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会时间 民生·农业

  黄惠玲代表:将老百姓的事装心中

  民生问题一直是人们常挂嘴边最多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黄惠玲从医疗卫生跟教育方面跟记者聊了很多,并说道:“自己最关注的都是一些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反映社情民意,为老姓办点实事。”

  医疗卫生作为民生的重要方面,目前已有很多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但却没有一部总的法律来统筹规范。零散的法律法规使得医疗卫生系统,主体不明确。黄惠玲建议,制定一部系统的医疗卫生法,明确执法主体。同时,统筹规划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用规范的法律保障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国家要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黄惠玲表示: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和医师队伍建设,让孩子真正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沙元菊代表: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宅基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曹县诚辉毛皮经贸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车间主任沙元菊就如何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这一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她建议,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加快中心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有偿转让,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真正保护农民权益;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不符合“一户一宅”条件,多占、超标准占有宅基地或者长期空置宅基地,制定统一标准,根据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按照多占、超标准占有的面积,每年对占有人收取一定的费用;强化宅基地规划管理,完善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焦文玉代表:认真履职 为民生代言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宝丽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文玉表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现代社会很多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紧迫而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老人大都有落叶归根的心理,在陌生的环境会容易产生失落、孤独的情绪。”焦文玉认为,社区养老的最大好处在于消除了老人的孤独感和陌生感。因为社区的老人都是彼此熟悉的,而且家人可以随时来看望。

  焦文玉建议,社区规划的同时一定要把社区养老规划出来,让社区养老所和社区幼儿园、社区服务区一起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李国平委员: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必须久久为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李国平,强烈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打造农产品品牌。

  李国平表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还比较晚,品牌建设没有及时跟上,造成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缺乏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有助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李国平建议,建立一套标准的、系统的农产品发展规划体系,呼吁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要将这件事情继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贾康委员:房地产税离我们并不远

  中国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建立现代税制,房地产税不可或缺。“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明确表示,”搞市场经济,对商品房长期常态化限购没有道理。限购作为一种行政手段只是权宜之计,未来条件具备,对商品房、产权房的限购应统统取消。“

  贾康说,房地产税开征不是简单的增加一个新税种,而是要对现在房地产税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为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税制要求。

  贾康认为,房地产税可以带来多种正面效应,促使我国房地产调控体现应有的”治本“水准并形成长效机制,帮助增加住房市场上购房者对中小户型的需求,调节高端人群收入状况,在实际运行中具有非常明确的”削富济贫“效果。

  “税收不是万能的,只有建立现代化的税收制度,并落实到改革实处,才能发挥税收的作用。”贾康最后强调。

  周喜玲代表:让老百姓了解检察院的职责

  “作为一名检察院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履行职责,也要让群众了解我们的职责。检察院不同于公安部门和法院,公安部门有基层派出所,法院有基层法庭,而检察院没有基层部门,和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少。”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凤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喜玲表示,“要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送法进校园、送法进工厂、送法进村委会等,让老百姓清楚明白检察院的职责所在,如此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周喜玲表示,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检察院应专门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到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认真学习国家对倡廉反腐的指示,用近年来查办的本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鲜活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范现国代表:食品企业打造品牌要讲良心

  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说,食品企业的品牌建设,一要注重品质,这是做好企业的基础;二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饮食需求。如果企业单纯为了提高效益而降低了食品品质,那就失掉了良心的底线,这个错误坚决不能犯。

  谈到食品安全这个话题,范现国认为,饮食安全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孩子往往能影响一个家庭,孩子的食品安全素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的食品安全认知。”他说,我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任重道远,全民食品安全素养都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

  王银香代表:农业需要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

  “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但是农业生产面积大,涉及人数多,基数太大,很多钱一平均还是杯水车薪。”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银香谈及“三农”问题就滔滔不绝,朴实的话语中,包含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殷切期待。

  农业本身是基础产业,一种一收就是一年。投入大,周期长,利润低,环境差,有好多事落实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即使现在实现了部分机械化,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我们做有机农业几十年了,一直致力于改良土壤,但是因为工业带来的各种污染,之前的事情就白做了。希望国家对农业有合理的区域划分,这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而不是一个村一个乡镇地划分,要从上面做整体布局。

  董雅娟代表:发展现代化牛产业 培育优良肉牛品种

  “要使企业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应不断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牛产业,并进一步加大我国优良肉牛品种保护及新品种培育力度,增强我国畜牧业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雅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发现大量无系谱牛精液向国内涌入,这种东西如果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近亲杂交,优秀基因退化、丢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的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保护中国优良的肉牛品种,加快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为此,董雅娟建议:“培育开发适合中国本土的优良肉牛新种质,着重推广优良地方品种;结合当地资源,政府扩大良种项目补贴的实施范围和力度;加大对母畜的补助力度。”

  张学勤代表: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林区人民选我当代表,那是群众对我信任,既然要到北京来参加两会,我就要出声、就要发言、就要为林区建设‘鼓与呼’,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带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务林人的希望与嘱托,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把带有“生态、民生”烙印的议案带到全国两会上。

  “生态保护与建设始终是林区的第一使命,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林区职工群众的历史使命,也是林区职工群众的心声。”张学勤表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道路建设严重不足的现实已经成为制约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需研究解决。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路网建设投入力度,解决林区道路交通‘瓶颈’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郭建仁代表: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张家口重点抓住农业、旅游和养老这‘三驾马车’”。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张家口市宣化县走出来的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郭建仁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列举出三种手段。

