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立英代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生态支撑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两会,雾霾,生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2 14:36
今年两会期间,困扰国人的雾霾难题自然而然也成为参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保定市毗邻北京,环境治理责任重大,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如何实现空气质量好转、打造优良生态环境,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政府副市长闫立英。
闫立英表示,实现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们群众“心肺之患”,需要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生态区。她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雾霾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重点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控制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不断推出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带动全局的政策措施。但是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保定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环境治理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闫立英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共同构筑起良好的生态屏障,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切实治理修复生态环境,保定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构建系统化、功能化、一体化的京津冀生态体系,构筑“百公里生态圈”,发挥保定对京津地区的生态涵养和气候调节作用,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保定地大人多、发展底子薄、财力不济,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速见成效。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中,保定与京津地区的工作标准、要求相同甚至更严,但治理资金、技术和能力明显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与京、津、石等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闫立英代表建议,国家应充分考虑保定等欠发达城市在京津冀区域的特殊位置和实际困难,加大投入力度。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支持保定建设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支撑区。闫立英代表向记者介绍,保定作为资源大市,拥有众多原生态风貌的自然景观,在创建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生态示范区,特别是对西部太行山、白洋淀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生态地区,可以将保定打造成代表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的观光、休闲、旅游基地,成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国家尽快研究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和办法,并实现跨省市重大环境事项应急协商和联动处置,闫立英代表如是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