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曾多年同我在北欧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去年从美国回来对我说,加利福尼亚州有个丹麦村。去年,我到美国参加亲友聚会,少辈们要搞一趟西海岸驾车游,沿途恰好路过丹麦村,于是,我也有机会做了一次“重返丹麦”之旅。
我们从旧金山开车出发,沿途游览住宿。第三天,在距离洛杉矶130英里的地方,出现了丹麦村的路标。下了公路,按路标所示,很快就到达丹麦村。其实,丹麦村是别称。其正式名称叫索尔旺(SOLVANG)。索尔旺是丹麦语,意为阳光田野。本来这地方从18世纪新西班牙殖民地时代起,称为圣伊奈兹山谷。1911年,有十几个丹麦人后裔来到这里。他们看这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于是在这里定居下来,并把此地定名为索尔旺。之后,又不断来了一些北欧和西欧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现在的索尔旺有5200人。其中丹麦裔4000余人,其余为瑞典人、挪威人、德国人、西班牙人后裔。居民大部分经商,比如经营旅游服务业,也有的经营农场、牧场和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的酿造。城镇地域6.3平方公里,1985年起,索尔旺划定为加利福尼亚州圣芭芭拉县的一个城镇。
我们进入索尔旺,第一眼就被一座古老的丹麦风车所吸引。风车在微风中缓缓转动,似乎在向游人诉说着索尔旺的百年沧桑。沿着不太宽的大街看去,栉比鳞次的一二层砖木结构的房舍,都是典型的丹麦色彩和风格。一般都是白墙红瓦,墙壁上用深色板条间隔,形成一些方块或菱形图案。有的屋顶是用的农作物秸秆,呈灰色,显示着浓厚的田园情韵。其间有一座教堂,看上去规模并不大,但它的红色钟塔,高出所有建筑物,直冲蓝天,好像在宣示着它崇高的神威和索尔旺人奋斗的精神。我们沿着摆满鲜花的人行便道前行,很快出现了各式工艺品商店和丹麦食品店铺。丹麦食品店主要是甜食糕点,其中深具丹麦特色的蓝莓饼、草莓饼及桑葚子酱饼很受游客欢迎。但是,据说索尔旺各种商店200余家,就是没有一家美国本土的快餐店。我们注意了一下,确实没有看到麦当劳、肯德基及星巴克的门面。餐饮业保持单一的丹麦风格,是索尔旺的一大特色。
当今,索尔旺已经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镇。为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索尔旺镇自然要打出其独具的丹麦旅游品牌。在索尔旺的一条主要街道上,有一座宫堡式建筑,并标名为哈姆雷特广场。看到这宫堡和哈姆雷特之名,自然使人联想到丹麦赫尔辛屿卡隆堡的宫堡。卡隆堡是16世纪丹麦国王埃里克7世,为征收海峡通行税而建造的一座要塞。只因莎士比亚写那个虚构的丹麦国王克劳狄斯与其侄儿哈姆雷特殊死争斗的悲剧中,是以卡隆宫堡为背景的,于是卡隆堡也随之名声大震,于今干脆把卡隆堡称为哈姆雷特城堡了。但是,据说莎翁并未到过丹麦,对卡隆宫堡乃至整个剧情的描写,完全是凭了他那天才的想象力,才使《哈姆雷特》达到了悲剧的高峰,成为其公认的四大悲剧之一。卡隆堡哈姆雷特广场的出现,使索尔旺平添了浓郁的文学韵味和芳香。
丹麦是童话大家安徒生的故乡,自然也是其旅游资源的强项。在不太大的索尔旺,就打造了三处安徒生的景点。有安徒生公园,安徒生博物馆,还有一处安徒生广场。安徒生广场,就是在路边的一块草坪中,立了一尊一米高的安徒生半身铜像。安徒生博物馆设在一座古色古香的旧房里。馆内陈列着安徒生童话的各种版本,还有一座安徒生故居的模型。模型使我立即忆起了其在丹麦菲茵岛欧登塞的故居。那是一座低矮的大房屋。当年,屋子被隔为7间,住有7户穷苦人家,安徒生家就住其中一间。此外,在市镇的一角,还有一座安徒生《海的女儿》中那知名的人身鱼尾的小人鱼的铜像。同哥本哈根那小人鱼雕像完全相同,只是小了许多。看过安徒生这些景点,真如享受了一顿文学大餐。
索尔旺没有公共汽车,只有马拉的公共大巴。这些马拉大巴,慢慢悠悠,稳稳当当,穿行于街市。在一些不宽的街道上,小汽车要是遇上了马拉大巴,也只好耐心地跟在马车后面挪动。索尔旺还有出租的四轮自行车,有的是二人蹬,有的四人甚至六人同蹬。不少家庭旅游者都是租一辆四到六人的自行车,全家一起蹬车,潇潇洒洒游遍索尔旺。
为了弘扬丹麦传统文化,从1936年起,索尔旺人在每年9月第三周周末,定为为丹麦节。期间,索尔旺到处是丹麦民歌悠扬,索尔旺人载歌载舞,尽情欢度自己的佳节。
索尔旺的丹麦裔,虽然都成为美国公民了,但是,他们一直保持着他们祖先传统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文化,而且依然持续着同大洋彼岸的祖籍国丹麦的情谊。索尔旺和丹麦的奥尔堡是姊妹城市,双方来往密切。丹麦王室对索尔旺也一向重视和关注。1939年,时为丹麦王储和王储妃、1947年即位为丹麦国王的弗莱德里克9世和王后,就专程来索尔旺看望过丹裔后人。1976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索尔旺访问,慰问其后裔。2011年,索尔旺建镇100周年,丹麦女王的丈夫亨里克亲王,代表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专程来索尔旺出席庆祝活动,并转达女王的良好祝愿。
索尔旺堪称美国的一颗丹麦明珠,它正在不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在索尔旺虽仅半日,却满意地实现了“重返丹麦”之旅。
徐明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