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的局促舞台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刘炟,刘秀,父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10 08:39
东汉前期三代国家元首实现了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在平稳中又不排斥大的更改,这是管理上最理想的局面。
例如第一代光武帝刘秀“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根据具体的时代情况决定施政的力度,一切都很恰当,没有明显的施政过失,但所失之处在于“宽”。第二代汉明帝刘庄“善刑理,法令分明”,这是对第一代管理者的纠错,用“严”纠正“宽”,但所失之处也在于“严”。到第三代汉章帝刘炟,对父亲的“严”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三国时的曹丕对刘庄、刘炟父子管理性格的概括就是“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父亲明帝严苛明察,儿子章帝忠厚宽容。而“长者”是对于“察察”的纠正。《后汉书》记载,儿子刘炟对父亲统治时期过于严厉肃杀的管理风格是不太苟同的,而且整个官僚集团充满了对父亲执政风格的反弹情绪,“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在这种民意基础上,他决定有所改变,“事从宽厚”。
儿子刘炟对于管理风格的扭转,当然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扭转。例如依照前两任元首的规定,凡犯有贪污罪的官吏,其家族将会有三代人被拒在官僚系统之外,即三代不得为官,刘炟废除了这个过于严苛的法令。在前代,一人犯谋逆大罪,其家族亲属将会受牵连,汉章帝也废除了这个法令。
然而,这当中也包含很多有损父系政权权威性的举措。例如在对待外戚方面,父亲刘庄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名将马援是刘庄的岳父,同时也是功勋卓著的第一代员工,如果排名,至少在前十名,然而,只因为马援属于外戚,犯了父系政治上的安全忌讳,在云台的二十八名功臣画像中,马援被排斥在外,用刻意的贬低来避嫌。马家的子弟,没有一个进入行政界。
然而,到了章帝刘炟手里,他似乎认为父亲刘庄对于舅家过于小气,于是决定封三个舅舅马廖、马纺、马光为侯。章帝的母亲,即马援的女儿马太后,一直坚持明帝时期的任命规则,将外戚排除在政治圈子之外,她的努力没有成功,儿子章帝违背了母亲马太后的意图。从此,外戚进入行政圈。
父亲明帝在保持男性政权的绝对性方面,一直做得很成功。从一代夫人阴丽华(即明帝的母亲)到第二代夫人马太后,都是极其聪明的女性,尤其是马太后,还精通《易经》和董仲舒的书籍,然而,明帝只是让她们的聪明智慧停留在妇道的范围而已,没有进一步延伸到行政领域。到儿子章帝,对女性的宽厚,容易导致软弱,窦皇后接连谋杀宋贵人姐妹和梁贵人姐妹,后宫四条人命,却只换得章帝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从这叹息声中,可以感觉到一个王朝的性格渐渐从英明坚决走向阴沉软弱。
儿子刘炟的这种“宽”,导致以后管理乱局的出现。如前所言的外戚进入政权圈子,女性介入行政得不到有效管制。更致命的是,父亲刘庄务实,官吏对于最高层不敢有任何欺瞒,刘炟倡导宽厚,其实失去了对官吏的严格监督和
管理,官吏们开始讲求形式主义,腐败开始蔓延整个王朝。
祖父刘秀实施“宽”,父亲刘庄的“严”则是对第一代“宽”的纠正,但这两代人有共同的政治素质:“英明”。儿子刘炟的“宽”,对父亲刘庄的“严”做了适度的调整,然而,却失去了“英明”这个基础。
从“宽”到“严”再到“宽”,的螺旋形路径,不是越走越宽阔,而是越走越狭窄,不只是管理者个人秉性所致,更是一个王朝的客观走势所致。从祖父刘秀到儿子刘庄,到孙子刘炟,这个王朝能够回旋的空间越来越小。各项制度的日渐成熟,也就意味着管理上有作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后代管理者在局促的舞台上施展,在树立起成绩的时候,留下消极的后果也是无法避免的。汉章帝刘炟扮演“长者”的角色,是由狭窄的管理空间决定的。
刘黎平 这是一个早就发生在无数对父子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