身就是个阴谋!台湾地位未定吗?!”王恒杰的声音高昂了起来,他又走到了将军面前,对将军说,“1943年的《开罗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都明确地写着台、澎、西、南沙归还中国!”王恒杰用右手在将军的茶几上方画了一个大圈说,“台湾,这里,这一大片南海都是法定归咱中国!就是当时参加炮制《旧金山和约》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鲁斯克在他的回忆录中自己都承认这些程序规则是蛮横的:‘想起我自己在这些会议制定策略中扮演的角色,我都脸红。’台独是祸水,”王恒杰说着弯下了腰,声音平缓地对将军说,“还是一个中国好,你说呢?!”将军没有说什么,他只是点了点头。
也许是谈话的内容太敏感或是黄将军的军人生物钟太准时,黄将军的头脑中突然地发出了“命令”——停止这场“审查”。他笑着站起来说:“王教授,我同意你们在此考古,但是,要听从我们的安排。”王恒杰好像是被将军的话给惊呆了一样,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他盯着将军的眼睛,想在那里证实一下他听到的话。一瞬间,就是一瞬间,王恒杰向将军伸出了手,并脱口而出了一句“谢谢”。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南海、南沙是中国最美的海面。这里的水真正地体现了无色透明,你可以一眼看穿二三十米下的沙子和美丽多彩的热带鱼在游戏,你甚至可以数清水下沙子的颗粒。南海的热风随着阳光的利箭刺灼着每一个裸露在沙滩上的人。此时的王恒杰像位黄土高原上的农夫在耕耘干旱的土地一样,时而弯下腰,时而潜下水,时而站在那儿硏望思考,时而去看因找到文物而欢呼雀跃的参谋或小陈。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那个站在树阴下的将军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培养出的中国文人哪!”这一声赞叹,从树阴下发出,虽然没声音,却能振荡着中华民族的每一根神经。
文物在阳光照耀下发放着奇异的光彩被中国人的手捧出水面。宋代的青瓷片、明末清初的团凤朵书残碗、东汉的五铢钱、熙宁重宝、嘉庆、道光、咸丰通宝……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就像老祖宗的恩赐一样地出现了。这真是祖宗有灵啊!这就像老祖宗的英灵在与时间赛跑,只要王恒杰指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宝物出现,王恒杰的时间太宝贵了!你看,连太阳都已经累了,它正在慢慢地向西面的海面沉去,它太想躺到那松软的用海水铺就的海床上了。
王恒杰从海沙中捧出一块硬陶,看了看,又在海水中洗了洗,仔细地看着,把那块陶片几乎盖到了脸上。“是它!”王恒杰激动了,因为他拿到的是一块“汉代米字庄印纹硬陶”它是一个水具残片,它说明汉代在太平岛上就有中国人在居住!他猛的一下把他开裂的嘴唇压到了那个陶片上,然后将陶片高高举起。远处看去,他好像在祈祷上苍!好一幅中国水墨!
人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想多多地索取而又无奈,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在阳光下一晃而过了。丰收是个结论,而离别却是个隐痛。王恒杰清点着他们的硕果,从清清的水里把那些宝贝放进袋子里。温暖得像微风中晾晒的轻纱样的细波轻轻地抚摸着他的手和脚,那种恋恋不舍的柔情让王恒杰的心在颤抖,他多想在这块远离大陆的岛上多停留一会呀!“路漫漫兮……”
出水的文物摆了一地,王恒杰和小陈又回到了那温馨而清凉的会客厅。黄将军翻看着这些宝贝,向王恒杰请教这些宝贝的年代和价值,喜气洋洋,宾至如归。过去的过去了,现在的这里已增加了兄弟重逢的气氛。小陈也参加到议论之中,指指点点笑逐颜开。
那位一直陪伴着王恒杰的参谋也在忙着,他不是在欣赏那些文物,而是站在将军的茶几前整理另一些东西——香烟、饮料、食品,并指使着勤务兵向客厅外面搬。这些东西是驻岛官兵们自发送来的,每一件东西都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情。“血,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浓于水的!”这是王恒杰后来的感慨之言。
黄将军站了起来,习惯地用手帕擦了擦手对王恒杰说:“王教授,您可是第一位登上太平岛的大陆的考古学家呀!我告诉您,台湾的学者也没有一位能到这里的。您这次要获奖了。”黄将军说完后爽朗地笑了,笑声在屋中回荡着,感染了每一个人。王恒杰把他的右手伸了出去,黄将军很自然地握住了他的手,两双中国人的黑眼睛热烈地相互注视着。“将军,如果获奖,您应该是获奖者!”黄将军的笑容稍微地收了一下说:“我?不,不,我只是个守卫者,而你才是功臣!”黄将军用力地摇了摇王恒杰的手说,“没有你,这些东西将永沉大海!”。
将军的手松开了,将军手上的温度却永远留在了王恒杰的心里,而后来王恒杰至死都觉得,黄将军调回台湾后被降职是不应该的,是不可理解的。
王恒杰望着黄将军,用手指着他那些宝贝说:“将军,南海、南沙的开发,它的未来,我认为,只有海峡两岸携起手来才可以做好,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将军在这些问题上仍然是一言不发,但是,他那军人的头却赞许地点了几下。
“刘参谋,”将军叫那位参谋,对他耳语了几句。参谋出去了,他用手示意王恒杰坐下,说:“王教授,医官告诉我你的身体很不好,你要多注意些。”王恒杰被将军的话给说愣了,他没有想到,他在上岛时军医给他检查身体的事,将军会如此重视,因为“上岛求医”只是托词。
“您身有残疾,海上颠簸太不容易了!”
