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池塘精养模式 大水面亩产700斤

  湖北阳新刘仁彬

  阳新大水面养殖户刘仁彬养了30多年的鱼,最近五六年有很多变化。以前请捕鱼队捕鱼,现在几乎机械化,不用再请捕鱼队;以前主养花白鲢,最近4年主养草鱼、鳊鱼;以前从不投料,现在亩投喂量约0.4吨;以前请工人7-8个,现在只要3人,产量与效益还不断提高。

  2013年,刘仁彬在1100亩湖泊与180亩精养池塘中一共养出94万斤鱼,净利润达130万元,亩产约700斤。这一切源于其借鉴池塘轮捕轮放的精养模式,再不断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完善。

  改进捕捞方式

  提高效率降成本

  阳新很多大水面养殖户都会请当地捕鱼队用围网捕鱼,利用网孔大小来筛鱼。这种捕鱼方式容易导致与网孔差不多大小的鱼被网孔塞住,既增加了捕鱼成本,也使得鱼体受伤,品相不好。而且,这种方式只能将小规格鱼筛出去,大幅度超过鱼贩所需规格的鱼都会捕捞起来。如果大小一个价,不利于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如果区分大小不同规格,需要增加人工进行分类。

  2008年,刘仁彬到广东参观轮捕轮放模式,学到了鱼筛分鱼的方式。从广东回来后,他用不锈钢制作了一个鱼筛。“不锈钢鱼筛网孔有一定规格,不符合规格的鱼进不了运输船,也不会受伤。”而且,刘仁彬可以通过调整不锈钢网孔的宽度与高度来捕捞鱼贩需的特定规格,不可能差大很多。这种设置非常适合同一个品种有多个规格情况下捕捞销售,有利于实现轮捕轮放模式。

  阳新当地的捕鱼队捕鱼一般会以总捕捞量为基数,抽取0.1元/斤(吃食鱼与花白鲢都捕)或者0.15元/斤(只捕吃食鱼)的提成,这对产量比较高的大水面来讲,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为此,刘仁彬近几年还尝试着在捕鱼环节采取高度机械化方式,降低人工成本。刘在湖泊多个地方设置了投料机。每次捕鱼之际,他先将投料机开一段时间,将吃食鱼吸引到投料机附近。

  接下来,他在投料机附近放置围网,待鱼有一定量时,就将投料机关闭。然后,刘仁彬在投料机周围放置几块网片,将鱼吸引到网箱中,再让鱼由网箱通过上述鱼筛进入到运输船。运输船将鱼运到码头,再由吊机将鱼吊上运鱼车。这个过程省去了大量人工。

  坚持调水保健

  提高草鱼成活率

  湖北草鱼养殖成活率普遍比较低。不过,刘仁彬近几年草鱼的成活率却非常高,很少死鱼。“主要是自己坚持肥水调水,改善了水体环境。”刘仁彬介绍,他今年已经肥过3次水。第一次投6吨碳铵、6吨磷肥,第二次投8吨磷肥、1吨尿素,第三次1吨尿素。

  调水方面,刘仁彬坚持每月用EM菌调一次水。而且,因为自配EM菌,他也大幅节省了成本。刘介绍,他目前各种EM菌大约1200元/吨,比厂家降低很多。

  改善水体环境外,刘仁彬从去年开始拌喂武汉华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草鱼肠道保健产品“易嘉益”。“用了这个产品之后,草鱼的肠道会变得更粗更长,有效降低肠炎发病率,降低了饲料系数。”与此同时,他还不定期投喂多维,增强鱼的体质。

  坚持做上述工作后,草鱼发病的几率会降低不少,但还可能发生病害。对此,刘仁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投喂杀虫杀菌药。“这样做下来,草鱼死亡率会非常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