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物联网“上台”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特尔,物联网,台塑集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0 14:55
这一具有30多年历史的业务,一直低调地藏在背后,它正冲向台前。
台塑集团正在建造“智能工厂”。
一些测量压力、温度、气体的传感器被安装到厂房中密布的管道和机器当中,它们感知到的数据被一种“网关”设备收集起来,送向云端。云端的大数据系统紧张地进行着实时分析,这个分析系统还与工厂中其他生产、监控、照明等系统相连,一旦发现管道漏气,系统立即报警,管道会被瞬间关闭;一旦发现发动机振动不正常,系统立刻通知检修人员去维修;一旦监控视频发现某些产品线结束任务,系统立刻远端关闭照明,节约电能。
这是台塑集团与英特尔开展的一项物联网试验计划,于今年4月开始。在今年台北电脑展期间,该计划首次亮相,目标降低30%~70%的工厂能源、水和原材料用量,降低30%的维修成本和系统停运时间。
台塑计划于2016年底前,在20个工厂安装这样的系统,未来还将扩展到1000家工厂。到那时,“工业4.0”所描绘的愿景将会实现:上下游工厂之间可以对话,定制化的“智能产品”穿梭在不同工厂、不同产品线之上,自动完成生产,并用陆海空运送到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客户手中。
英特尔物联网,这一具有30多年历史的业务,一直低调地藏在背后,现在,它正冲向台前。
台塑也仅是英特尔诸多典型行业物联网实验计划之一。英特尔还与台湾空气压缩机企业复盛集团、自动化企业凌华科技一起,开展工厂机器设备监测项目,该项目可让设备减少20%差错率,机器故障抢修时间减少15%,压缩机停机时间减少25%。
“我在英特尔31年的职业生涯,一直都在嵌入式和物联网领域工作。” 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零售解决方案部门总经理 Joe Jensen说,“一直以来,嵌入式在英特尔业务中做得很成功。只不过在过去,英特尔对外的声音都集中在PC这些对公司整体而言比较主要的业务上,但现在不一样了,物联网已成为热点,确实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机会。”
物联生活
除了智能工厂,物联网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这个答案是智慧城市。
英特尔与精英电脑、综合性企业大同公司一起将物联网引入家庭中。智能电表告诉住宅的主人,家中哪些设备正让电表快速跳字,健康系统把孕妇的心率、血糖收集上传到医院系统中,安防监控系统把室内门窗状态实时传递给安保公司。
在家庭之外,在台湾一些街道,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停放的橘黄色自行车,这是台北市政府推出的YouBike(微笑单车)服务,市民和旅行者可方便租用,骑自行车逛遍台北的大街小巷。英特尔、研华科技和微程序资讯公司一起提供了智慧自行车方案——在车子基座下安装传感器,通过网关与云端相连,实现车辆远程监控、故障车辆实时定位等。YouBike目前已有330万用户,每天交易数超过10万笔。
台北一些街头的路灯杆也挂上了各类传感器和网关,它们采集、收集路灯用电量、街道交通流量、空气品质、温湿度、风速甚至紫外线强度,实时传递到云端。这是英特尔与台湾中华电信的合作,这些数据未来会被各种应用开发者采用,改善城市生活。
在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物联网试验项目中,从前端收集各类传感器数据的网关,到后端存储、分析大数据的云平台都采用了英特尔不同系列的处理器。
英特尔财报显示,2014年物联网部门销售额已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这一增长甚至高于其数据中心部门18%的增幅。
为什么物联网会风生水起?这与过去10年的科技演进有关——传感器成本下降了50%,连接成本下降为原来的1/40,带宽成本下降为原来的1/30。这样,物联网就可以实现低投资、高回报的经济价值,于是,企业纷纷向该市场投注。
物联网有数据感知、网关收集和云端分析处理这几层。目前,英特尔定位集中在网关和云端处理器方案上,但从长远看,它要实现端到端的芯片方案,即从传感器侧所需的低成本、低功耗MCU(微控制器),到网关中那些中端处理器,再到数据中心中那些高端处理器,它都要一网打尽。
物联生态
英特尔同时强调商业模式的转变。在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高级副总裁、物联网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Doug Davis带领英特尔与它的台湾生态合作伙伴一起亮相,开启了“物联网生态系统探索之旅”。