“谢谢您的关心!将军。”一股股暖流从王恒杰的心底涌出。
参谋进来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参谋直接走到了王恒杰的茶几前,将几件衬衣送给了王恒杰。王恒杰单臂接过这些衬衣,不解地看着黄将军。
“在海上不能洗澡,您就穿脏一件扔一件吧。”语言如此朴素,可是这兄弟之间的爱是多么深!王恒杰的手在抖动,却没有说一声谢谢。“大爱之下,君子不言谢也”。
王恒杰站了起来,把衬衣交给了小陈。“黄将军,我该走了,我有一个请求,不知将军能否同意?!”
“请讲。”
“我想在太平岛上照张相,留做纪念。”
“可以,但必须由刘参谋给您照,冲洗后给您寄去。”
“好,就这样。”
这短短的对话把无奈和支持混在了一起。
王恒杰要返航了,在他们谈话时,他的“宝贝”已经让小陈全部装好了。因为在发掘前黄将军已经同意他们将文物带回。
王恒杰从凉爽的会客室走了出来,他的耳边还响着黄将军的最后赠言:“王教授,我们就此告别了,我也不能远送。”黄将军用一种失望的语气说,“我也不说再见,但我祝你成功!”
王恒杰在门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了下眼前的景物,大步走向通往“小校场”前面的照壁,那里有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的画像和收复太平岛的纪念碑。
夕照的阳光斜射过来,把这些历史人物的画像和蒋中正题写的“南疆锁钥”(收复太平岛纪念碑)涂上了淡淡的金色。
王恒杰走到了那里,在那里他放慢了脚步,仔细地看着。“孙中山,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王恒杰在心中想着,然后,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他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画像后,转身走向收复太平岛纪念碑,对李登辉的画像有点不屑一顾。
王恒杰在“南疆锁钥”纪念碑前站了好几分钟,他看着蒋介石所题的这四个字,品评着老蒋的书法,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这字比起毛主席来差点劲哪!但是,也不失大家之雄浑秀丽!”他又转到碑后,看着碑文中的“敌人”栏中的名字“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而没有大陆。王恒杰笑了,他终于找到了兄弟同根的感觉,他回过头去,又认真地看了一下那四幅画像。
王恒杰向跟在他身后的刘参谋说:“就在这儿照啦!”“在这照?”刘参谋不解地反问道,“到那边多美呀!”刘参谋指着左边的树林说道。“就是这儿!这儿有纪念意义!”王恒杰用手指着纪念碑下边的“中华民国1946年立”字样接着说,“这是历史的见证,没有这个,你们不会守在这里,我也不会来这里了。来,就在这儿照!”王恒杰端庄地站在纪念碑前,并说,“一定要把年、月、日拍上!”相机的快门一响,一张历史性的照片诞生了!
码头上早已站满了人,他们在等待着那个不要命的大陆学者的出现,他们太希望能在这个人身上找到大陆人的真实的生活轨迹了。他们忘记了太阳的闷热!他们忘记了铁血恩仇,他们忘记了今天以前的所有的记录,他们只记得大家都是中国人。
他走来了,带着满足的微笑走来,大步流星的,像是走在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宴会的路上,轻松,愉快而自信。他走来了,走到了他们之间,向每一只伸出的手握去。他不停地说着“谢谢”。当他踏上舢板船的时候,也不知有多少只手在搀扶他,在这会儿,他低着头,怕脚下踩空,可是他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得不把头抬起,因为这舢板船里已经装满了各种食品、香烟和饮料。他抬起头,眼中的泪水已经充满。“谢谢!谢谢了!”他激动地说着,并坚定地对小陈说:“开船!”他这个硬汉,在这样的盛情的离别中突然变得脆弱了,他想快些离去,因为这离别太残酷了!