  “要想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最终实现生态农业。”郭建仁告诉记者,结合宣化县发展实际,在现代农业方面,首先要建立以从种子到草业加工到饲养再到肉食品加工的现代农业园区,用现代化、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其次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与科技的合作,最后逐步进入生态农业阶段,重点发展旅游、养老等产业。

  同时,郭建仁还认为农村党支部书应该实现职业化。在他看来,支部书记职业化之后,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农村发展。对此,他建议,在不增加国家投入的前提下,建立联合党支部,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刘身利委员:中国农业要走出国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身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期间他最关注的还是农业问题。他认为农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三农”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刘身利更希望我国农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刘身利认为,中国农业未来不只在国内发展,还将跨出国门。刘身利表示,中农发集团计划在海外建设一批合作农田,希望能够在源头斩获一些农产品,并投放到国际国内市场,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还将并购一些国外企业,发展海外农业渔业,也让中国农业打上世界的“标签”。

  李森代表:别让粮食损失在储存上

  “粮食生产重要,粮食储存也同样非常重要。然而,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我国当前的粮食储备现状却不是那么乐观,不能让粮食损失在储存上!”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粮食局局长李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森建议,第一,提高对粮食储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粮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粮食仓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梳理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思路,明确规范化管理工作目标,建立起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第二,加快推动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以科学保粮为主要内容,加快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信息管理等先进保粮技术,重点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安全、实用的科学保粮的仓储技术,促进储粮技术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实现保质保量、减损增效。

  金兰英代表:让奶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的奶牛行业遇到了寒冬,由于供过于求,奶牛产业链出现了问题,出现拒收、限收,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一些小养殖户都快撑不住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金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兰英对当前奶牛行业的现状深表惋惜。

  她指出,奶牛行业出现危机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管控力度不够,由于去年牛奶价格偏高,奶源不足,大规模的采购外国牛奶,导致供过于求,奶牛产业链出现中断;另一方面在于国内奶制品事件频发,国民对国产奶粉消费信心不足,纷纷抢购洋奶粉。

  “保证奶牛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金兰英建议,一是国家从法律上保障奶制品企业和奶牛场之间的长期合作,保证奶牛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对进口奶粉的管控力度,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业,减小对国产奶的冲击;三是奶牛养殖户和牛奶生产者要严格要求自己,生产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保证牛奶的质量。

  刘宗利代表:发挥农副产品营养载体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利指出,“食盐加碘”项目曾在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状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可见,发挥农副产品营养载体的作用是可行的。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用它作为营养载体具有独特优势,将食盐作为载体实现营养干预的可行性已在“食盐加碘”项目中得到印证。刘宗利在对食盐的加工利用方面,提出研究开发食用咸味剂、高钙盐、功能盐的建议。

  刘宗利认为,将功能性配料加入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营养功能化,是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的又一条崭新而又重要的途径,与前期开展的食盐加碘、酱油加铁等健康工程互为补充,这必将在公众健康改善中发挥巨大作用。

  唐明委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既是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唐明如是说。

  唐明认为,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养殖意愿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它在农业现代化中扮演着“总装备部”的角色,因此,我国应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在推进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唐明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投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丘陵山区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调动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优化产业装备结构,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二是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投资力度,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厂(点)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机械深松、节水灌溉和稻油机械化收种等四大关键技术,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四是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投入,解决制约农机作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是从立法层面,赋予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在国道、省道以外道路上行驶作业的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等职权,解决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缺失的问题,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

  伍跃时委员: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隆平高科董事长伍跃时表示,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提高农业经营户在灾害条件下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因灾返贫”,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他说:“从覆盖范围、补偿率以及运营机制上看,农业保险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伍跃时认为,农业生产不仅市场风险大,而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但目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保费标准低、赔付率低,不能很好地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作为保障的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保险体系,实现农业自然灾害保险范围全覆盖,提高保额标准和赔偿水平,保障农民再生产能力。“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建立完善农业再保险机制。”伍跃时说,政府应制定出台《农业再保险法》,加大对农户的直接保费补贴和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性优惠补贴。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主导、第三方介入、保险公司承保”运营模式,保证将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落到实处。

  刘凤之委员: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污染成为农产品安全风险和大部分流域水体污染的主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凤之指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和粪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二是相当一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存放于城郊和乡村,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是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利用率低,大量化肥和农药残余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渗漏等方式污染土壤、地表和地下水;四是农民对科学、安全、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了解甚少,加之农技人员有限,指导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预防不到位、控制不及时。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刘凤之建议,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加大对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引导农民收集、利用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要加强立法建设。制定一部综合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确保法律的针对性;三要加大科技投入。把污染防治列入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技术推广,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提高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四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深入广泛地开展多平台、多方位、多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普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环保意识,增强保护农业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要建立健全监测体系。丰富污染防控监测手段,及时全面地了解污染治理进展情况和效果,在重点保护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建立有一定梯度的监测站,随时随地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黄宗洪委员:应支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黄宗洪说,国家应强化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宏观指导、支持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着力夯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平台;积极落实部、省合作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化农业功能分区,明确工作重点,强化政策扶持,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黄宗洪委员希望国家大力支持山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地域特征突出、竞争力强、贡献率高的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加强对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市场信息、科技人才、动植物防疫、农技推广、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资源要素聚集,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国家应进一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帮助山区抓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建立完善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并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加快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进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