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安: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管理的建议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
  • 关键字:农村宅基地,管理,拆迁补偿
  • 发布时间:2015-04-22 14:3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数量日趋增多,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针对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和低效利用情况,如何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好农村宅基地资源、拓展城乡的用地空间、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祥安对于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管理提出看法:

  一、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不健全。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没有积极性,宅基地收回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没有明确宅基地收回时的补偿标准等相关问题,导致农村宅基地的使用长期处于增量供应状态。宅基地无偿无限期使用和限制流转,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缺乏动力。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粗放。现行农村宅基地是村民基于本村集体成员的特殊身份,通过申请方式无偿取得、长期使用。许多已经或准备移居城镇或他乡的村民,不能通过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实现宅基地财产权益,导致这些宅基地长期闲置,造成“空心村”等现象。对主动退出宅基地的缺乏补偿与激励,农民没有退出闲置宅基地的意愿。如果退出,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这部分补偿资金如何解决,是制约宅基地退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村集体补贴?还是地方财政解决?或是在土地出让金收入中解决?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制度不完善。农村宅基地拆旧复垦进展缓慢,操作有难度的重要原因就是拆迁补偿制度不完善。现行政策鼓励村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通过实施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工程,推动农户退出宅基地,但由于缺乏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加之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整体进展缓慢。同时,每个村、组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宅基地退出,分散零星,农村宅基地退出并不容易整体统一实施。

  张祥安建议:一是强化引导机制。在编制好乡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和实施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复垦,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要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

  二是强化压力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和中央出台的各项涉及“三农”的政策法规,及时全面正确地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同时结合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加大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查处力度,主要是针对违法取得、超标超占的宅基地及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的宅基地,坚决实行无偿收回。

  三是强化激励机制。本着鼓励农民将空闲宅基地退出的理念,在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相应的费用作为对退出宅基地的农民进行补偿奖励。通过落实福利政策和补偿使农户主动退出宅基地后的福利不低于宅基地持有的福利,从而引导农户自愿放弃或退出闲置宅基地。

  四是强化创新机制。国家应根据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差别管理、流量控制”的原则,科学制定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最大限度盘活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效应。改革农村宅基地拆迁、复垦、验收、考核办法,简化审批程序,落实责任追究,严格考核奖惩,提高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水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