“物联网这个领域很特殊,有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它们不像其他领域,伴随市场的成熟会进行整合,它一直是一个分割得很厉害的市场。” Joe Jensen说。观察来看,英特尔采取的商业模式是“与大的合作伙伴定标准,给小的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产品”。
2014年,英特尔与行业领先企业一起创建了物联网标准化组织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开放互联联盟),该联盟主要解决物联网设备互操作这个棘手问题,让不同终端、操作系统或服务商提供的设备之间能够无线连接和进行信息流管理。与此同时,英特尔与工业、交通、医疗等各垂直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一起,研发开放的、标准化行业解决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大约70%左右的设计已经固定下来,其他方案商可以叠加自己的知识产权,既不用从头做起,又可将个性化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商业模式探索还意味着改变过去做生意的方式。“台湾一些传统设备提供商,正在通过物联网给工业企业提供设备远程预警和维修服务。未来,也许它们不是通过硬件设备,而是通过服务盈利。”研华科技总经理何春盛对《IT经理世界》说,“这些企业正在开展类似‘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模式的摸索。”这将涉及合作伙伴合作模式等诸多环节。
从合作伙伴角度,他们看重英特尔物联网平台的安全性和在软件投资保护上的优势。“我们从安全角度说服客户更换使用英特尔物联网网关。”台塑集团相关人士说。一些工厂在过去30年中已建有网关,但大都很简陋。伴随工业4.0,工厂生产全面自动化,安全成为一个致命性问题。英特尔从硬件以及其收购的安全解决方案企业麦咖啡、嵌入式操作系统企业风河等几个层面,在安全性上做多重设计,这令客户感到更为放心。同时,客户开发的物联网软件可以在英特尔处理器上实现跨平台支持,这也让客户实现已有投资保护。
中国生态圈
Doug Davis认为,中国台湾、西班牙和日本在物联网发展上领先一步。不过,中国大陆地区正快速追赶。
近几年,英特尔在中国成功建立了中国技术生态圈(CTE)。CTE是一群务实、市场嗅觉灵敏的中国本土企业,它们的惊人能力在于速度。这些CTE企业起步于与英特尔平板电脑、PC平板2合1、无线通信业务的合作,现在,它们也正快速拥抱物联网。
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最早发现了这样的变化,他看到原来与英特尔合作通信模块的CTE企业,已向车载物联网市场进军。
广和通就是其中一家。其总经理应凌鹏最近一直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和车企洽谈,摸索推广车联网方案。广和通起家于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它基于英特尔无线芯片向垂直行业提供无线通信模块。2014年,它的无线通信模块在移动支付POS机、商用车、智能电网远程抄表市场分别取得70%、30%和35%的市占率。当去年英特尔刚刚开始在中国大力拓展物联网业务时,广和通就立即跟进了,它在去年底推出基于英特尔Quark处理器和无线通信芯片的车联网产品,并与某车企达成协议正在进入该车前装市场。“今年四季度,你将看到装有英特尔车载产品的汽车。”应凌鹏说。除了车载市场,应凌鹏看到移动支付形式的多样化,将带动智能硬件升级。于是,他们也与英特尔一起推出了移动支付物联网方案。
不仅广和通,几乎所有英特尔CTE企业都在今年拓展物联网业务,目前,它们正在市场定位阶段,它们认为这是一次转型机遇。
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分散的长尾市场,创新包罗万象,创客活动也成为英特尔在这一市场上播种的举措之一。在今年4月IDF期间,英特尔宣布,将投资1.2亿元,启动英特尔全球首个“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在那些爱技术、爱发明的人群中点燃星星之火。从英特尔在各种创客活动中遴选出的创客作品看,它们覆盖教育机器人、身份认证、儿童看护、情绪管理、环境监测等方方面面,伴随这些创客的创意,英特尔物联网将带给人们一个色彩斑斓的新科技世界。
文/赵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