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时节手竿钓鲫技巧(一)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低温,手竿,鲫鱼
  • 发布时间:2015-03-11 08:51

  我国冬季及早春时节常伴有冷空气来袭。这时,很多鱼类已经不能适应低温环境,纷纷躲到了深水区,有些鱼种已经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唯有鲫鱼还处于活动和觅食的状态。因此,鲫鱼成为我们在低温时节主钓的对象鱼之一。在低温时节如何垂钓鲫鱼,是那些“踏雪寻梦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钓鱼的首要条件是钓点中有鱼可钓。如果钓点附近没有鱼,那么一切的准备都是徒劳。选择钓位,特别是在野外选择正确的钓位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野外自然水域大多水广鱼稀,水位深度及水下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千变万化,有的地方鱼群密集,而有的地方却不见鱼影。到底该怎样选择钓位呢?我们首先要了解鲫鱼的习性。

  鲫鱼是变温性、杂食性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活动觅食。但当水温低于15℃时,它们就会感觉不适应;当水温低于10℃时,它们就会在趋温性的驱使下寻找较温暖的水域。总之,鲫鱼在低温时节的活动范围会逐渐缩小,并且少吃少动。也就是说,它们一旦找到一处合适的水域,就很少跑到远处去觅食,这给我们选择钓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将钓点选在鲫鱼的“家门口”,钓者就能大获全胜;如果盲目地选择钓点,钓者很可能当了“空军”。由此看来,钓点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出钓的成败。在此,我先就钓场、钓点的选择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根据水面选钓场

  寒冬时节,寒风呼啸。江河、湖泊、水库等大面积水域由于处在野外空旷地带,水体接触冷空气的面积较大,加之周边风力较强,造成了大水面岸边的水温低于池塘、沟渠等小水面水温的情况。此时,鲫鱼大多会远离岸边,前往深水区避寒。手竿因受其长度所限,无法够到鱼群。因此,在选择钓场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小水面。这是因为小水面的四周一般都有高坎、村庄等障碍来遮挡寒风;再者,小水面的水位较浅,受到太阳的照射之后水温上升很快,尤其是中午高温时段,鲫鱼食欲较好,上钩率极高。即便有鲫鱼因为寒冷而向深水区转移,但由于小水面的空间有限,手竿也能发挥其作用。

  二、根据天气选钓点

  1.阳钓明水。水体的温度具有一定的特征:在相同深度的水域中,明水区的水温变化要快于水草区,无论是升温还是降温,明水区的水温变化都很快。这是因为明水区直接吸收阳光的热量,所以温度上升得较快;而水草区的水面由于受水草的阻隔,阳光不能直接照到水面上,所以温度上升得较慢。在阳光明媚的时段,鲫鱼的趋温性决定它们会从水草区向明水区转移。

  这时,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之中温度较高的时段,鲫鱼会有一个觅食的小高峰。因此,当明水区与水草区的水深差不多时,我们应该把钓点选在明水区。

  2.阳钓浅水。由于明水区各处水位的深浅有所不同,虽然同样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但各处的水温是不同的。浅水层直接吸收阳光的热量,水温上升较快,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体所吸收的热量就呈递减状态。因此,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里,背风处的浅水区(水深1米之内)的水温要高于深水区的水温。此时,鲫鱼会追随着太阳从深水区向浅水区转移,我们应该将窝子打在浅水区,或将窝子打在深浅交界处。下午4点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浅水层的水温也开始快速下降。当浅水区的水温低于深水区的水温时,鲫鱼又开始向深水区转移,这是低温环境中鲫鱼的活动规律。

  虽说在中午高温时段我们要将窝子打在浅水区,但也并非越浅越好。水位越浅,水温相对越高,同时外界的噪音也传递得十分清晰。此外,阳光的光线过强会使鲫鱼产生警惕性,人在水边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及不时投入水面的人影、竿影都很容易惊鱼。所以,在较浑浊的水域施钓,最好将窝子打在0.8~1米深的水域;如果在较清澈的水域施钓,最好将窝子打在1米以上深的水域。有些钓友可能会认为“深水出大鱼”,殊不知此时深水区的水温呈上高下低之势。由于趋温性使然,鲫鱼会浮游至浅层晒太阳,此时底层很少有鱼。

