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作家善写而不善说。但是,也有不少作家不仅文采出众,而且口才一流。哪怕是在“外交”场合,他们也极善辞令,谈吐自如。
刘绍棠:归谬反驳
著名作家刘绍棠到国外访问,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了吗?”刘绍棠反戈一击:“照此说来,你们喝了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
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这显然是一个谬论。刘绍棠根据这一谬论。设置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谬论——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这样,也就构成了一种与对方谬论相同而又荒唐的关系,产生了强大的反驳威力,一举就驳倒了对方。
蒋子龙:将计就计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五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满脸笑容地说:“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不由赞赏:“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艾伦·金斯伯格的怪谜是个“无解的方程”,纵你绞尽脑汁也是徒劳。面对这个“不怀好意”的计谋,蒋子龙采取了将计就计的谈话策略——“你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这句话除了具有“我用你放进去的方法拿出来”的字面意思外,实际上还隐含着另一个信息——“如果你根本就放不进去,我也就无须拿出来。”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被蒋子龙成功地抛了回去。
谌 容:有意偷换
作家谌容以《人到中年》而驰名文坛。1986年,她应邀访美。在一所大学进行演讲时,一个美国人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那么,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不假思索地回答:“您的情报非常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
这个提问者似乎居心叵测,要一个非共产党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谈她对共产党的私人感情,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但聪明的谌容哪里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呢?她有意将“中国共产党”与“我的丈夫”这两个概念偷换,结果既深刻地说明了问题,又轻松地摆脱了窘境。
沙叶新:妙引成语
沙叶新应邀出访美国,在与美国社会各界的接触中,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其间,有人向沙叶新突发奇问:“您认为是美国好还是中国好?”他从容答道:“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有自身的弊端,中国虽然科技落后于美国但有自身的好处;美国、中国都有自身的缺陷,这叫‘美中不足’……”一段话下来,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和谐。
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沙叶新接过话茬就是不偏不倚地各三十大板,对中美两国均一分为二,既肯定好的一面,也指出不足的一面,可谓合情合理,公正客观。“美中不足”这一成语的引用,实在精妙。它既是语意还原——美国和中国都好,但各有不足之处;又语义双关——世上从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事、物,包括国家也是一样。这个回答,风趣灵活,且辩证分析,沙叶新不愧为“腹有诗书口自畅”的智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