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企更多地反哺全民
- 来源:民生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企,国有资本,公平竞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2 10:17
与民企相比,国企基本不用回报股东,这显然不利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技,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效率的提升。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二○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振奋不已。“国企成了少数国企人的国企”的质疑由来已久。随着1994年分税制的确立,国企暂停上缴利润,只缴纳税金。2007年这一历史才得到终结。目前,根据行业性质不同,一般竞争类央企的红利上缴比例是10%,资源类央企上缴比例是15%。
尽管近年来,国企特别是央企上缴红利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但实际操作中,国企上缴红利的情况并不乐观。财政部向今年两会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2012年财政收入为117209.75亿元,央企国有资本收益仅上交970.83亿元,且仅有7.2%用于民生支出,大部分收益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重新回到央企内部。
作为国企或国有股份最终产权人的国民,长期以来难以从国企的改革发展中直接获利。据测算,我国国有资产规模已达到上百万亿元的规模,而国企上缴红利的规模不过千亿级的水平。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低得有些惊人。与民企相比,国企基本不用回报股东,这显然不利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技,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效率的提升。
除上缴红利外,《决定》还明确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根据这一表述,今后部分股份制国企,特别是上市国企,可能要将部分国有股权划转到社保基金,这无疑也将大大充实社保基金。
如果今后明确国企上缴的利润全部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那么前面两项相加,累计每年为社保等民生事业注入的资金将达到近万亿元的规模,而且这还只是一种静态的测算。随着今后几年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国企的活力、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企反哺全民的能力必将显著提升。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一直牵动着公众的心。今年我国60岁上的老龄人口将突破2亿人大关,到2025年将突破3亿人。虽然目前我国现收现付的养老金支付模式能够维持养老金的发放,但是个人账户空转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和退休人口的猛增,收支矛盾必然加剧。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减税措施的推进,财政收入增速会进一步放缓,可用于增加民生事业的资金会较为有限。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覆盖、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此次《决定》开辟了一条补充社保资金的新渠道,每年上万亿元的新增民生事业投入,可以大大打消人们的对社保资金缺口的顾虑。国有企业上缴红利比例的提高和国有资本向社保基金的划转,也必将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刘先云 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