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在盛夏去過甘南草原的人,都會被那裡碧藍的天空,變幻無窮的白雲,絢麗無比的野花吸引。
如果再經歷了一場藏家香浪節,體會那裡淳樸的風情民俗,甘南將永遠在你記憶裡輾轉重播。
剛去了甘南的拉卜楞寺,正值農曆六月十六,恰好趕上了藏家的香浪節。「香浪」藏語意為「採薪」之意。
相傳早在1,000多年前,拉卜楞的寺僧在每年的盛夏時節外出採伐一年的燒柴,有時路遠不能當天返回便宿營野外,伺機在青山綠水間遊玩,與家人團聚。後來沿襲成俗,成了甘南地區藏族僧俗共慶的傳統節日。
草原浪漫野外生活
香浪節開始的那天清晨,我們趕早登上寺院後山,這裡是鳥瞰拉卜楞寺的最佳地方。遙望遠處,拉卜楞寺遺世獨立於清晨時的藍天白雲下,碧綠的松林,鎏金的屋頂,朱紅的門框和潔白的牆壁,層層疊疊地堆成了拉卜楞的寺群。眼前的這座規模恢宏的名寺,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它佔地超過800畝,有4,000餘僧侶。
6點半以後,太陽冉冉升起,烘熱了地面的氣溫,一層清淡的煙雲冉冉升空,和蒼穹的白雲牽手,連成一片雲天。寺院的街道上,陸陸續續已有僧侶開始忙碌,往卡車上裝載香浪節露營所需的帳篷、生活用品等。
我們也驅車,悄悄地跟隨僧侶們的卡車後面,穿過群寺之間狹窄的街道,開出夏河街市,向桑科草原深處駛去。
在車上聽導遊講,香浪節期間,不但寺廟僧侶全部過節,就連甘南州的政府和公司也都要放三天至一周的大假呢。藏族更是按傳統習俗,幾家相約,或以部落、村寨為單位,家家帶上帳篷、炊具、食品酒肉安營紮寨,在草原上度過一周的浪漫野外生活。人們串帳篷、拉家常,吃着大塊的手抓羊肉、喝着濃釅的酥油茶和香醇的青酥酒,在草原上縱情歡歌、跳舞。還常伴有各種賽馬、賽犛牛、拔河、摔跤、對弈等民族體育活動。夜晚,在璀璨的星空下,青年男女悄悄地聚在離帳篷稍遠的草灘上對唱「拉伊」(即情歌)。
喇嘛在風中飄動的紅衣
一路穿過桑科草原的花海。夏日草原的野花,那才叫絢麗呢,從眼前的明晰在目,楚楚動人,到天邊的五彩錦繡,用陶醉來形容此時此刻的感受,真不為過!
到了草原深處的「香浪節」舉辦地,坐在芳草萋萋的山坡上抬眼望去,滿目的藍天下,甘南的草原是那樣地原汁原味,遠處那些被柔草裹得嚴實的山巒也變得柔綿渾圓。在藍天和綠地之間,還有一抹抹鮮艷的紅色—―那是喇嘛們在風中獵獵飄動的紅衣。及至近處,看着小喇嘛們在忙亂地搭建帳篷,頗費一番周折之後,帳篷終於搭好了。小喇嘛們又進進出出搬運各種生活用品,仔細看來,該有的一應俱全,其中還不乏名牌產品呢。喇嘛們一如凡俗般的搭灶支鍋,草原的風吹拂着炊煙盤旋回蕩,尚且年幼的小喇嘛躲避不及,被濃煙灶灰瞇了眼……而年長一些的喇嘛則閒適的坐在一旁打着手機,翻看微信,由着徒兒們忙亂……
跳遠摔跤顯身手
待一切安頓好了,香浪節的活動就開始了。來看看他們的跳遠比賽吧,草原柔軟厚實的草地毫不遜色於田徑賽場的專業的沙坑。平素不苟言笑的老喇嘛,當下轉換角色當起了評委。雖然還不知道獎品為何物,但聽到一片喝采聲,運動員們已經很滿足了。小喇嘛們從小就在山野奔跑飛越趕牛羊,跨駿馬,練就了一身慶功絕技,但依然嚴格按照比賽規則全力發揮自己最高的潛力,一個個飛奔如羚羊,跳躍似岩羊,動作還真有點專業水準呢!
不遠處的摔跤賽場異常熱鬧,偌大的草原上選手們摔着摔着就摔倒小河裡了,索性來個水上摔跤比賽吧。到了興致高潮,也沒個規則了,以二對一也算數了。想來也是,原本就是在自然的山水之間放浪形骸,徹底歡欣鼓舞,既不為掙個你高我低,也不為得到金錢獎賞,何不盡興放任一回!
還有三五成群的僧侶圍在一起對弈,其中不乏高手,廝殺場面也緊張激烈。至於年輕僧侶則鍾情於時尚流行的節目,他們專門搭建了一個帳篷,裡面有全套的多媒體音響設備。兩個十六七歲的小喇嘛彈着吉他,唱着時下最流行的歌曲,頗有專業搖滾樂隊的范兒……
看着喇嘛們披上袈裟,隨意地穿行於僧俗之間,視出世入世的門檻如無物,想來並非刻意修行而得,卻是天生的大自在。
歡樂的時光總是流失的太快,不知不覺已到了傍晚,我們決定晚上參加藏民的篝火晚會、聽一聽青年男女們對唱「拉伊」……
晚上一輪明月掛在頭頂,高潔,溫潤,一塵不染。一整天的徹底放鬆,對於在都市混凝土中疲於奔命的我是多麼奢華。凝望着明月,我忽然憶起了一首倉央嘉措的詩,登時有一種旋律在腦海中回蕩,感動莫名。六世達賴喇嘛這樣說——
這麼靜
比誦經聲
還靜
……本來是去遠山拾夢
卻驚醒了
夢中的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