舢板船开动了。“再见!一路平安……”的祝福声一阵阵从岸上响起,王恒杰用胸部顶着旗杆挥着右手说着“谢谢”和“再见”。突然,岸上的人群分开了,从中跑来一个士兵,他一边跑一边在自己身上寻找东西。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到码头时,舢板船已经离岸两三米了。他站稳了脚,把手中的打火机扔向了舢板。“王教授!留做纪念吧!”他哭着喊道。王恒杰的眼泪再也阻止不住了,他把右手无数次地举起,流着眼泪喊道:“守卫边疆的中国将士们万岁!”这喊声,像久旱的禾苗听到了隆隆的雷声一样,震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华夏之心!“万岁”声和离别的哭泣声响成一片。
离别不仅仅是离别,因为离别还代表着开始,舢板船在太平岛将士们的泪眼中向王恒杰来时的方向驶去。而王恒杰此时却是背靠着旗杆站立着。他的空袖管在抖动。
王恒杰此时的心情有一种一个探险者归来时的不满足。他在怀念太平岛的同时,正在思考去曾母暗沙的计划。他兴奋着,策划着,不时地笑笑。突然,他的脑子里出现了但丁《神曲》中描写从地狱进入人间的一段诗:“我的智慧的小船,高扯着风帆,把苦海远远地抛在了后面,那苦海的阴风带着哭喊从后面吹来。而上面的光却很温暖,我们在上升,去到那有阳光的上面。”
南沙静悄悄地看着王恒杰和他的小舢板,金色的海面留下了七色的彩虹。
责任编辑小言
……
“我是从北京来的。”王恒杰在掌声中把他的右手握成了拳头在空中一挥,眼含着泪花,激动地提高了嗓门说,“见到你们我非常高兴!”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王恒杰对面的军官在掌声中用惊疑的眼神看着他,自语道“噢……北京。是自己的同胞啊!真不好意思,向你们开枪了。”他带着歉意对王恒杰说。王恒杰被这些话给感动了!“不好意思、自己的同胞”这些词句出自国民党军官之口,这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在这几秒钟里,他的担心消失了,他的自信恢复了。他挺了挺腰,对那位军官,不!是对全体驻岛将士说:“你们开枪是对的!”他又挥了一下拳头说,“你们做的对!为保卫中国的领土,开枪、开炮有什么不对呢?!”掌声跟随着王恒杰的话又响了起来。那位军官也激动了,他向前走了一步,好像要去握一下王恒杰的手,但是他停下来了,并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王恒杰回答说:“上岛上来求医。”王恒杰为了预防万一只能这样回答。担架和卫生兵早就站在人群里了,因为王恒杰的红十字旗已经让岛上的军士们做好了准备。军官向后面挥了一下手,命令道:“医务官!”“到!”“送他们去医疗室!”“等一下!”王恒杰摆了摆手对军官说:“我要见一下你们的长官!”“医疗可以,这是人道主义义务!长官不能见你。你应该清楚因为什么。”那位军官把手向两边一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说,“我们还没有三通啊!”围观的军士们的窃窃私语停了下来,这热闹的场面突然地静了下来,码头上只有船只的马达在轰响。王恒杰蹲了下去,用膝盖压住他那军用背包,用右手匆忙地把它打开,把那些早已准备好的能证明他身份的报纸、照片、证件、论文、书等拿了出来。围观的军士们和查问他的那位军官都在仔细地注视着王恒杰的每一个动作,本能地慢慢地在向后退,站在他身旁的小陈却向前迈出了一步,接过那些东西,并扶起了王恒杰。王恒杰环视了一下他周围的军士们,然后,在小陈手中拿出了一张两人的合影和一张名片,把它交给那位军官。这是几年前他与台湾学者在对“南海文化圈”的学术研讨时的合影,而名片就是那位台湾学者的。他对那位军官说:“我是个学者,搞历史的,这次来南沙考古就是要证实南海、南沙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这是我写的书,这是我的工作证……”王恒杰一边说,一边从小陈手中一件件地把他的“宝贝”交给那位军官。周围的议论声又响起了。王恒杰继续说着,指点着,说明着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而那位军官却被王恒杰的举动给搞得手忙脚乱,他不知道现在应该如何处理眼前的这些事。他匆忙而又不失仔细地看着王恒杰递过的东西,并若有所思地对王恒杰说:“噢……您是大陆的学者……学者……”他低下头,看着手中拿着的这些东西,喃喃说道,“王教授!您先在这儿等一下,我去向长官报告。”掌声又一次响起。王恒杰长出了一口气,从登岛开始到现在,只是十几分钟,岛上的军士们就完成了从“你们”“同胞”“您”到“王教授”的称谓的过渡。
这是一幢地处热带树林中的优雅建筑,是一幢日本人建造后又经法国人改造的南洋小楼。高大的椰树阻挡着“该死”的阳光,低矮的灌木丛和草地输送着清凉。
这里就是台湾国民党军的南沙战区司令部。
