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寵物去旅行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寵物,寵物,崇明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1 13:25
中國大城市興起的周邊遊,固然有它的實用意義。在出境遊未盡普及(簽證還不方便),只有短短兩天的週末假期,就算是去旅行也只是待在酒店內的話,距離大城市兩個小時內的城郊旅遊就成了中間之道。這點在之前的莫干山區新改建旅館興起的文章已介紹過。最近去崇明島後,又有新發現,那就是更大程度的家庭度假性質,以至真正旅遊島的概念:這種郊外旅遊點主推的,顯然已不是名勝景點,而是建基於家庭成員活動為主的共同體驗之旅。
事實上,北京和上海都能找到這種越趨成熟的郊區玩法,但有個有趣的分別:北京周邊,看來家庭樂的配套並不完善。看到的更多是適合大堆朋友在郊外開派對的新建型格村屋。而北京天氣也限制了農作物的種植及探訪期。
而上海周邊則更傾向自然生態家庭樂。除去年常去的莫干山一帶(最近又開了更多空間感和建築風格都不錯的新村屋旅館),近期又發現上海另一端即東北部的崇明島。
現代化酒店進駐崇明島
崇明島未開通長江大橋前,給人印象確實遠。由浦西過去要上3小時。但這條長長的隧道連大橋開通後,大大縮減了路程。長三角有幾條這樣的橋,另一橋是通往寧波的,橋上開車要走上20分鐘有多,真誇張。有車主甚至會違規停下來拍照留念,把橋都當成景點。
崇明島在此背景下,也開發成上海近郊的綠化帶,早就有森林公園、農家樂、生態村等。而最近讓我重新發現,是因為較現代化高級大集團酒店的進駐。顯然,我並不是一個全然把鄉土浪漫化的旅遊者。在我理解的旅遊發展中,最適宜是在保留天然下,盡量有足夠的現代化投宿設施,以至旅遊的配套——而這後者常常是中國農村或缺的。在許多說是旅遊區的村落,你會發現普通餐廳完全不想進去,條件之差令人倒胃。區內一應旅遊設施,從路牌到欄杆廁所等殘破不管。
崇明發展出來的酒店和度假區不少,五星級酒店調整策略,帶來正是先前所說的家庭式週末遊。那包括提供適合一家大細的活動,譬如採摘新鮮疏果、務農。試過新鮮拔出來的有機農產品,如小番茄果真是甜美鮮味。
中產階級生活改變
另有一家大集團的酒店更是開創一項新猷,不知是否中國獨有,但也是罕有,即為帶上寵物去度假。場面相當可愛,當你去到CHECKIN時,即發現綠草坪和大堂都是狗兒。不錯,由於是地大,開放式,本身已沒傳統大堂概念,你會發現不少上海的寵物主人都把狗帶來了。放在中國環境,這確得主人心。因為平時所見,大城市中的狗真是相當壓抑。一般而言,很多狗沒拿牌照,活動空間小。我曾幫朋友在北京放狗,就招來城管追問,說有沒有領狗證。逼得我凌晨才敢放狗。
好了,之前一些狗友都會約好週末到郊外放狗,大城市的郊區其實相當遠,最理想是留一夜,兩難就是當天回家不能盡興――狗一般沒人招待,形成不能和狗享週末天倫。
終於有人正視這市場和需求了。其實那也反映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改變:多了餘閒,也習慣了自駕遊,甚至視寵物為家人,對於我這個喜歡寵物多過小孩的人,當然特別讚賞這作為,於是也特別關心到寵物作為家人的旅遊風。
寵物託運手續方便
像這家酒店,除可供狗入住,有特別小院子的房間可選擇,房內亦有專門據不同尺碼給狗的坐墊。而當然,那麼多寵物的話,氣味的管理自然亦要下苦功,退房後的消毒打掃必須有嚴格標準。
明正言順歡迎帶寵物特別是狗入住的高級酒店,不是很多,甚至是向不同酒店提出要求時,往往沒有標準答案。上海幾年前有一間新開的精品酒店有兩間專門給帶寵物旅客的房間,有專門寵物照顧人員,遊客出門,狗隻留在房間會有專人定期料理,也有準備的糧食坐椅等。
真有那麼多人帶寵物去旅行嗎?以我作為國內飛行頻繁者的目測,機場櫃枱旁擱一個個狗籠等CHECKIN的情景確是越來越常見。朋友也從廈門帶過一頭大金毛回北京,說手續也相當方便,拿好衛生證明,買和主人一同飛的機票,票價和動物的體重有關係,當天到機場處理好托運手續,就可同一班機上路(但要留意不是每個航班都有適合動物寄艙的,要留意)。
有個狗兒乘飛機笑話是:乘客在輸送帶旁等等等,都等不着託運的狗籠。原因是機組人員發現籠中的狗躺着沒反應,懷疑牠死了。乘客說是個重要人物不好得罪,想了半天如何處置?當準備好一應道歉賠償的程序後,把狗給回乘客,乘客才滿意地說:搞那麼久,我等着把愛犬運回鄉下埋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