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授权、目标量化、进度回报 超级项目管理式的用人哲学

  • 来源:专案经理
  • 关键字:企业管理,环宇电台,KPI
  • 发布时间:2015-06-26 08:42

  碍于企业转型,环宇一度人员流失快速,节目部曾经一口气走掉六个制作人,留下只剩下两人的窘况。面对人力的不足,洪家骏也开始学习做老板,也运用项目管理方式来进行人事的调配,从原本事必躬亲到结果导向,员工更胜任工作,公司业绩也随之而来。

  從综合性商业电台转型为家庭亲子为导向,必须要做的就是把原本置入性营销的因素给拿掉,这可不是外界说的只要阵痛期就够了,洪家骏几乎用了24个月怀胎,才将人员的问题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

  汰旧换新,人员一一到位

  试想,过去置入性营销的时代,利润来得快,听众和社会信任度却降得快,同仁习惯的做法也是广告搭业配,边做广播边卖产品,有时根本只要播播歌等时间过了,收入就进来了,但是这样的节目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原本一些忠实的听众逐渐被流动性的听众所取代,电台品牌的识别度也日益降低。

  转型后的环宇以亲子家庭为主,这代表什么?所有节目都要全部洗牌,不是只有播歌、卖广告,基本上这些都不要了,而且要和过去切割,说声bye-bye。也就是说,节目必须要有主题、有质感,却没有置入性营销,因为两者是不能碰在一块的。因此,问题来了,工作范围被改变了,熟悉之前工作的同仁慢慢地也出现反弹之声。

  「当企业转换一种记忆模式,原来使用这种记忆模式的同仁,可能会没办法接受。相信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转换一个核心价值经营理念时,原有的人没有办法去接受就会自动放弃,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动放弃的。也表示这个企业为了应付新的记忆方式,必须要有另一种人才,每个企业有新的人才,也不是说以前的人才不行,而是看他可不可以、能不能,企业要找的不是最优秀人才,而是最合适的人才,最合适的人会在当下做出最合适的事情,面对公司人员的流动,他是必须负担的成本。」郭兰玉点出组织变革必然产生的状况。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却也措手不及,甚至曾经只有八个人的节目部,在同一时间走了六个人。对董座洪家骏来说,命令已经布达,环宇就是要转型,头已经洗一半,只能把苦当作吃补,吞下去……「当我们开始决定做赞助节目,把节目型态归为社会企业,很奇怪妙的事情发生了,听众回来了,企业信任度回来了。即使人员不足,却也让我们愈做愈起劲,这是对的!我下的决定没有错!」

  「讲直白的,过去父亲那时留下来的员工几乎一个也没留下来,郭副总是更早之前离职,后来才又请她回来。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让所有人员一一到位。」洪家骏说。

  和同仁一起织梦、圆梦

  组织型态的不同,邀请进来的伙伴的准则也跟着不一样,也让我们好奇转型后的环宇的用人条件,郭兰玉指出三个必要的准则,某种程度很科学,也很适合给不同型态的企业作为参考:

  第一,与家庭、家人的关系

  通过聊天的方式来了解人员和家人间的关系以及日常时如何互动,从言谈中可以了解个性和心思状况,「如果连家人的关心都不愿意去付出的话,他不会任意去付出对陌生人的关心,我们很多时间都要去思考听众的想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对这一块相当重视。」

  第二,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来应聘者可能是社会人是也可能是应届毕业生,了解他们和学校、同学和教授,或是和社团朋友的关系,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的在乎或是对人的体贴,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标准来看和关心。