随着一声“报告”和一声“请进”,王恒杰已经踏入了太平岛驻军最高长官的“会客厅”。王恒杰从热带灼人的阳光中走进屋里时,他的眼睛有些不适应这昏暗。在迎面吹来的微微凉风中,王恒杰摘下了眼镜,抬起右手,把眼镜放到腿弯处,然后抓着衬衣角擦着那能让他看清东西的镜片,等待着对方的询问或应该说是“反应”。“请坐。”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从王恒杰模糊的视线中发出。这简单的语言,这语言前面为什么没有“你好”,王恒杰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隔海相望亲兄弟,鸿雁无书几十年,难哪!”王恒杰在心里嘟囔着戴上了眼镜,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那模糊的身影清晰了。这个从他一进客厅就一直注视着他的人,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因为他那短袖军装上的军衔是少将。
这位将军的个头在一米七十多吧,南沙的紫外线给他的脸上涂抹了青铜色的油彩,他很健壮,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一名职业军人,在军人的威武中还透着一种儒雅。“不怒而威,儒将风范”。王恒杰这样评论着这位将军。“请这边坐。”将军用友善的手势告诉王恒杰,他应该坐在右边那把大藤椅上。这位将军有意无意地与他保持着相应的距离。这个距离让王恒杰感到了台湾海峡的深度。王恒杰抱着他的军用背包看了一眼那个藤椅,大步走向自己的位置,在藤椅旁的茶几边摘下背包,把它放在茶几上,稳稳坐下,目视着对面站着的那个浓眉大眼的将军。
将军也坐下了,在将军的茶几上放着王恒杰交给执勤军官的那些文件。
“先生……您是位教授?”
“是的!我是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叫王恒杰。请问您贵姓?”
询问或是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噢……教授,历史系教授……那,您是搞考古的了?”
“是,我是搞考古的。考古发现才是文字记录历史的佐证。不考古没办法去讲授历史。您的茶几上有我的专著。”王恒杰回答着对方的疑问,用手指了指对方茶几上的文件。询问停止了。但是,将军那双洞察战机的眼神中却充满了一层层不解的迷雾。他的眼睛从王恒杰进屋时起,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衣衫褴褛的断臂老人。他——王恒杰在将军的眼里怎么也与“教授”这个称谓挂不上钩!工作证、照片、书,能是假造的吗?为什么要假造这些东西来登岛呢?是军事间谍?不可能!他到底要干什么呢?将军看着王恒杰,而内心深处却在进行着各种猜测。他真的希望眼前这个戴着破眼镜的人是个学者,一个考古学家。将军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向王恒杰走来。
“他在跨越海峡!”王恒杰注视着将军的每一步。
将军跨过了中间线,来到王恒杰身边。王恒杰要站起来表示自己的礼仪,而将军却说:“您坐,先生!您不介意我看看您的背包吧?”将军示意王恒杰继续坐着的同时,用手指了指茶几上的背包。“请!请便!”王恒杰顺手打开背包,把里面的东西倒在了茶几上,把空背包放平用手按了按,好让对方看清包里已没有东西了。
将军看着那些他认为是破烂的东西,在这些破烂中只有那架破相机可能与间谍能匹配。“在现在这个时代,用这等相机搞情报?”将军带着疑问拿起了那个相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仔细看着,随口问道:“你不会是中共派来搞情报的吧?!”王恒杰笑了,很开心地笑了。“这多像以前电影里的情节呀!”王恒杰当听到如此问话时,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我这样的像间谍吗?要搞情报也不会派一个我这样的残疾人哪!”将军也笑了,但是他没有停止询问:“您是历史学教授,您一定知道要离和王佐的故事吧?!”
“哈哈!哈哈哈哈!”王恒杰把右臂搭在藤椅背上,转身面对将军大笑起来,“将军,谢谢您如此厚爱!能把我与中国历史上的千古英雄相提并论,我真是死而无憾了!将军,我有一言相告——”王恒杰满身正气地对站在他面前的将军说,“台海两岸的中国人在这南海,在这南沙无需搞什么情报!我们需要的是保卫!需要大量的考古,用文物向世界证实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王恒杰激动地站了起来,使对方感到了震惊和责任感的冲击。将军向后退了两步,用重新认识的眼神审视了一下王恒杰,他从王恒杰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个学者的自尊和责任感,也使他对王恒杰的怀疑烟消云散了。他又走向王恒杰,把相机放到茶几上,抬头与王恒杰对视起来。
那是国共两党几十年的杀戮史与时代的对视、人性的对视,是血与水的对比,是多年不见的同胞兄弟在相互辨认。血,原本就是热的,血源在长江、黄河,血缘是共同的祖先……这对视的双方都是血性汉子,而这对视的瞬间像闪电在夜空中划过,使人能看清楚行进的路线。这瞬间所产生的是责任,是认同!在这瞬间的对视中,人性胜利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胜利了!
