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服装产业的求变之路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服装,服交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3 15:32
“所有的地方性服装博览会(交易会),归根结底都是以交易产品、展示产品为出发点来举办的,只是在当今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变革下,最传统的服交会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产业的需求,时装周的概念由此诞生。”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国强
交易与展示是根本
服交会,即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
长期以来,服装产业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如何建设地方服装服饰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之间的交易交流、带动商贸的繁荣、推动服装服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全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加强品牌推介,营造出更浓厚的商贸氛围,地方性的服装服饰交易会应运而生。
1996年,虎门镇决定以一镇之力举办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当时虎门人连服装交易会是什么样都没见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的是,这19年,每一届虎门服交会都成为众多服装企业展示品牌、拓展市场、成就梦想的理想舞台。值得一提的是,从服装外贸大本营到“中国女装名镇”、“中国童装名镇”,再到当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新机遇,虎门始终走在“跨界流行”的最前列。
1998年,为了推动西部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由重庆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重庆国际服装节”正式开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重庆服装节已逐步成为西部地区的服装行业盛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日益提升。在1.5万平方米的展厅中,共吸引国内外百余家企业参展,同时组织了来自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芬兰、巴西以及国内多个省市的采购商来渝贸易洽谈,2010年现场签约金额达13亿元。
同样作为服装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江苏国际服装节暨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在推动产业升级、自主品牌建设、时尚创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江苏服装博览会带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江苏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幅高于行业工业总产值,而每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都能成为引领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放眼全国,江苏、宁波、武汉、重庆,由地方举办的服装交易会与服装节不胜枚举。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国强坦言:“眼看着每年创新高的交易额和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来到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加盟,我想这就是服交会的魅力。不管形势怎么变,服交会要成为促进交流合作的商贸平台、服装时尚文化展示平台的根本宗旨永远不变。”
加码“艺术范儿”
近年,时装周在各地落地开花,除了扬名海内外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大咖”外,各大服装产业集群和时尚都市都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时装周,“时装周”概念提出的背后,则是政府、企业和行业对原创设计能力提升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地方服装产业的发展史,“批发”、“做量”、“贴牌”等标签始终伴随着地方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而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大潮的来临,国内地方服装产业集群面临着创新设计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而从商业资源来说,也远没达到合理利用的程度。
对此,虎门镇镇委副书记、镇长曲洪淇总结了四点思考,分别是对服装区域品牌的打造;通过大赛和独立设计师品牌展示等途径鼓励设计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留住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虎门时装周的启动,正是在对服装产业的现状和变化思考下所产生的结果。
可以说,首次引入“时装周”的概念,意味着虎门“服交会”已经成长为以服装设计师以及时尚品牌最新产品发布会为核心的动态展示活动,同时,也是时尚文化的聚合展示。一年一度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功能定位,将由单一的“展示交易”功能逐步向兼具“时尚发布、资讯交流”功能转变。
同样,在今年首推时装周的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周学明对当地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出了如下表述:“提升品质,拓展渠道,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加速服装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已成为当前我市传统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
