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后院来了对燕子做窝,这还是我女儿发现的。隔着玻璃拉门,只见房檐下大兴土木。两只燕子加班加点,衔来泥土草根,用唾液黏合在一起。这和我们吃的燕窝类似,不同的是,正宗的燕窝是在海边绝壁上,建筑材料都是小鱼。忙乎了一个星期,窝落成了。我是建筑工人出身。出于同行间微妙的竞争心理,我围着它转悠,不得不肃然起敬——这纯粹是嘴上的功夫。虽说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阳台而已,还得靠人类的屋檐遮风挡雨。
孵化过程是静悄悄的,就像写诗,得克服不良的急躁情绪。和那燕窝只一窗之隔,我伏在电脑前,卡在破碎的诗句中。突然我女儿叫我下楼——两只小燕子孵出来了。它的父母又忙乎起来,衔食物飞上飞下。小燕子闭眼张着大嘴,凄声尖叫。
真正威胁它们存在的是我们家的两只猫哈库和玛塔。算起来,这两只猫折合成人的寿命——正好“三十而立”。胸无大志,再说也无鼠可抓。这个没有老鼠的世界是多么无聊啊!美国猫聚到一起,准是一边打哈欠一边感叹。几代下来,大概遗传基因早就蜕变了,见老鼠不但没反应,说不定还会逃窜呢。哈库和玛塔整天呼呼大睡,有时也出门溜达溜达。它们有自己的小门,嵌在人的大门上。当人被防范之心阻隔时,它们则出入自由。
要说它们才是后院真正的主人。在草坪如厕,在泥土里打滚,到游泳池边喝水照镜子,上板墙眺望日落。这两年哈库发福了,不再灵活。而玛塔身手不凡,只轻轻一跃,就上了一人高的板墙,再一跃就上了房。头两年,它们经常叼回小鸟、蜻蜓、蚂蚱之类的活物邀功请赏,但迎头就是一顿臭骂,甚至饱以老拳。大概在猫的眼里,人类是毫无理性的。此后省了这道手续,自个儿在外边吃点儿喝点儿算了。后院常发现麻雀羽毛,即是证明。美国麻雀傻,一点儿也不像它们的中国同胞。记得当年在北京西郊,百步开外,我一举气枪,麻雀从电线上呼啦啦全都飞走了。
而美国燕子不同,毕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它们先勘测地形,把窝建在猫爪根本够不着的地方。夏天来了,小燕子长大了,跟父母出门学飞。眼见着这“阳台”对四口之家过于拥挤。一天早上它们全家出门,再也没回来,大概去寻找更暖和的地方了。我回到书桌前,心空空如也。
女主人出门了,由她照看的二十来棵玫瑰紧跟着枯萎了。我本以为玫瑰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开起来没完没了。突然间,它们像灯一样全都熄灭了,整个后院暗下来。我每隔一天拉着水管子浇水。除了浇水,还要剪枝施肥喷洒杀虫剂,总之得关怀备至才成。我本来就不喜欢玫瑰——刺多,开起花来像谎言般可信,一不留神划你道口子,疼得钻心。我常遭此暗算,尽量躲远点儿。
玫瑰熄灭了,后院又被四棵橘子树照亮——满树橘子黄灿灿的。不知是品种不好,还是照顾不周,太酸,酸得倒牙。只好让它们留在树上,随风吹落,那些顽强的一直能熬到第二年夏天,和下一代橘子会面。其实四棵树中有一棵是柚子树,一点儿也不张扬,每年只结两个大柚子,像母牛硕大的乳房。剥开,里面干巴巴的,旧棉絮一般。
后院西南角种了棵葡萄树,眼看快把支架压垮了。葡萄秧是朋友给的,随手插在角落,没当回事。谁想到悄然无声的,两年的工夫竟如此这般。我担心有一天它顺着支架上房,铺天盖地,把我们家房子压垮。再细看那些葡萄须子,如官僚的小手,为攀升而死死抓住任何可能。生长的欲望和权力相似,区别是权力不结果子。葡萄熟了,一串串垂下来,沉甸甸的,根本没人吃,任它们在树上烂掉。我想起三十年前背诵过的食指的诗:“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
天色阴下来。隔着窗户,我看见哈库正在后院转悠。它太胖,腹部垂下来,但走起路有老虎般的威严,昂首阔步,微微抖动皮毛。一阵狂风,七棵树前仰后合,树叶和橘子纷纷落进游泳池,吓得哈库一哆嗦,转身逃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