将军终于伸出了手,亲切地拍了拍王恒杰的断臂,没有说什么。他转过身冲门口喊了一声:“勤务兵!”“到!”门被推开了,勤务兵走了进来:“长官……”将军没等勤务兵讲完话就说:“拿点冷饮和吃的来。”“是!长官!”勤务兵转身出去了。
从登岛开始就默默无声的小陈站了起来,走到王恒杰的茶几前,帮王恒杰把茶几上的东西重新装进背包。现在,他从将军对他们的态度中解脱了出来,把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稳当地放到他那宽阔的胸膛中。
从认识王教授那天起,他就对王教授有点肃然起敬的意思,他在王教授身上找到了什么叫学者的感觉。他在王恒杰身上看到了一个学者的良知,一个学者的尊严,一个学者的无畏和对民族对历史的责任感。这个王教授看起来几乎就是个乞丐,因为他曾经在海口被当成盲流给抓了起来就证明了这一点。可是他渊博的学识,对学问的执著和平易待人、施教于民的大家风范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小陈只想亲近他,想在他那里学点知识。现在他只能做一个称职的勤务兵了。这个称呼是小陈在从海口出发后不久就给自己定下的。王教授太辛苦了!渔船小,在海上颠簸得很,王教授站不稳就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栏杆上。王教授一只胳膊,大、小便不方便,他就少吃少喝,他让人心疼。这些场景让小陈偷偷掉过不少的眼泪。现在,不,应该说从决定他俩独闯太平岛开始,小陈就下了又一个决心:“拼死也要保证王教授的安全!”所以,从登岛开始,小陈就像一头扑食的豹子,默默地跟在王恒杰的身后,观察着、准备着随时出击保护王教授。因为他是当过兵的,他知道擅闯军事禁区的后果。现在好了!炸弹的雷管被取出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将军的副官和勤务兵进来了,两人拿着冷饮、水果、饼干。可以说,在这个大海中的孤岛上临时待客,这应该说是丰盛的。茶几在这些食品的挤压下,显得小了许多。
副官打开一听可乐,给他俩各倒了一杯,说了声“请随便用”,便退了出去。
王恒杰端坐在藤椅上,当副官倒可乐时,他把右手放在杯边并说了声“谢谢”。刚才的激动平静了一些,但是他的眼睛却一直在观察着那位将军,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不可能!绝不可能!”王恒杰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面的将军也在同样观察着王恒杰。从王恒杰的语言到王恒杰的一举一动,他都在分析着,判断着。“他应该是个学者!”将军这样肯定着。因为将军明白“死神最怕的就是文人的无畏”。
“王教授,您是北京人?”将军问道。
“我是哈尔滨人。将军祖籍是……”“山东。”将军没等王恒杰问完便回答道,“我姓黄,我的身份就不用介绍了吧!”将军微笑着看了看小陈。小陈站了起来,作了自我介绍:“我是海南人,我姓陈……”“请坐!请坐!”将军对小陈笑着说道。“你当过兵吧?”将军问小陈。“当过三年兵。”小陈回答着并坐了下去。“你身上有一股军人的气味呀!”将军评价着小陈转脸面对王恒杰说,“王教授,此次南沙之行有何公干哪?”这个问话是黄将军与王恒杰之间的摊牌。“不敢说是公干!但是自费进行南海考察确是真的。”王恒杰平静地回答着。“自费?您是说自费考察?!”黄将军根本就无法相信面前这个穷文人有“自费考察”的能力!他很惊讶!在惊讶之余又产生了怀疑。
“对!是自费考察!我用我的稿费、借亲朋好友的钱和民间的资助,还有他们(渔民)低廉的收费。”他指了指小陈,“就这样来了!”黄将军被感动了,已经涌到嘴边的“为什么”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看到王恒杰还要接着说下去。王恒杰端起那杯仍在冒泡的可乐喝了一口,接着对黄将军诉说起来:“我是在研究环南海文化圈时才发现南海的问题如此严重。”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花板,又把眼神落到黄将军身上,“南海的情况太严重了!黄将军你看看这南海的周边,谁都想要占几个咱们的礁岛!”王恒杰用手指着窗外,“我就是因为这些才决定来南海考察的。我要在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的礁岛上寻找我们祖先遗留下的文物,让这些文物说话,让这些文物告诉世人,南海自古就属我中华!这是我的良知!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良知!”王恒杰说着站了起来,“黄将军,我对军事设施不感兴趣,请您放心。”黄将军笑了,那是山东人独有的坦荡的笑,他站起身对王恒杰说:“王教授,坐下说,坐下说。”“黄将军,我们可以订个君子协议!”王恒杰挺了一下腰,郑重地对黄将军保证着。“没那个必要!王教授,咱们坐下谈!”黄将军微笑着打了个手势,请王恒杰坐下。“整个南海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将是咱们中国人永远的痛!”王恒杰坐下了,可是他对南海问题的阐述并没停止。“这地方离台湾和大陆都太远了!”王恒杰用手指敲着茶几感叹地说:“海洋意识啊……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海洋意识薄弱的国家!