而在宁波国际服装节的新闻发布会上,周学明又表示:“我们要通过打造专业展会,凸显产业链特色,吸引专业买家,引领时尚潮流,提升服务质量,最终做大做强我市服装产业。”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在今年的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中宣布了深圳将举办时装周的消息。作为国内原创品牌最集中、产业配套最完善、集群规模效应最显著的时装产业基地之一,深圳的行业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同时深圳时装产业已成为推动中国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尚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国际时尚舞台上也逐渐崭露头角。举办深圳国际时装周将助力深圳大幅提升在国际城市中的时装设计话语权。
与此同时,深圳市设计联合会会长、深圳政协委员任克雷表示,近些年来考察过很多国外的设计中心,包括韩国、丹麦、英国等,发现在这些国家,“设计”已提升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服装节也好,服交会也好,加点儿时装周的创意含量和艺术范儿是趋势所推,也是明智之选。
〔案例分析〕
虎门:“时装周”拓宽升级之路
“明年起服交会将有更多的创新举动,如模式创新,虎门将在全年不同时段举办服装展会,展示虎门服装的流行趋势。”
——虎门镇副镇长黄沛民
11月7~10日举行的第19届虎门服交会以“跨界·共赢”为主题。继去年首次设立童装展和电商专区后,今年服交会首次引入“时装周”的概念,使得服交会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虎门时装周。组委会为“虎门时装周”打造了14场时尚秀,包括10场成人装、4场童装,这是近年来时装表演场次最多、童装品牌动态秀最多的一届交易会,也是产品风格最多样化的一届交易会。
“经过19年的发展,虎门服交会的市场正在慢慢细化。”
曲洪淇表示,服交会也从当初的单纯展示交易过渡到流行时尚的发布,展会要有生命力必须要顺势而变,时装品牌每年都有春夏或秋冬新品发布会,“服交会一年举办一次的格局延续了那么多年,为何不能转向时装周?适应了时装周的模式后,服交会也有可能一年举办两次。”
在虎门镇副镇长黄沛民看来,虎门今年在服交会期间提出的“时装周”概念,源自服交会多年积累的时尚根基。“国内各大城市举行的时装周,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时装走秀、创意设计、行业交流等。”他认为,历届服交会举办期间,均会举办多场高质量的时装发布会,一些知名服装企业的流行时尚发布也往往会成为行业内的标杆,“虎门杯”服装设计大赛举办15年已成为国内重大服装设计大赛之一,加上服交会期间会聚集大批的高规格设计或服装人才,“举办虎门时装周,我们已经具备了基础。”
“服交会也好,时装周也罢,必须得跟得上时代变化的步伐。”虎门某女装品牌负责人表示,举行新品发布会是服企每年例行的重要工作,不但是为来年订货会做足工夫,也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一次考验。不少企业为了办好新品发布会,都会派专员前往北方市场进行长时间考察,为的就是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如今,虎门镇政府提出打造“虎门时装周”,能从集中优势的考虑出发,对企业而言是好事,“但它的影响力如何,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怎样,能否契合企业自身的需求,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明年的第20届服交会有三种可能,一是不在黄河时装城举办,二是搬到别的地方举办,三是不再搞实体展。”
黄沛民透露,明年如何举办服交会,还要等到镇委镇政府充分讨论过后才能决定,但走过19年的虎门服交会,“求变”之路会一直走下去。
深圳:“时装周”将成产业助推器
“比肩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四大时装周,这是深圳国际时装周的远期目标。”
——深圳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
提起国内时装周,北看北京、大连,东有上海、宁波。作为中国时尚之都和世界时装中心之一的深圳,同时也是国内原创品牌最集中、产业配套最完善、集群规模效应最显著的时装产业基地之一,深圳时装产业已成为推动中国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尚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据了解,首届深圳国际时装周将于明年3月20~24日举办,深圳有意用5年时间将深圳国际时装周打造成为亚洲顶尖时装周,跻身国际时装周序列,成为国际时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起步研究到决定举办深圳国际时装周,用了10个月。”深圳市副市长陈彪表示,深圳市服装产业产值1800亿元,在去年深圳市2.1万亿工业总产值中占据8%~9%的份额,尤其是国内主要女装品牌大部分出自深圳。市场反映和企业强烈需求,以及业界对深圳时装界的评价表明,深圳完全有条件举办深圳国际时装周。深圳国际时装周的举办,将为深圳时尚产业的发展构筑平台。
深圳服交会经过14年的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中国服装对外开放、创新成果交易的重要平台。实际上,今年的深圳服交会以“我·时尚·态度”为主题,已经在彰显着积极推动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由传统专业交易平台向创意设计型展会华丽转身的理念。无论是开幕前夜的马天奴20周年时尚盛典,还是开幕式晚会的施华布朗“意境大秀”,都可谓是时尚荟萃,精彩纷呈。
然而,为了体现全民时尚、全城联动的理念,需要通过T台走秀、时尚艺术展示、时尚Party、时尚盛典晚会等时尚创意系列活动,吸引全球时尚人士和传播资源聚焦深圳,仅仅靠服交会的力量是不够的。预计在明年新举办的时装周期间,将有多场时装表演,并设立设计师作品静态展示场地。来自福田、罗湖等各区的企业和品牌亦将根据各自需求和特点,举办时尚发布活动。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力争通过时装周向世界展示深圳时尚产业设计创新能力和企业风采、传播城市风貌和人文精神,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和设计之都的城市名片。
“比肩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四大时装周,这是深圳国际时装周的远期目标。”首届深圳国际时装周承办单位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的会长沈永芳表示,期待深圳国际时装周成为一个继服交会之后能够再次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发展、带动时尚创意产业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地方服装展如何加温?
