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实践探析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 关键字:商务发展,资金分配
  • 发布时间:2014-08-25 14:06

  【摘要】2013年广东省商务厅引入竞争机制,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了以往平均分配和逐级下达资金的分配模式。笔者从具体工作中体会到此项改革,对发挥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最佳的使用绩效,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有着实践上的借鉴价值,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商务发展专项 资金竞争性分配 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

  2013年广东省商务厅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改革,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推进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公平的资金分配评价机制,切实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广东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改革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完善改革的措施。

  一、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意义

  实行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符合公共财政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实现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途径和推动理财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绩效财政的根本要求。在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等竞争方式,将资金分配从“一对一”单向审批安排,转为“一对多”选拔性审批安排,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对有效提高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使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二、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成效

  2013年广东省商务厅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在明确扶持范围及预期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在分配环节通过招投标等竞争方式,在众多备选项目中选择最能实现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使用效益最高或实施成本最低的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杠杆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实践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体现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初步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广东省商务厅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具备“促进商务发展专项资金评审项目服务资格”的第三方评审机构,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二)有利于形成科学高效的资金分配决策机制

  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的具备评审服务资格的第三方评审机构,依据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程序、规则及评审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众多备选项目遴选比较和科学评判,选出使用效益最高或实施成本最低的项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克服了以往对项目进行“一对一”单向式审批、资金分配过程中主观随意性大的弊端,扩大了资金分配的决策范围,提高了社会公众、专业人才在资金分配管理的参与程度,增强了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现了向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转变。

  (三)有助于政府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投标,打破了政府垄断,充分发挥第三方评审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克服了政府某些服务专业性的缺失,并且将专项资金财政预算用合同的形式法律化,强化了预算约束,以事权的大小来配置财权的多少,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

  (四)提高了专项资金的运作绩效

  将绩效理念融入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全过程,是对“撒胡椒面”传统财政分配方式的根本性革命。按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要求,根据“事前确定绩效目标,事中加强监督管理,事后实施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的全过程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评审、使用(执行)、评价运用各环节实施跟踪问效,使绩效评价管理从事后评价转变为全过程绩效监控。以绩效目标的合理合规和预期效益为依据,公开评价、筛选最优项目分配资金;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追踪管理;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将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制约机制、监督机制、责任机制一一落实,绩效问责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最终实现财政部门、职能部门、经济社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筑牢了防腐制度防线,推进信息公开

  通过向社会公开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指南、项目申报情况、资金分配程序、分配方式、分配结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审计结果及公开接受、处理投诉情况等,强化社会监督,增强商务发展专项资金运作的透明性,公平、公正、公开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阳光操作”,提高了公众对评审结果的认可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三、继续深化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思路

  实施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是新时期财政预算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和创新性做法,适应了我国政府管理转型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项改革还亟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制度体系,增强可操作性

  科学的评审指标和标准是提高竞争性分配资金评审质量和公信力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评审程序、评审指标体系和标准、专家管理办法及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体系,建立规范的招投标程序,提高招投标文件评审与比选的系统性、评审指标的科学和相关性。绩效评价不仅要结合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设置综合性指标,还需结合项目特点完善个性化指标的设置。提高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竞争性分配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化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

  (二)进一步优化评审专家库,培育第三方评审机构,提高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评审人员除了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不断积累评审经验和总结教训。竞争性分配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专家评审机制是对传统分配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保证分配结果公正的关键。进一步优化评审专家库,扩展专家库的专业覆盖面,结合各项目评审专业性和特殊性的需要,采取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各部门推荐的方式,增加评审专家人数,提高专家库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积极培育第三方评审机构,在保持竞争性的同时,保持评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评审工作持续发展。目前每年进行的商务发展专项资金评审服务资格招标建议改为三年一个周期,避免因不同中标单位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差异导致前后执行政策的尺度不一,从而给项目申报单位带来困惑。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评审人员培训,对评审程序、评审要求、操作流程、评审纪律等作出具体规定,严格按章操作,提高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进一步拓展项目评价基础,促进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主体)熟悉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具有评价所需的财务、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对项目的绩效具有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以其自身的绩效评价为基础,将避免绩效评价体系个性化指标千篇一律,从以往数字上的简单汇总转化成从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和利用,提高了绩效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降低了其他主体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本,同时也促使资金使用主体形成自我承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增强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综合评价和长期考核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坚实的“防火墙”

  健全招投标投诉质疑机制,及时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以骗取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为目的的假招标、围标行为,同时以绩效目标为标尺,定期组织审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竞争性分配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实施针对性的绩效监管及整改措施,强化职能部门支出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及信息反馈,从而形成有效的绩效问责与激励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改革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8)18号].

  [2]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广东省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www.mof.gov.cn)2009-9-29].

  袁穗(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