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人对海的感情和西方相比有着多么明显的不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海洋经济发出由衷的赞叹:‘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于是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个不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罗盘,船——这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动作,破浪向前,凌波而行。’这熔哲理、诗情于一炉的文字,秉承着从古希腊人到近代西方人眷恋大海的传统,并把海洋看做导向财富和新世界的通道。而我们的祖先宁肯耗尽国力去修筑长城,却不能利用自身的科技在海上建立强大的海军!”王恒杰越说越激动,他猛地站起,快速地走到黄将军的茶几前弯下腰,习惯地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到头来,人家从海上来了!从1840年开始,英、法、日、德、美等国都来了,坚船利炮,何以应对?中日、中法海战之惨败,割地赔款之耻辱,后果之严重直至今日!”王恒杰直起腰愤愤地转过身去。他的眼前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场战争场面。王恒杰又慢慢地把身子转向黄将军温和而又坚定地说:“列强们给我们留下的烂摊子,是台湾和大陆谁都不能单独地把它办好的!家不和则外人欺呀!”王恒杰的感叹让那清凉的空气突然凝固了,黄将军的双眉也紧锁了起来。
屋里是凉快的,而屋外却是骄阳如火。一个像听到大陆首次核爆炸一样的消息在岛上的台湾官兵中传播着:“有两个大陆间谍被抓住了!”“有个老渔民到岛上求医来了!”“有两个大陆学者到岛上考古来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大陆人”这个词是关键的。大陆!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聚集地呀!半个多世纪的隔离让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了多少思念和神秘感!岛上的官兵们找着各种借口去司令部周围转转,期待着能见见那个大陆客。他们轻轻地、一次又一次地走过司令部,怕惊动了屋内的司令官。但是,他们的眼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个门。屋内的谈话在继续,王恒杰和黄将军已经忘记了那深深的“海峡”,他们谈论着历史、谈论着南海。将军执著、稳健、而又透彻的谈风,透露着他的博学多才和武将的洒脱。这让王恒杰非常高兴,常言说“书生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而他王恒杰却能在茫茫大海中的小岛上遇到一位儒将!王恒杰兴奋地与黄将军谈着。“王教授,”将军静静地看着王恒杰说,“你对民进党怎么看?”“民进党?”王恒杰重复了将军的问话,他没有想到在国民党的驻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他一时语塞了。他看了看黄将军,他想在黄将军的脸上多读出点内涵,可他看到的是一位正在认真请教他的将军。
“民进党是什么东西!”王恒杰从兴奋中迅速地冷静下来,铿锵有力的声音从他那带有蔑视情绪的嘴中发出,“民进党是美日反华派制造的玩偶!是台湾人民的祸水!他们捧着‘台湾地位未定论’搞台独,那是痴人说梦!”王恒杰的断臂抖动了一下,这是他内心激动的体现。“‘台湾地位未定论’是什么东西?是美日在没有中国人参加的情况下于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在这个所谓的‘和约’里,只说了日本‘放弃’台、澎、西、南沙,却没有写明‘归还中国’,这本身就是个阴谋!台湾地位未定吗?!”王恒杰的声音高昂了起来,他又走到了将军面前,对将军说,“1943年的《开罗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都明确地写着台、澎、西、南沙归还中国!”王恒杰用右手在将军的茶几上方画了一个大圈说,“台湾,这里,这一大片南海都是法定归咱中国!就是当时参加炮制《旧金山和约》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鲁斯克在他的回忆录中自己都承认这些程序规则是蛮横的:‘想起我自己在这些会议制定策略中扮演的角色,我都脸红。’台独是祸水,”王恒杰说着弯下了腰,声音平缓地对将军说,“还是一个中国好,你说呢?!”将军没有说什么,他只是点了点头。