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国强
TAweekly:在您看来,如今服装名城纷纷转型开办时装周的根本原因何在?
陈国强:地方性的服装博览会从首次出现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不过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经济浪潮的变化,中国各个服装产业集群博览会在面对新的困境之时都会选择转型升级。而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之后,原有的服交会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全球几大时装周与中国国际时装周对于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和影响力,大家有目共睹,因此,许多地方的服装博览会就从纯粹的产品展示交易延伸出了时装周这一概念。
TAweekly:加码时装周,对地方服交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陈国强:地方性的服交会在融入时装周概念之后,在内容上的确丰富了许多。除了刚性的展示与交易之外,增添了新的趋势发布环节,这使得服装博览会更灵活、更具新意并且引人入胜,这也是新常态下地方服交会的一种提升。另外,时装周的出现也为企业新产品的展示搭建了平台,比如今年在宁波国际时装周亮相的一些女装、童装和户外装企业,很多都是由80后、90后企业家创建的。对他们来说,通过时装周发布会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更直接,更能达到预期效果。
TAweekly:以“宁波国际时装周”为例,请谈谈服交会转型时装周,从想法到策划,从操办到最后成功举办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陈国强:以宁波国际时装周为例,它的转型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政府为主直接来操办,进行一些基本的框架设计和规划;第二阶段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做一些细分和工作内容的实施与分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今年,依然是由政府支持牵头,不过是由展览公司和宁波市服装协会来承办,展览公司主要负责服装博览会的具体事宜,协会则负责时装周当中的新品发布和论坛。
TAweekly:就您所知,宁波第一次举办时装周,有哪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出现?将如何改进和应对?
陈国强:必须要承认的是,本次宁波国际时装周的举办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新兴品牌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展示契机,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不过毕竟是第一次举办,我们认为举办的展示场次还不够多,在时装周的整体构建、内容完善、运营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探索。
TAweekly:您认为当前地方服装展与国外相比还有哪些需要加温之处?
陈国强:当前地方服装展与国外相比,最明显的就是在举办场次、模式上的差别。中国大部分地方性的博览会都是一年一届,而国外的知名博览会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年两届模式,时装周的举办亦是如此。而从产业角度来说,一年两届会更加符合服装产业的节奏变化与需求;另外,不论服装博览会、交易会还是时装周,最根本都是要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搭建平台,或者说是为产业链的配置搭建平台,因此当今的中国地方时装周展示的内容要提升,服务方法要完善,此前提到的展会周期也要改变。
TAweekly:对于服交会未来的发展,您认为除了蝶变时装周之外,还存在哪些突破的可能性?
陈国强:我们过去的博览会、服交会基本是以品牌商和供应商的展示、交易订货为主要目的,而我认为应该再加上渠道商和服务商,以形成三位一体的整个产业链,完善展会的配置基础;各地的展会亟需打破全国通用的固有模式状态,要结合本地的服装产业特色,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运作一些专业化与特色化兼具的地方服装交易会、展示会;最后,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服装产业应该与时俱进,融合一些信息化的理念进去,比如应用、服务、软硬件和产业模式的展示,整个服交会都要在信息化这一要点上有所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