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住公寓里的老人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合住,公寓,LaVida
  • 发布时间:2015-02-13 14:49

  德国“LaVida”

  汉堡郊区。艾瑞娜·威斯特法伦在煮咖啡,威尔赫尔姆·古特曼在摆桌子,皮特·洛威尔刚刚被人笑话从来都叠不好自己的衣服。“至少他刚刚把垃圾带下去了。”基瑟拉·莫斯纳为他辩护。

  一个大学生合住公寓?唯一让人心存疑虑的是冰箱上贴着的用超大字号写的电话号码。这5位住户年龄在75-86岁之间,在这里共度他们的晚年,而不是形单影只地被各种回忆所包围。

  老人居住理念“LaVida(西班牙语,意为‘生活’)”源自德国社会教育学家卡琳·赫伦加斯,60岁的她在汉堡大学就“老年人的居住”这一课题进修深造。“我发现,大部分老人都害怕变得孤独,不再和任何人说话。”她说,因此她在3年前成立了LaVida。

  根据欧洲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目前5.07亿欧洲人中有9230万(18.2%)超过65岁的老人,与60年代相比已经翻倍。意大利(21.2%)、德国(20.7%)和希腊(20.1%)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最高,1180万欧洲人(2.3%)年逾85岁,2.6万欧洲人在2012年度过了他们的100岁生日。德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是欧洲最高的,约为300万,占3.6%。

  赫伦加斯认为,为自己和伴侣寻找一种不会孤独度日、与世隔离和过分依赖他人的居住方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她询问7位独自生活的汉堡老人能否接受她的理念,两人宣布退出,剩下的5人找到一间公寓,位于3层,距离地铁站、公交站和超市都很近。

  “我们知道在哪儿可以买到最好的肝肠。”从一开始就住进来的皮特·洛威尔眨着眼睛透露。这位曾经的电工今年75岁,是5位老人中年纪最小的。1929年出生的艾瑞娜·威斯特法伦是最年长的。她说:“共同生活对所有坦率、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来说非常棒。我们当然需要对彼此宽容一些,在奉献和索取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们居住的公寓楼装有电梯,房子有5间卧室、1个大厨房和一个带朝南阳台的客厅,此外还有适合轮椅前进的宽走廊,两间带座位、扶手和防滑地板的浴室,每位住户床头都有个紧急按钮和电话。月租根据房间面积大小不同在168到480欧元之间。

  “只有一个问题,”赫伦加斯说,“房主不想签订5份租房合同。但是只有一份租房合同的话,如果有人搬出去或去世了,就会出问题。”解决方法是赫伦加斯的一个商人朋友担当了二房东的身份,他签下租房合同,住户向他交房租。

  LaVida合住公寓提供一种灵活的护理服务,5位全天候轮班的护理人员随时待命。他们也会帮助老人购物、做饭和打扫房间,这样没有人需要住进养老院。每人的护理月支出在1000-2500欧元之间,大部分由护理保险和国家救济金承担。

  卡琳·赫伦加斯每周都会去看望住户们。一位住户得了老年痴呆症,由于有灵活的护理服务和体贴的照料,他可以继续在公寓里生活。有时,LaVida公寓的老人们会组织去北海岸远足、看戏剧表演或是听音乐会。在家时,他们喜欢在大大的餐桌上玩纸牌游戏,有说有笑。虽然每个人都有台电视,但是现在他们看电视的时间比以前独居的时候要少得多了。

  “我们总是有活动可以参加,”艾瑞娜·威斯特法伦说,“这里和养老院的花费差不多,但是要自由得多,没有各种规章制度,早上可以尽情睡懒觉,室友甚至会帮你把咖啡送到床边。”

  荷兰“De Kamp”

  将来人们度过晚年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多,重要的是要尽早对此进行思考。荷兰的4对夫妻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晚年了。

  1985年,当时50岁的他们在乌得勒支省宾尼克镇成立了老年人联盟“De Kamp”。他们购买了一家农舍及其周围的地皮,接着每对夫妻以该农舍为中心建起一栋风格一致的小平房,而农舍经改造后用来全体欢聚和放置共同购置的器具,比如洗衣机。

