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抚仙湖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抚仙湖,昆明
  • 发布时间:2015-03-11 09:37

  抚仙湖——四年前我和朋友开车去过一次,在湖边的一家宾馆住了两晚,白天划船、游泳、玩水,晚上喝茶、聊天、打牌,休闲惬意,怡然自得。抚仙湖畔不乏钓鱼人,看上去颇有意思,由于我没带装备,所以只能临渊羡鱼了。

  抚仙湖水质清澈,水草丰茂,宾馆所在的西海岸一带又都是浅滩(当地人把抚仙湖称为“海”,说湖里的鱼是“海里的鱼”,把钓鱼、网鱼、叉鱼统称为“去拿鱼”),所以当地人便在离岸10余米远的位置搭建简易平台,用海竿打远投,还有人划橡皮轮胎做的小船做窝放饵,再回到平台上守钓,这都是专注大鱼的钓法。

  这次我来昆明,特意带了鱼竿、线组、饵料,为的就是弥补上次的遗憾。

  抚仙湖位于昆明东南方向约60~70公里处,湖水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跨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我一直认为抚仙湖西岸孤山一带的钓位不错,不过朋友说东岸的钓位更多一些,风景也更好,所以这次我先去东岸看看,路线是从澄华线开始,由北向南,顺时针环湖一圈。当天下午4点,我从昆明市区出发,开车两个多小时就看到了抚仙湖。

  我开车缓缓前行,一边看风景,一边找钓位、寻住宿。一个人旅行是很美妙的,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兴之所至,随遇而安。

  抵达东岸时,我发现那儿比西岸冷清得多,途经的几个渔村都有点原生态的感觉。湖岸大多比较陡峭,适合手竿的钓位不多。我走了许久,只找到一处泊着几艘渔船的小湾子,里面水草丰茂,波平如镜,如果掏几个草洞,打上窝子,第二天估计能钓几条鲫鱼。可惜方圆500米内杳无人家,没有客栈,我只好悻然离去。

  我沿湖继续前行,看到几处不错的浅滩,可惜不是游泳的人太多,就是虾网地笼密布,都不太合适钓鱼。

  就这么走走停停,不觉到了晚上8点。我可不想开着夜车在不熟悉的地方找客栈,于是赶紧来到海镜村的一家规模较大的农家乐落脚。

  车停院中,房在三楼;两盘小菜上桌,两瓶啤酒开盖。我在院里大树下独酌,等着月亮慢慢升起来,还真有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

  门口有两个汉子抽着两三尺高的竹筒水烟,像是农家乐的老板和他的朋友。老板娘看我一个人吃饭,问我为什么一个人来,我说我来钓鱼,她告诉我现在鱼少,不好钓。

  院外不远处传来滇戏的声音,咿咿呀呀,说唱并重。我虽然听不懂,但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情。

  农家乐对面就是湖边,酒足饭饱后,我出去溜达几步,看彩霞淡去,不觉倦意上头。回到房间,洗漱完毕,我跟家人通了电话,又随意翻了几页书,便睡了。一夜无梦,第二天清早洗漱完毕,我赶忙从车上取下渔具去钓鱼。

  湖边的几艘渔船已经出海归来,他们在湖中撒下大片粘网,专捕银鱼。这些银鱼长约1~2寸,细长无鳞,柔若无骨,黑色的眼睛非常醒目,如果能养在鱼缸里,看它们近乎无色的身影在水草间游来游去,肯定非常赏心悦目。可惜这种鱼出水就死,死后体色很快由透明变成白色。

  我在湖边的一艘半沉于水中的木船旁试钓,由于风浪太大,水底不平,而且水草太多,抛了几竿感觉实在难钓,也就作罢了。我收了钓具,去看了看他们捕获的银鱼,咨询了一下钓鱼的信息,之后决定退房,准备继续上路。

  老板娘建议我去星云湖钓鱼。星云湖是抚仙湖的姐妹湖,也是抚仙湖的水源之一,值得去看看。我沿环湖路继续行进,走了大约七八公里后,来到了隔河村,再从隔河村左拐,走F22县道,就到了星云湖。

  星云湖的水质比抚仙湖差远了,湖面铺着一层厚厚的蓝藻,像调和而成的浓绿色油漆,微风起时,湖水便给岸边刷上一层同样的清漆,之后又缓缓淌下,循环反复,很是难看。

  环湖走了不远,我就看见了人工修筑的钓位,有人在上面钓鱼;打听后才知道,在星云湖钓鱼是要收费的,半年600元。我看了看他们钓的鱼,几乎都是放养的堰塘鱼、小鲫鱼和小鲤鱼,不仅眼神呆板,色泽灰暗,拉出水面时身上还刷了一层“油漆”,于是抛竿的欲望大减。

