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池养泥鳅,新池处理很重要!

  读者求助

  来自广东省阳春市的养殖户黄老板求助:我用水泥池试养了2万尾台湾泥鳅,投的是3-5cm的寸苗,养殖至今约有20天时间,目前出现尾部发白溃烂,边界清晰,变硬,粘液脱落,头部和身体沾满泥巴不脱落,游动缓慢,不吃料,在池角聚堆等症状,每天死亡数十条,用过硫酸铜、聚维酮碘、戊二醛、氟苯尼考、苯扎溴铵、漂白粉等药品,均不见效。

  我的5个池都是新建池,开始时用过生石灰消毒,后用水浸泡1个月时间才开始养殖,池底放有7-8cm厚的泥,其中一个铺有塑料薄膜的池发病没那么严重,泥鳅还会吃料,其他4个池发病较为严重。检测了pH在6-7之间,氨氮只有一个池稍微超标,其他池均正常,亚硝酸盐没有检测。请问这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行家支招

  支招人:容云龙,博罗县园洲镇云中龙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农财宝典》金牌经销商,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新建水泥池碱性太高,容易造成泥鳅烂身烂鳃,在养殖前必须进行脱碱操作,该养户用了生石灰反而加重池子的碱度。具体做法是用1%磷肥泼水浸泡脱碱,1斤磷肥兑100斤水,浸泡2天,即可投苗养殖。另外水泥池的底部及四周也要进行光滑处理,太过粗糙的池身使泥鳅容易受伤引发细菌感染,可通过涂油漆、铺底泥、盖薄膜、培养藻类附着等方式改善。造成像该案例中情况的发生有以下三种可能:

  1、新池没有脱碱以及池子粗糙导致泥鳅受伤引起的溃烂。由于案例中亚硝酸盐指标情况不明,要分两种情况用药。一种是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应该先换水50%,降低亚盐浓度,然后用Vc防应激,接下来才开始用药。上午使用戊二醛消毒,下午用5%硫氰酸红霉素(红霉素前体,用量2克每立方米水)泼洒,隔一天后重复用戊二醛和硫氰酸红霉素泼洒一次。另一种是亚硝酸盐没有超标的情况,这时可省去换水和泼洒Vc的操作,直接使用戊二醛和硫氰酸红霉素,方法同上,也是隔一天操作一次,总共两次。另外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还要化验有无真菌(一般渔药店都可以测),如果有,在用药时要加入盐一起使用,用量在10斤/亩为宜。

  2、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的烂身。如果镜检发现有固着类纤毛虫,则可用硫酸锌1斤/亩泼水,隔1天用1次,共用两次。

  3、三代虫寄生引起的溃烂。如果镜检发现是三代虫寄生,则可使用市面上常见的指环清、指环净进行杀灭。

  从案例描述大致推测第一种情况引起的可能性较大,应该到当地渔药店去做详细鉴定,好根据具体情况用药。不过从照片看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已发病鱼很难避免死亡,建议尽早对其他没那么严重的鱼进行处理,同时提醒广大养殖户朋友,防胜于治,平时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足。

  支招人:赖远军,江门市江海区安润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农财宝典》金牌经销商,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主要问题在于新池处理不到位,及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环节可能不当。新水泥池碱性非常大,且持续时间长,应考虑用氧化剂或酸化剂泡池后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用微生物稳定。利水泥池养殖,水质净化系统必须与投饵量及放养密度相协调,否则容易引起水中细菌浓度过高,引起泥鳅皮肤粘膜受刺激发生脱粘及并发感染。饲料中的维生素失调也是诱因之一。

  建议:综合考虑水质稳定自净系统,包括使用适当的微生物如泓宝EM菌每周泼洒1-2次。溃疡较多的池可先用水产卫士(过硫酸氢钾)150克/667立方米水的用量浸泡2天,果酸加泼洒姜2-3天浸泡。内服考虑补充维生素及护肝类中药3-5天。

  支招人:谢权忠,中山市阿忠兽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依情况,用药不佳分析如下:1、pH偏低,代谢偏弱,如果长期偏低,体质下降,恢复力差,用药效果打折。建议培藻和泼洒小苏打提高pH。2、新水泥池池壁粗糙,容易造成长期外表损伤。建议新池全部铺膜。3、营养不全面或缺少某些元素也会导致体质下降,容易发病。建议额外添加多维和微量元素,或者转饲料。4、检查是否烂鳃,烂尾可能和烂鳃输送氧气不足、水中溶氧不足有关。建议保持足够溶氧。5、建议镜检寄生虫,如果有车轮虫、锚头蚤和指环虫,对症处理。6、重新考虑使用药物的质量、配伍和疗程。另外注意养殖密度不宜过密。

  支招人:李升益,江门市蓬江区惠乐渔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该案例中我估计其水泥池没设计好,四个角落太方正,弧度不够,而且新池太过粗糙没处理好。建议全部铺上塑料薄膜,然后用聚维酮碘+氟苯尼考进行消毒,一天一次,连用两天。同时内服磺胺嘧啶+多维,连服5天。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高汇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