  “我们40来岁时认识了彼此。”库普斯老奶奶说。77岁的她是一名牧师,和已去世的丈夫是联盟成立者之一。“我们都是教堂的义务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和平运动。我们很快成为朋友,共同度过假期。一天晚上,我们边喝酒边聊天,讲到我们白发苍苍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老了之后想过怎样的生活,直到最后被子女送进养老院。我们不想这样。有个人想到,我们可以买块地皮,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

  在将想法付诸实施前,他们先去参加了培训。“我们学习怎样处理冲突,以及在集体生活中组织结构、规则和宽容有多重要。”库普斯说,“最重要的建议可能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私人空间,因此我们最终决定采取独栋房子加公共房子的形式。”

  成立最初的8个成员中目前已经有3人去世,剩下的5人如今年龄在75-85岁之间。“格蕾缇得了白血病之后希望死在这里,每个人都帮忙照顾她,和她谈心,医疗服务和身体护理工作则交给护理专业人员去做。”库普斯回忆说。

  该联盟的两位新住户才40多岁,和De Kamp的成立者们一样,他们也认为尽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作规划很有必要。

  芬兰:酒店式养老住宅

  有些老人可能如同退休的小学校长奥斯莫·林德鲁斯(77)和他的妻子、曾经的英语老师安娜丽(76)一样,偏爱住在和酒店类似的环境中,公寓、医疗服务和休闲设施兼而有之,非常方便。他们住在芬兰西南海岸图尔库市的老年住宅区“Saga Kaskenniitty”中。它位于一座公园中,除了餐馆外,还设置有桑拿浴室、游泳池和理发店,配有一个修脚师和客房用餐服务。

  6年前,这对夫妻搬了进来。“我们从未后悔搬家,”林德鲁斯说,“护理人员都受过良好的培训,非常友好,而且24小时随叫随到。安娜丽和我平时能够互相照顾,但是独自生活的老人,在紧急情况时需要很快获得帮助。”

  养老住宅区“Saga Kaskenniitty”是鲁伊萨洛公益基金会的一个项目,该基金会还在赫尔辛基和劳马建立了其他养老住宅区。一个43.5平方米的房间每月费用1350欧元,包含租金、水暖等附加费用、急救服务、有人陪同护理的休闲活动、每月清洁服务、午饭以及一次治疗方案。

  法国:专门的老奶奶公寓

  据统计,女人比男人平均寿命更长,例如法国女人比男人平均寿命长6.7年,她们完全可以选择在一栋“老奶奶公寓”中愉快地度过晚年。

  1999年,时年72岁的特蕾莎·克拉克丈夫已经去世,她是4个子女的母亲,一生都致力于女权主义事业。这一年,克拉克开始向地方政治家兜售自己的主张——一个供受过高等教育的充满活力的女人们共度晚年生活的住宅项目。

  9年后,“Babayaga之家”(Baba Jaga是斯拉夫神话中的一种女巫)在巴黎大区蒙特勒依市成立:这是一栋价值400万欧元的5层建筑,包括21个彼此独立、适合老年人的住房单元。如今已经88岁的特蕾莎·克拉克微笑着说:“每个申请者必须接受面试,以便我们确定,她是否适合住进来。我们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共同对此做出决定。住户年龄在58-88岁之间,年龄差异可能达到一辈,这也是我们的共同生活能够如此完美运行的原因之一。”

  住在这里的老奶奶需为一个35平方米的房间支付420欧元的月租。很多住户都在城市中做着义务工作,是充满热情的女权主义者。她们经常聚餐,组织各种活动。尽管“Babayaga之家”希望老奶奶们参与共同生活,但是她们的私人空间和独立自主性仍然得到了尊重和支持。

  其中一名住户,66岁的奥迪尔·拉扎菲曼蒂姆比,曾是一名画家和作家。她说:“从第一天起,我们的生活就休戚相关。我们一起吃饭,互相帮助。如果我们中的某个人病了,其他人都会去病床前看望她。”

  目前法国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Babayaga项目。“我们想改变人们看待晚年的方式。”特蕾莎·克拉克说,她因自己的突出工作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政府颁布的最高荣誉)。“‘Babayaga之家’是想一生都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在尊严和温暖中度过晚年的女性的专属家园。”

  提姆·布奎特/文 李立平/译

  [译自德国版《读者文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