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透视直销大未来

  • 来源:直销
  • 关键字:新常态,直销
  • 发布时间:2015-06-25 15:15

  2015年,距离《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已历时十年,获牌企业从最初雅芳、如新2家到今年5月15日直销获牌企业数目共计达54家,直销从业人员从零零星星到现今的3000多万人规模,直销企业年销售额从几亿元到2014年49家获牌直销企业以1600多亿元的业绩丰硕收尾。在条例颁布十年之际,索益然咨询管理将从宏观环境的角度,探讨在国内市场“新常态”的大背景中,《直销管理条例》颁布的十年里,在直销业周边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直销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索益然咨询管理也将在接下来几期专题中继续探讨,在时代转折的背景中直销行业的时代竞争力。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新常态”与“大未来”。“新常态”是“习式热词”,“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而“大未来”,对于直销行业来说,即是未来的市场关系和市场发展。

  索益然咨询管理从四个层面来看待影响直销大未来的新常态,这四个层面分别为:政治(Politic)、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y),简称为:PEST。本文仅作为开篇,简要阐述PEST对于直销大未来的宏观影响,在接下来的月刊专题分析中,我们将更为详细地论述每个PEST要素对于直销大未来的影响。

  政治(Politic)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05年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是当时特殊环境的产物,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及直销行业发展需求。重新立法的声音此起彼伏,条例的滞后性与市场的需求矛盾重重。

  另一方面,从商务部受理申请及批准《直销经营许可证》的情况看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于直销的态度越来越开放。2013年,国家商务部共计受理了13家企业《直销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并共计发放了9张牌照。2014年,共计7家企业获得国家的直销经营许可。截止2015年5月15日,今年商务部共批准并公示了6张牌照。(如下图所示)获牌企业资本来源从最开始的外资老牌企业,慢慢加入了更多的内资份额。这进一步表明,国家不仅逐步开放了对直销的态度,而且开始重视内资直销企业的发展,从以往的“允许存在、限制发展”转变为“逐步开放、快速发展”。中国直销也正朝着积极、良性、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

  此外,单就2015年4月,中央部门及各地方部门共发布12项政策,涉及化妆品、保健品、电子商务、药品等和直销息息相关的各项领域,如:新《食品安全法》、新《广告法》的颁布;电商立法、平台规则公开评等活动;新版GSP认证及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等通知,都让我们看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切实落实。映照着四中全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有理由期待《直销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将会逐步展开。

  经济(Economic)

  直销是以人为主体,以产品体验及服务来发展的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可以说是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所致。在目前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国家正在加速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创新、重视服务业、提高内需及提高消费的新的增长模式在逐步形成。这对于本身就是第三产业的直销来说,的确是一个机遇。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而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眼下,国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扩大内需方向发展;此外,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刺激存款向消费流动,央行在2015年内已经进行了两次降息。这些大好环境必然给直销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向着服务业的不断深入,直销业务区域经营的逐步放宽,未来我国直销行业的总体增长速度将有所提升,发展前景乐观,无论是内外资直销企业,都积极活跃地策划着未来的发展之路。

  社会(Social)

  在《直销管理条例》颁布的这十年里,随着中国的入世,一波又一波新浪潮冲击着市场,新产品不断涌入。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地被满足,也不断地膨胀,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外来产品,对产品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跟不上时代的产品不断地被淘汰。直销行业要发展,要逃离这种残酷现状,在产品如何吸引眼球、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需求这些问题上,必然需要多下工夫。

  同样,在这十年中,中国经历了高校扩招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受到更高层次教育的熏陶。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社会主力人群,他们思考得更多。我们可以联想到,目前在直销行业中的或是未来可能加入的经销商群体,他们的选择会更加地理性。因而,如何不断优化企业、优化概念、优化产品、避免华而不实的噱头,应该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经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口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之一。随着中国逐渐跨越“刘易斯拐点”,在保持1.4-1.6左右的低生育率水平的条件下,《直销管理条例》颁布的十年中,老龄化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未来20年左右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据老龄委估计,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1/3,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尤为明显;许多职业病提前发生;在职人口亚健康现象严重,城镇居民心理素质日趋脆弱,这些变化都对大健康产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大健康产业围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因此大健康产业这块大饼将变得更加美味亦更加抢手。保健食品是直销五大类产品之一,大健康产业的大好势头是否又会影响直销企业的选择?

  科技(Technology)

  1987年北大钱天白向德国发出第1封电子邮件时,当时的中国还未引入互联网;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03年,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KI项目开始实施。可以说,《直销管理条例》的颁布恰逢互联网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的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市场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力,也开始逐渐适应了因互联网而急速变化和发展的时代。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该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给予了直销业一个突飞猛进的契机,更推动直销企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直销企业通过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并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为此,如安利、三生、天狮、理想科技、康美等不少直销企业抓紧时机率先采用了“互联网+”的模式,其他大部分直销企业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手机客户端等多样化的尖端科技辅销工具。直销企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已经莅临!

  结语:

  《直销管理条例》颁布的十年是直销行业迈向繁荣的十年,是不容小觑的十年。直销企业在这个快速发展也快速剧变的时代中,面对的是剧烈的竞争、微利与机遇的碰撞、瞬息万变的市场以及琳琅满目的万千资讯。正如直销人士经常说的那句: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亦是最好的时代。新常态赋予直销业的良好机遇需要直销行业不断地自省、自励、自持、自御,在大未来中,直销界需要觉察未来走势,整合自身资源及优势,为明日的竞争做准备。

  下一期,索益然咨询顾问将会继续与大家探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直销业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竞争优势来迎接大未来中的重重挑战。

  文/杨扬 邹戴娴 文章来源/索益然咨询顾问公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