  这就是我们在无风又安静的环境下,有时能听到鲫鱼的咂嘴声,甚至能隐约看到鱼群身影的原因之一。所谓“深”与“浅”只是个相对数据,有些沟、塘的最深处才2米左右,而一些大水面的最浅处也有2米深,这就需要钓者根据施钓水域面积的大小、水位的深浅等具体情况来选择钓点。

  3.阴钓草。水草区的温度变化比明水区的温度变化慢,每当天气由晴转阴或有小雨时,明水区常常先降温,水草区却因为有水草这道天然屏障,水温下降得很慢,所以水温会略高于明水区。这时候,鲫鱼为了避寒会由明水区向水草区转移,我们应该把钓点选在有水草的水域。如果水面上的水草很密,我们可以提前在水位较深的地方开草洞,过一段时间再去施钓。

  4.阴钓深。在低温时节,不少地区的水面都有结冰的现象,但是深水区的底层水温仍在0℃以上。有资料介绍,冰面下方10米深的水层温度可达4℃~6℃,从而使水体形成很明显的上下温差。鲫鱼有趋温的习性,它们会在这时潜入深水区活动觅食,只是活动的范围要比夏天小。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要采取“饵找鱼”的策略。在阴天时,我们要在小水面的最深处打窝,尽量将饵料打在鲫鱼的“家门口”,这样便可轻松取得主动权。

  三、随机应变选钓层

  在江淮地区冬钓鲫鱼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间钓底时,鱼情不错,咬口连连;随着太阳的升高,气温开始上升,人也感觉舒服了,可鱼口却越来越稀甚至没口了。有的时候,钓者明明发现浮标在不停晃动,这证明窝中肯定有鱼,但就是钓不上来。这些现象常常让一些新手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种现象在晴天,尤其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无风天气里很常见,并且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水位越深,这种现象就越严重。究其原因,我认为此时水表层的温度上升,鲫鱼群离底到浅水层晒太阳,钓者若再坚持钓底当然无口。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还是应该从鲫鱼的习性入手。

  1.趋温性决定“阴沉阳浮”。从鱼类的一般习性来看,鲫鱼属于底层鱼类,但这并不是说鲫鱼所处的泳层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当水体温度发生上暖下凉或者水体溶氧量出现上高下低的变化时,鲫鱼通常会离开水底前往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当然,如果鲫鱼的食欲极佳,而且你使用的饵料也对路,当你钓浮的时候鲫鱼就会受美食的诱惑上浮索饵。

  在乌云密布、细雨蒙蒙或寒风呼啸的天气条件下,冷风常使水面及水体表层的温度骤降。此时水底的温度相对较温暖,而且水温很稳定,鲫鱼为了避寒会下沉至底部深水区。而在阳光明媚且风力极小的中午时段,浅水层吸收的阳光热能较多,水温上升较快。此时水面温度高于水下,鲫鱼就会上浮晒太阳。当环境很安静的时候,我们甚至能看到它们在浅层游动的身影,这种“阴沉阳浮”的行为是低温时节鲫鱼活动的规律性特点。