也许是谈话的内容太敏感或是黄将军的军人生物钟太准时,黄将军的头脑中突然地发出了“命令”——停止这场“审查”。他笑着站起来说:“王教授,我同意你们在此考古,但是,要听从我们的安排。”王恒杰好像是被将军的话给惊呆了一样,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他盯着将军的眼睛,想在那里证实一下他听到的话。一瞬间,就是一瞬间,王恒杰向将军伸出了手,并脱口而出了一句“谢谢”。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南海、南沙是中国最美的海面。这里的水真正地体现了无色透明,你可以一眼看穿二三十米下的沙子和美丽多彩的热带鱼在游戏,你甚至可以数清水下沙子的颗粒。南海的热风随着阳光的利箭刺灼着每一个裸露在沙滩上的人。此时的王恒杰像位黄土高原上的农夫在耕耘干旱的土地一样,时而弯下腰,时而潜下水,时而站在那儿硏望思考,时而去看因找到文物而欢呼雀跃的参谋或小陈。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那个站在树阴下的将军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培养出的中国文人哪!”这一声赞叹,从树阴下发出,虽然没声音,却能振荡着中华民族的每一根神经。
文物在阳光照耀下发放着奇异的光彩被中国人的手捧出水面。宋代的青瓷片、明末清初的团凤朵书残碗、东汉的五铢钱、熙宁重宝、嘉庆、道光、咸丰通宝……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就像老祖宗的恩赐一样地出现了。这真是祖宗有灵啊!这就像老祖宗的英灵在与时间赛跑,只要王恒杰指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宝物出现,王恒杰的时间太宝贵了!你看,连太阳都已经累了,它正在慢慢地向西面的海面沉去,它太想躺到那松软的用海水铺就的海床上了。
王恒杰从海沙中捧出一块硬陶,看了看,又在海水中洗了洗,仔细地看着,把那块陶片几乎盖到了脸上。“是它!”王恒杰激动了,因为他拿到的是一块“汉代米字庄印纹硬陶”它是一个水具残片,它说明汉代在太平岛上就有中国人在居住!他猛的一下把他开裂的嘴唇压到了那个陶片上,然后将陶片高高举起。远处看去,他好像在祈祷上苍!好一幅中国水墨!
人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想多多地索取而又无奈,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在阳光下一晃而过了。丰收是个结论,而离别却是个隐痛。王恒杰清点着他们的硕果,从清清的水里把那些宝贝放进袋子里。温暖得像微风中晾晒的轻纱样的细波轻轻地抚摸着他的手和脚,那种恋恋不舍的柔情让王恒杰的心在颤抖,他多想在这块远离大陆的岛上多停留一会呀!“路漫漫兮……”
出水的文物摆了一地,王恒杰和小陈又回到了那温馨而清凉的会客厅。黄将军翻看着这些宝贝,向王恒杰请教这些宝贝的年代和价值,喜气洋洋,宾至如归。过去的过去了,现在的这里已增加了兄弟重逢的气氛。小陈也参加到议论之中,指指点点笑逐颜开。
那位一直陪伴着王恒杰的参谋也在忙着,他不是在欣赏那些文物,而是站在将军的茶几前整理另一些东西——香烟、饮料、食品,并指使着勤务兵向客厅外面搬。这些东西是驻岛官兵们自发送来的,每一件东西都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情。“血,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浓于水的!”这是王恒杰后来的感慨之言。
黄将军站了起来,习惯地用手帕擦了擦手对王恒杰说:“王教授,您可是第一位登上太平岛的大陆的考古学家呀!我告诉您,台湾的学者也没有一位能到这里的。您这次要获奖了。”黄将军说完后爽朗地笑了,笑声在屋中回荡着,感染了每一个人。王恒杰把他的右手伸了出去,黄将军很自然地握住了他的手,两双中国人的黑眼睛热烈地相互注视着。“将军,如果获奖,您应该是获奖者!”黄将军的笑容稍微地收了一下说:“我?不,不,我只是个守卫者,而你才是功臣!”黄将军用力地摇了摇王恒杰的手说,“没有你,这些东西将永沉大海!”。
将军的手松开了,将军手上的温度却永远留在了王恒杰的心里,而后来王恒杰至死都觉得,黄将军调回台湾后被降职是不应该的,是不可理解的。
王恒杰望着黄将军,用手指着他那些宝贝说:“将军,南海、南沙的开发,它的未来,我认为,只有海峡两岸携起手来才可以做好,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将军在这些问题上仍然是一言不发,但是,他那军人的头却赞许地点了几下。
“刘参谋,”将军叫那位参谋,对他耳语了几句。参谋出去了,他用手示意王恒杰坐下,说:“王教授,医官告诉我你的身体很不好,你要多注意些。”王恒杰被将军的话给说愣了,他没有想到,他在上岛时军医给他检查身体的事,将军会如此重视,因为“上岛求医”只是托词。
“您身有残疾,海上颠簸太不容易了!”
“谢谢您的关心!将军。”一股股暖流从王恒杰的心底涌出。
参谋进来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参谋直接走到了王恒杰的茶几前,将几件衬衣送给了王恒杰。王恒杰单臂接过这些衬衣,不解地看着黄将军。
“在海上不能洗澡,您就穿脏一件扔一件吧。”语言如此朴素,可是这兄弟之间的爱是多么深!王恒杰的手在抖动,却没有说一声谢谢。“大爱之下,君子不言谢也”。
王恒杰站了起来,把衬衣交给了小陈。“黄将军,我该走了,我有一个请求,不知将军能否同意?!”
