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路里四大已解之谜

  由于近几年来人们对节食及健身等活动的追捧,“卡路里”(calorie)这个原本被食品科学束之高阁的概念,也时常被加载在各类信息中环绕在我们耳边。在美国纪录片“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中,主持人在街头随机调查了路人对“卡路里”的理解,其结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人的回答仅仅是“它与食物或脂肪有关”或“它并不是个好东西”。那么,我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简单聊聊“卡路里”的科学定义,并对其相关营养健康知识做一个大致的科普。

  01 卡?小卡?大卡?千焦?

  这几个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真是弄晕了不少人,我先来最简单粗暴地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1000小卡=1大卡=1卡=4.2千焦。

  现在咱们来具体说说卡路里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它是两种热量单位的统称。这两种热量单位分别为“小卡”(英文为small calorie,又称gram calorie)和“大卡”(英文为large calorie,kilogram calorie或由大写C开头的Calorie),后者是前者的一千倍。

  对于“大卡”的精确定义则为:将1千克水在1大气压(101.325kPa)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卡路里最初由法国科学家Nicolas Clément所创造,英文是Kilocalorie,不过后期一般用大写C来代替千卡。传入中国时,由于大小写的混乱以及简略的翻译,常用卡代替千卡。

  本来在讲卡路里,我的公式为什么要带上千焦呢?因为现在食物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一栏里,标注的都是千焦而非卡路里。而且,千焦的数值是卡的4.2倍,如果不知道这个换算的话,那真是要被坑惨了,节食到哭吧你就。

  02 为什么卡路里含量有高有低?

  有没有想过,为啥你喜欢的食物卡路里那么高,瘦子喜欢的食物卡路里那么低?这是不是很不公平?!这个世界简直充满了对你的恶意,把你喜欢的食物的卡路里设置得那么高!

  少年,摸摸头,至少在对谁都不公平这件事上,上帝是公平的。确实,并非所有等重的食物都提供相同的卡路里,那么区别到底在哪儿呢?卡路里有四个来源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酒精。而且,同样重量的每种成分所含的卡路里数值不同:每克碳水有4大卡,每克蛋白质有4大卡,而每克脂肪则有9大卡,每克酒精的卡路里也远多于碳水和蛋白质,有7大卡。所以说,也就是这几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决定了食物卡路里含量的高低。

  多数情况下,营养学家建议每日的卡路里50~55%来源于碳水,20~35%来源于蛋白质,然后不超过35%来源于脂肪,而且每日来源于饱和脂肪(Saturated fat)的卡路里更是应当少于10%。当然这只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情况,通常健身营养中,比较推荐4:4:2的比例,即脂肪的摄入在20%左右。有其他有训练需求和营养需求的人也需要自行调整摄入的比例。

  03 我该摄入多少卡路里?

  在聊摄入量之前,必须提到的就是消耗量,即你一天的基础代谢值。之所以没有给“消耗”设置专门的小标题拎出来讲,是因为这个内容“因人而异”的程度太大,取决于年龄、性别、体重、运动情况等诸多因素。网络上现在有很多计算公式,大家直接输入获得结果就好,我就不在这里列举公式了。另外,健身房的体测室一般也可以测量你的一天的基础代谢值。

  现在我们来说摄入量,这个也跟自己对于身材的期许有关。比如,增肌者通常要比基础代谢多500大卡,减脂者则保持500大卡的热量缺口比较健康,就是说你的总消耗减去总摄入后的数值在500大卡左右。

  为啥是500而不是更高呢?那样不是瘦的更快?小伙伴,莫心急。热量缺口太大的话,你的身体就会很饿,它会自动进入一种“冬眠”状态来降低自己的消耗,以便让自己有能量“活”着。这样你的基础代谢就会减少。瞧,完蛋了:基础代谢减少,你身体每天消耗的热量就减少,你吃跟别人一样多的食物和热量但是形成的热量缺口却更小。你,终于成了一个喝凉水也要胖的胖子。而且,你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胖回来只是分分钟的事情,简直是出力不讨好的悲剧。

  04 零/负卡路里食物是什么鬼?

  热衷于减肥的人在近些年来可能都听说过以下这两个概念,“零卡路里食物”和“负卡路里食物”。这两个概念在字面上似乎给予了我们一个极其诱人的许诺:只需吃特定的食物,即使不运动也可保持或消耗热量,进而起到减肥的效果。但这个许诺其实只是海市蜃楼罢了。

  首先来看“零卡路里食物”。这种食物其实是存在的,但扫兴的是,所谓的“零卡路里”(calorie-free)实则指的不过是“低卡路里”罢了。严格来说它的定义为“每份不超过5卡的食物”。当然,认清这些低卡路里食物也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它们包括大部分生的蔬菜(如花椰菜、球芽甘蓝等)、水果(如葡萄柚、柠檬等)。

  那让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负卡路里食物”。根据某种“负卡路里食物理论”称,有一些常见的食物会促进人体重的消减,其机理是它们所富含的热量小于人们咀嚼及消化它们所消耗的热量。比如一个75卡的苹果,若吃完后人体对其消化所消耗的热量为90卡,那么吃了这只苹果我们不仅没有储存到任何新的能量,反而消耗了15卡能量,这样便达到了减肥的效果。而那份在网上盛传的“负卡路里食物榜单”中不仅罗列了饮用水、绿茶、蔬果等食品,甚至还有各类奶制品、蛋类和肉制品。这种理论和这份榜单当然都是荒谬不堪的,对它们的辟谣甚至只需要一点点中学程度的进化论思想:如果存在这种越吃人体能量消耗越大的东西,那么它们如何能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岁月中变成我们的“食物”?我们又怎么会觉得它们“好吃”?如果真的存在这种“负卡路里食物”,那么对热量如饥似渴的人类祖先们早就该视它们为毒物,从而进化出对它们极其反感的知觉能力,正如同人们对腐肉或生涩果子进化出的厌恶情绪一样。

  如果在学术范围内搜索,找不到任何与负卡路里食物有关的文献。顺便借用一位网友的吐槽来结束此文,“如果真的发现了(负卡路里食物),大抵是先吸引一大批科学家去的,最先试验的也许是小白鼠,也许是小白兔,但肯定不是你。”

  文+图=井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