  2.趋食性决定“上浮追饵”。有些钓友在钓底时,如果发现咬口越来越稀或者断口的现象,会误以为是进窝的鲫鱼被钓光了。为了多诱鱼,他们通常会加大诱饵的投放量。尤其是台钓钓法,很多钓友为了追求饵料的雾化,往往会加快抛竿、提竿的频率,打立体窝子来诱鱼。就这样,饵料源源不断地从水面下沉至水底,无数的细小颗粒在水体上层漂荡。此时受温度影响,鲫鱼已经开始上浮。如果继续在水面上抛撒饵料,会对水下的鲫鱼产生很强的诱惑力,使它们上浮索饵的行为更为积极。当鲫鱼发现某一水层既有舒适的温度又有饵料可吃时,在短时间内就不会下沉了。这时鲫鱼在水面,而如果钩饵在水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013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于下午1点左右前往家附近的一处天然沟渠垂钓鲫鱼。那条沟渠只有20多米宽,沟渠两岸有挡风的高坎。我记得当时天气晴朗,阳光倾泻在身上,人觉得很舒服。听头天晚上的天气预报说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有18℃,于是,我选择了一片1米多深的水域下竿钓底。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连一个咬口都没看到。浮标一直是纹丝不动,但我却发现水面不时有鱼翻花。我放眼望去,发现对面几个玩儿传统钓(钓底)的钓友也是久未抬竿。听我附近的钓友介绍说,早晨温度低的时候鲫鱼的咬口还不错,现在温度高了反而没有口了。经我分析,此时鲫鱼很可能已经离底了,于是我果断放弃钓底,开了一款小比重的草莓香型鲫鱼饵,然后修剪铅皮,改为调5钓2,使钩饵离底15厘米左右。我频繁地抛竿,不到10分钟,就收获了几条小翘嘴。紧接着鲫鱼也开口了,有在半路截口的,还有在钩饵快到位时快速抢食的。到了下午4点左右,我总共钓起6条鲫鱼,平均重量在100克以上。

  3.掌握规律随机应变。天气有阴晴雨雪,温度有高低变化,这些客观因素无不对鲫鱼的活动、觅食产生影响。我们在了解了鲫鱼的习性之后,就要结合当天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下面,我就常规情况下如何选钓层提出几点想法。

  江淮地区的水面在数九寒冬的早晚冻一层薄冰是常有的事,从天亮到上午10点之前,水面温度很低,鲫鱼多在深水区底层活动,此时下竿应钓底、钓深。由于温度很低,鲫鱼的活动范围很小,为了加快上鱼速度,钓者可以多打几个窝子。切记窝子之间的距离要小,要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来提高效率。到了10点钟之后,随着气温逐步上升,浅水区的温度也上升得较快,鲫鱼会逐步向浅水区活动。这时,钓者应将窝点转移至浅水区域。如果当天的昼夜温差较大(超过10℃),或者白天气温上升得较快,就要及时改变钓层,采取钓浮的技法。当然,如果出现下述几种情况,钓者也应采取钓浮的技法:

  ①水面出现多处波纹或有鲫鱼翻花的情况;

  ②浮标出现频繁晃动的现象;

  ③在钩饵下沉的过程中有鲫鱼截口的情况;

  ④底部鱼口变稀或断口的情况。

  在雨、雪或寒流到来的前一两天,天空中的云层会增厚增多,此时风力较小,气温也有所回升。特别是气温回升较多且早晚少有霜冻的天气,正是钓鲫鱼的好天气。我认为,在低温时节垂钓鲫鱼,不怕温度低,就怕昼夜温差大,也就是气温不稳定。在-2℃~12℃的环境中施钓就不如在2℃~8℃的环境中施钓效果好。当低温达到4℃以上时,鲫鱼的活动及觅食相对较活跃,而且此时鲫鱼基本都在底层觅食,很少有离底上浮的情况。遇到这样的天气,全天都可以钓底。当然,在这样的天气出钓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对于那些上班族钓友来讲,特别是钓瘾较大的钓友,在冬季周末出钓遇到雨雪天气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是刚开始下小雨或小雪的天气,对鱼情的影响不是很大。由于水面温度才开始下降,水下温度还相对较高,所以各水层的温度相对稳定。此时鲫鱼多聚于深水区的底部,而且食欲不差。从我几十年冬钓鲫鱼的经验来看,并未发现此时还有鲫鱼离底上浮的现象。只要饵料对路,施钓的效果大多不错。但是,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或三四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温就会下降很多,此时鲫鱼的食欲就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天气里下竿,无论是钓底还是钓浮,效果都不会很理想。

  文/安徽·姜丙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