“请讲。”
“我想在太平岛上照张相,留做纪念。”
“可以,但必须由刘参谋给您照,冲洗后给您寄去。”
“好,就这样。”
这短短的对话把无奈和支持混在了一起。
王恒杰要返航了,在他们谈话时,他的“宝贝”已经让小陈全部装好了。因为在发掘前黄将军已经同意他们将文物带回。
王恒杰从凉爽的会客室走了出来,他的耳边还响着黄将军的最后赠言:“王教授,我们就此告别了,我也不能远送。”黄将军用一种失望的语气说,“我也不说再见,但我祝你成功!”
王恒杰在门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了下眼前的景物,大步走向通往“小校场”前面的照壁,那里有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的画像和收复太平岛的纪念碑。
夕照的阳光斜射过来,把这些历史人物的画像和蒋中正题写的“南疆锁钥”(收复太平岛纪念碑)涂上了淡淡的金色。
王恒杰走到了那里,在那里他放慢了脚步,仔细地看着。“孙中山,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王恒杰在心中想着,然后,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他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画像后,转身走向收复太平岛纪念碑,对李登辉的画像有点不屑一顾。
王恒杰在“南疆锁钥”纪念碑前站了好几分钟,他看着蒋介石所题的这四个字,品评着老蒋的书法,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这字比起毛主席来差点劲哪!但是,也不失大家之雄浑秀丽!”他又转到碑后,看着碑文中的“敌人”栏中的名字“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而没有大陆。王恒杰笑了,他终于找到了兄弟同根的感觉,他回过头去,又认真地看了一下那四幅画像。
王恒杰向跟在他身后的刘参谋说:“就在这儿照啦!”“在这照?”刘参谋不解地反问道,“到那边多美呀!”刘参谋指着左边的树林说道。“就是这儿!这儿有纪念意义!”王恒杰用手指着纪念碑下边的“中华民国1946年立”字样接着说,“这是历史的见证,没有这个,你们不会守在这里,我也不会来这里了。来,就在这儿照!”王恒杰端庄地站在纪念碑前,并说,“一定要把年、月、日拍上!”相机的快门一响,一张历史性的照片诞生了!
码头上早已站满了人,他们在等待着那个不要命的大陆学者的出现,他们太希望能在这个人身上找到大陆人的真实的生活轨迹了。他们忘记了太阳的闷热!他们忘记了铁血恩仇,他们忘记了今天以前的所有的记录,他们只记得大家都是中国人。
他走来了,带着满足的微笑走来,大步流星的,像是走在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宴会的路上,轻松,愉快而自信。他走来了,走到了他们之间,向每一只伸出的手握去。他不停地说着“谢谢”。当他踏上舢板船的时候,也不知有多少只手在搀扶他,在这会儿,他低着头,怕脚下踩空,可是他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得不把头抬起,因为这舢板船里已经装满了各种食品、香烟和饮料。他抬起头,眼中的泪水已经充满。“谢谢!谢谢了!”他激动地说着,并坚定地对小陈说:“开船!”他这个硬汉,在这样的盛情的离别中突然变得脆弱了,他想快些离去,因为这离别太残酷了!
舢板船开动了。“再见!一路平安……”的祝福声一阵阵从岸上响起,王恒杰用胸部顶着旗杆挥着右手说着“谢谢”和“再见”。突然,岸上的人群分开了,从中跑来一个士兵,他一边跑一边在自己身上寻找东西。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到码头时,舢板船已经离岸两三米了。他站稳了脚,把手中的打火机扔向了舢板。“王教授!留做纪念吧!”他哭着喊道。王恒杰的眼泪再也阻止不住了,他把右手无数次地举起,流着眼泪喊道:“守卫边疆的中国将士们万岁!”这喊声,像久旱的禾苗听到了隆隆的雷声一样,震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华夏之心!“万岁”声和离别的哭泣声响成一片。
离别不仅仅是离别,因为离别还代表着开始,舢板船在太平岛将士们的泪眼中向王恒杰来时的方向驶去。而王恒杰此时却是背靠着旗杆站立着。他的空袖管在抖动。
王恒杰此时的心情有一种一个探险者归来时的不满足。他在怀念太平岛的同时,正在思考去曾母暗沙的计划。他兴奋着,策划着,不时地笑笑。突然,他的脑子里出现了但丁《神曲》中描写从地狱进入人间的一段诗:“我的智慧的小船,高扯着风帆,把苦海远远地抛在了后面,那苦海的阴风带着哭喊从后面吹来。而上面的光却很温暖,我们在上升,去到那有阳光的上面。”
南沙静悄悄地看着王恒杰和他的小舢板,金色的海面留下了七色的彩虹。
责任编辑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