  为什么两湖相通,且只隔3~5里,水质却差这么多呢?我又沿湖开了大半圈,发现整个星云湖都是这样的水质,于是终于放弃了抛竿的念头。据我所知,在1953年以前,星云湖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后来由于工业排放,湖水逐渐富营养化,直至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星云湖的水原本是要注入抚仙湖的,后来为了防止抚仙湖被污染,当地政府花巨资于2003年实施了“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这项工程的目的是抬高抚仙湖的水位,使其倒流入星云湖,以改善星云湖的水质,可是10多年过去了,效果依然不明显。

  看来在星云湖钓鱼是没指望了,于是我重返抚仙湖。路过界鱼石公园时,我进去逛了逛。传说,星云湖中的胖头鱼和抚仙湖中的抗浪鱼游至这里后,以石为界,各自折返,不得越界。在明代,时任云南巡抚的姜思睿曾留诗一首,题刻在界鱼石旁的《界鱼记》碑上:

  星云日向抚仙流,

  独禁鱼虾不供游。

  岂是长江限天堑,

  居然尺水割鸿沟。

  世易时移,现在已经是“抚仙反向星云流,未见抗浪来此游”了。这两种鱼为什么到此折返,我估计是因为两边湖水的水质、水温、深浅的缘故。星云湖水体小,湖底平坦,平均水深5.3米,底层的腐殖层有1米多,属于肥水,所以适合胖头鱼生活;而抚仙湖湖岸陡峭,水质瘦、湖面大、波浪高、湖水深,平均深度可达80~90米,适合抗浪鱼生活。不过,由于近年来捕捞过度,加之放养了银鱼(据说银鱼要吃抗浪鱼的鱼籽),所以传说中的抗浪鱼也就越来越少了。

  回到隔河村后,我继续左拐,沿环湖路由南向北顺时针走,来到西岸;又走了约3~4公里后,我发现一个钓鱼的好去处——抚仙金滩。这里水面比较平坦,当地钓友修了几个钓台,正在上面钓鱼。

  我停车下去看了看,环境真不错,于是把自带的5.4米鱼竿拿出来甩了甩。他们多用7.2米、8.1米的“长枪大炮”,看到我的“小牙签”,都摇头说太短了,没法钓。

  钓台被浓密的水草环绕,我只能把钩抛在草洞里——离岸5~6米处水深约3米,很合适钓鱼,但因为风的缘故,十次有七八次抛不准,加之时逢正午,我钓了一个小时也没遇到鱼口,周围的钓友也都陆续回去休息了。这些钓位都是钓友专属的,我不好占用;另外,他们钓得远,我的手竿不适用,那就继续上路吧,我要争取钓遍抚仙湖的东南西北。

  越往北越繁华,游人也越多,湖边也有了高级宾馆;穿过孤山村,我找了一家相对偏远的农家乐住下,相比高级宾馆,农家乐更经济,更清静。农家乐的正对面有一条直通湖边的土路,路的右边有一个浅湾,湾子里停了十多艘渔船,像是渔村。后来我得知这家人有自己的渔船,不仅打鱼,而且钓鱼,这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我要找的就是这样的地方。

  店老板姓何,主业是打鱼,客栈主要由老板娘经营,她听说我专程来钓鱼,马上把她侄儿小尹叫了过来,让他第二天带我去钓鱼。

  小尹是个高高壮壮的小伙子,20左右岁,皮肤黝黑,憨厚大方。他热情地为我介绍了这边的鱼情,还带我到湖边看看他打的窝子,那是离岸边10米左右的一个脸盆大小的草洞,旁边漂着一个拳头大的泡沫块作标识。我看他长得粗壮结实,有点不相信他能抛投得如此精准。

  由于天色已晚,又是刚布的窝子,我俩便相约第二天上午再一起钓。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吃过早餐后,小尹还没醒,我就去村上的集市消磨时间。在集市上,我见到一种很新奇的鱼,它被做成咸鱼干出售,当地人称之为“剑鱼”。这种鱼体长20厘米左右,细长如针,下颌长,上颌短,像是吃小浮游生物的上层鱼。

  老何见我对这种鱼感兴趣,说要网几条活的给我看。下午老何收网时,果然有20多条“剑鱼”。我拍了几张照片跟网上的再三对比,觉得应该是九州。九州是长江流域的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型虽小,但繁殖能力强,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总算把小尹盼来了!小尹到了之后,又叫上何老板,我这才知道钓鱼要借助老何的船——咱们得在船上钓,难怪他用3.6米的竿子就足够了。