  第三,跟国家社会议题的关心

  这并不是指政治或是意识型态,而是从中可以发现他对这个国家有甚么特别关心的地方,对他的城市、他的社会,有没有特别想要做什么。举例来说,曾经有位来面试企划人员的伙伴,当我们问他对于该职务的动机时,他说自己在学校念书时,发现很多人,尤其是农民都不懂得争取权益,让他很想在这些事情上做努力,为他们去做一些报导或是建立部落格,而他也如实地去做这些事情。了解后,我们就会在评比上给予比较高的成绩。另外还有一个制作人,现虽已离职,他是看到天下文化做了319乡,发现出版社都是做视觉,没有做听觉的,他就把工作辞掉,买了一个很好的设备去对天下的319乡,录制当地的声音,并用旁白的方式和当地的音频,例如去兰屿,就告诉人们如何用声音来认识兰屿,并将成果制作成盲人CD,送给盲胞,前年更入围金钟奖。像这样的人,我们都很鼓励他,甚至于很支持他做这样的事情。他做出来的作品,环宇还帮他做成CD,协助找寻赞助人。

  「我们希望在面试时,就能先知道伙伴的梦想;进来环宇平台后,也希望能支持他们的梦想;甚至离职后,也继续圆他们的梦想。」郭兰玉打从心里说着。

  设定KPI,学习当老板

  「这两年我已经开始学会怎么当老板了!」洪家骏摸着自己的头笑着说,「刚开始我以为当好人就是好老板,应聘的人进来可能不适任,而自己也不懂得如何处理。现在知道这根本就是害了一个员工。」

  他继续解释,要成为一个好公司,必要的条件是会赚钱和能永续经营,而培养一个员工必须给让他有发挥之处,得到好的提升。只是,多数的员工其实不会自己做选择,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才是对企业有帮助,没有人去告诉他,可能在一个位置待了三年,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何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都没有成长,根本是害他虚度光阴。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帮他做选择,给他目标,好处是有心的人会想办法完成,至于没有心的人也会懂得知难而退,我们要做的是新陈代谢。

  「我帮每个同仁都设定了KPI(关键绩效指标),和项目管理如出一辙,先把范围、预算、成本告诉同仁,要求他们只要最后的产出达到公司的要求就可以,过程我很少去介入,」洪家骏说,「以前我可能会去帮同仁想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比较快?现在不会了,也发现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方法,搞不好你给的建议并不是他觉得最适合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进度回报』,原本不重视这块,后来发现只要事情量化,就容易上轨道得多。」

  此外,洪家骏也讲到一个重点,以前看一个节目绩效好不好,可能会以收听率来评核,现在环宇不这样做,会去看该节目可以做什么延伸,「当主持人和制作人遵循组织所设定的方向去努力,连带着节目的内容也会更加有深度,我要制作人就等于是导演,是项目经理的角色。而我会是发行人,是项目管理中发起人的角色。」

  一个好节目的必要条件

  当问及洪家骏和郭兰玉「觉得一个好节目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两位受访者在不约而同有了相似的答案──可以影响人。郭兰玉表示,一个好节目不仅可以影响人,甚至可以用他生命的经历来影响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用他的故事、他的经历来影响人。「我们发现每次反馈最多回应最多的,是主持人或是来宾用他生命的经历,然后从这个经历中得到的帮助、获得解决的方法里头,再来分享一次给别人。举例来说,谢文宪主持的『宪上充电站』,他是一位职场培训大师,同时很喜欢棒球运动,他在节目上分享他带着孩子去看棒球,并从棒球里头分享为什么会得胜?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又如何去应对……也会在节目里头谈到陪儿子去参加游泳比赛,结果输了,他们全家怎么帮这个孩子在输的过程中,一起陪着他游完,即使是最后一名,即使大家都要等他三十分钟,孩子还是游完这个比赛,「通过节目的分享,听众会觉得在讲我生活中故事的感觉,也得到很大的反馈。」

  洪家骏接着表示,「我现在不再是以营利赚钱为目的,虽说公司不赚钱是罪恶。但是事情有顺序,我的顺序是先帮助人,能够影响人为第一优先。因为我认为,爱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实际的行为,你会发现环宇的节目,衍伸出来的都是行为模式,我们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行为模式,或许说影响行为模式可能又太过度,或许可以说种一颗小树,在人们需要可以萌芽出来,相信假以时日就会形成大树了。」

  文/吴怡铭,PMP摄影/李国辉 图片提供/环宇广播电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