  这边的渔船很有特色,铁皮制的,长约10米,宽约1.5米,瘦瘦长长两头翘,只能单桨操控。这样的船,我是划不来的。看着老何熟练地倒行、转弯、前行、停驻,我愣是没看出来单桨控船的技巧。老何把船缓缓地泊在窝子附近,一头搁浅在岸上,另一头用简易的锚固定在水中。我站在船头,离小尹的窝子只有4米左右,正好!小尹为尽地主之谊,请我钓这个窝子,自己去钓浅水窝子。

  在这里钓鱼很享受,脚下湖水清澈,水草茂密,有摇曳多姿的狐尾藻、有像项链一样细长的金鱼藻、有出现在浅水处的柳叶状的菹草、有形状细长的单叶子苦草,还有生长在水底的像松针一样叫不出名字的水草……

  突然,一条1尺多长的草鱼大摇大摆地从我脚下游过,向饵的方向游去。我连忙轻轻抖了抖钓竿,希望能引起它的注意,可惜它并未上钩。只要有鱼就好办,饵料是我提前配好的混合香型饵,我对它信心十足。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鱼还是没咬钩,小尹沉不住气了,把钓竿放一边,带着小兄弟去游泳了。我来到他的窝子,想试试浅水。这个窝子其实只有1.5米深,水很清澈,人在船上能看到水底,鱼也能看到人,估计它们不敢轻易进窝。

  我轻轻地蹲在船头,把饵料捏成豌豆大小,时不时往窝子里抛。大约半小时之后,沉在水下的两粒七星标轻轻点了两下,然后被斜着拖走了。我立刻扬竿,中了!是一条1斤左右的小草鱼,我直接把它拉到船上。小尹在远处看到了,高兴地过来帮我取鱼,带回家放到水池里。我往窝子里补了几粒玉米粒,继续垂钓,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条1斤半左右的草鱼被我飞上船来。

  见我钓到鱼,小尹比我还高兴。我便把位子让给他,自己下水游泳。游完泳,我继续钓鱼,阳光好像没那么毒辣了,我的皮肤好像也适应了高原的紫外线。

  不久,岸边来了一个哥儿们,闲聊几句得知,他也是钓鱼爱好者,来自昆明,跟我住同一家客栈。天下钓友皆兄弟,我俩很快就熟络了,我称他雄哥。

  返回客栈时,雄哥正带着妻儿老小让老板杀鸡准备晚餐,见我孤身一人,便拉着我一起吃,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吧。我们就着美味的草鱼和土鸡喝起了小酒,等小尹从厨房忙完后,我俩又叫他喝了一杯。

  一个人旅行,其实一点都不寂寞。

  小尹说第二天一早要去山上采菌子,我很感兴趣,让他把我也带上。雄哥则犯了钓鱼瘾,掀开后备厢秀他的钓具,让我第二天一早陪他钓鱼。

  “要不明天早点去捡菌子,然后再去钓鱼?”鱼和熊掌,我想兼得。雄哥和小尹罚了我一杯酒,并同意了这个折中方案。

  不巧的是,当晚突然降下小雨,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半时还是细雨霏霏。小尹看我穿着皮鞋,便残忍地拒绝带我去捡菌子。我只好换上凉拖,打伞陪雄哥钓鱼。我们去前一天的钓点,一个多小时下来,雄哥钓了一条1斤左右的草鱼。

  8点30分,我们回去吃早餐。小尹已经从山上下来了,鞋上、裤脚上都是泥,浑身脏兮兮的,不过收获不少,满满的两大篮野生菌子,有粉红色的奶浆菌、橘红色的葱菌、鹅黄色的黄链头、绿色的青头菌、灰色的干巴菌、褐色的猫眼菌、黑色的牛肝菌……在吃客的眼中,地上的这两篮菌子可比色彩斑斓的宝石更有吸引力。

  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在昆明吃的野生菌,动辄上百元,不过二三两,这两篮子菌子要是放在昆明的大酒店里绝对价格不菲。

  中午,老板娘用那几朵红色的奶浆菌为我做了一锅鲜美的菌汤,令我大饱口福。吃完午餐,我起程返回昆明。临行前,老板娘摘了些自家院子种的瓜果送给我,并邀请我有空再来。

  就这样,我又带着一份念想离开了抚仙湖。

  采菌子的季节,我一定会再来,不野生菌仅要带上鱼竿,还要穿上登山鞋。

  文/图 四川·和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