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到森林:关于社会创新的三个样本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会创,样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0 15:13
通过整个社会系统的协作,将一颗社会创新的种子孵化成一棵树苗,而树苗又借助模式的创新形成森林,进而改变气候——这样的美好世界什么时候能够到来?
一次旅美考察,使得德国人Horst Krmbach有了个想法:将年幼的孩子带到养老院里,从而和老人们建立代际桥梁。这样的代际桥梁指的是年长者可以从年幼的孩子那里得到心灵的慰籍,而年幼者可以从年长者学习到很多生活的知识。年长者与年幼者之间的代际鸿沟借助这样的方式得以弥合。
2009年,Krmbach在自己的家乡德国亚琛(Aachen)开设了NGO组织“Generationsbrücke Aachen”(代际之桥亚琛),在2012年,这个项目壮大成为“Generationsbrücke Deutschland”(代际之桥德国)。2014年,Krumbach获得德国家庭事务部颁发的德国公民参与奖。
如果这只是一个社会企业成长的故事,那么“代际之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代际之桥”项目的魅力在于通过整个社会系统的协作,将一个社会创新的种子孵化成一棵树苗,而树苗又借助模式的创新形成森林,进而改变了气候。
“代际之桥”首先破除了年轻志愿者到养老院只是“唱唱歌、做做游戏”的短暂交流方式,而是建立每月访问的长期关系,年轻志愿者在每次到访前都会精心准备,这样深层次的交流使得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真正建立类似祖孙一般的关系。而这样的模式在德国8个联邦州30个地方得以运营之后,成为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方式。代际交流方式借助意见领袖等社会中间力量的推动成为德国课程表中的一项,进而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环。
中国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Krmbach将跨代际养老方案带到中国,希望在德国专业方案的推动下,能够促进解决中国舒适养老的需求。在他看来:“当人们能够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之时,会使得自己变得乐观。”或许是因为这份乐观,原本在德意志银行工作的Horst Krmbach在“代际之桥”项目壮大之后,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该项目。这似乎又一次印证了管理大师德鲁克所推崇的商业人士在慈善事业中寻找人生下半场的路径。
从种子到树苗
在促成“代际之桥”这粒种子成长为树苗的过程中,BMW基金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年,受邀参加BMW基金会美国论坛(Transatlantic Forum)的“代际之桥亚琛”项目,在工作坊环节得到了与会者关于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011年,通过“Give and Gain”项目,Krmbach得到了法律和媒体方面的支持。2012年,“代际之桥德国”项目被BMW基金会世界青年论坛授予青年领袖称号,由此受到各方非常广泛地关注。
2013年,BMW基金会执行主任Markus Hipp与来自法律界、新闻界以及大学教授一起组成了“代际之桥德国”项目的顾问委员会。BMW基金会还和另一家基金一起资助了该项目的一个全职职位。2014年,“代际之桥德国”顾问委员会制定了加大培训社会服务人员和养老院管理者以获得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费。
为了寻求更多发展的可能,在BMW基金会的帮助下,Krumbach来到中国寻找可能的合作。今年,BMW基金会又在联系相关书籍的采写,这本关于“代际之桥德国”的书将在2016年年初出版。BMW基金会希望借助透视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理念及其背后的故事。
不难看出,BMW基金会在“代际之桥德国”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帮助其实现规模化扩张,而这也正是发挥其社会潜力的过程。Krumbach自己也表示,大约80%的专业联系都来自BMW基金会,“每当我受邀参加活动或论坛,我都会仔细研究参与者名单,这样我就会知道我想要认识谁”。
而“代际之桥德国”的成长并不是自身的目标,它的目标是改变社会。当然,这种改变的前提是,你需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够影响到相关的政策决策者。
Hipp认为,真正的具有破坏性和结构性的社会创新在德国尚未发生,因为德国全国老人疗养院的总数是12000家,显然,“代际之桥德国”的30家还远远不够规模。大规模的社会创新只能发生在部门或行业间的边缘领域,而打破这样的边际正是BMW基金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Hipp将此描述为“稳定增长的文化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合作关系、系统性的合作和协调既有组织和资源”。
BMW基金会成立于1970年,其目的是为感谢Herbert Quandt(赫伯特?匡特)先生对宝马公司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向他的企业家精神致敬。该基金会的目标是激励和支持人们投身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更好地迎接未来的诸多挑战。为此,基金会在全球与各领域人士展开跨界合作,共同寻求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创新解决方案。该基金会主要资助:专业志愿者、专业性或投资性以及社会企业家三个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BMW基金会虽然是企业基金会,但根据法律从建立一开始就保持完全的独立性,除了投资条款和项目建议之外不能作为汽车公司CSR的一部分,完全以社会利益为导向。
今年2月,由BMW基金会和Ashoka共同组织的名为“培育土耳其社会企业家精神”的第二届社会创新论坛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在中国,根据BMW基金会中国代表崔峤女士的介绍,在社会创新领域,他们选择了“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的社会创新活动来作为自己资助的项目之一。
一块试验田的诞生
和BMW基金会完全独立于企业不同,“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是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孵化的非营利组织。更准确的表述也许是,“芯世界”更像是英特尔中国养育出的一个孩子,因为年幼,它依然需要母体的供养。
目前“芯世界”有四名独立员工,而英特尔中国的首席企业责任官杨钟仁以及企业对外事务部的社会创新高级经理黄冰峰也依然对该组织有指导职责。根据黄冰峰的介绍,未来“芯世界”也将逐步以社会企业的方式运作,尽快实现自主生存。
从“芯世界”项目名称的演变,不难看出一家企业在社会创新上的摸索过程。2010年正式发起时,“芯世界”的全名是“芯世界”公益创新奖,看上去更像是个企业对公益组织资助的项目。2012年,“芯世界”公益创新奖更名为“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促使人们关注评奖之外的内容。从2012年开始,“芯世界”开始举办“社会创新周”,主题也从“人生可以再设计”到“行动即改变”再到“联结,创变世界”,又到今年的“一起来,可劲造”。2013年,“芯世界”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机构,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创新的发展。
作为社会创新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芯世界”致力于搭建跨界合作平台,联合国内外的优秀创新资源,系统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共创美好的城市和生活。“芯世界”的理念萌芽于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NGO的出现,使得英特尔中国CSR部门想要给予帮助。除了资金之外,帮助NGO进行能力建设并构建创新平台,这是英特尔中国想要做的。
实际上,这种改变的内涵则是和英特尔所奉行的创新理念一脉相承。从理念倡导,到推进公益创新,直至社会创新,都在鼓励参与者用新的思维和方式方法,打破固有的、陈旧的思路。
“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运行的3年期间,在“芯世界”申报项目超过900个,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中国台湾,共有376万元奖金支持了40个公益创新项目,出版3本案例集,超过150家机构获得能力建设、海外交流、志愿服务、媒体传播的支持;28家合作伙伴先后加入“芯世界”跨界资源平台,各方投入累计价值超过1200万元。
而“芯世界”之后举办的社会创新周及极创48小时等活动,更加跨界地整合了国内外社会创新领域的优秀资源。4年来,近 400家来自企业、媒体、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为社会创新周贡献力量和资源,吸引了超过1万人、近30万人次直接参与社会创新周的各项活动。
2015年,“芯世界-大栅栏社区创新实践基地”揭牌。这处老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正在寻求小创新促动老城区改造的机会。“与‘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合作设立社区创新实践基地,是一次新的尝试。”大栅栏街道主任王志忠表示。
从2011年起,大栅栏启动基于渐进式微循环改造的旧城城市有机更新计划,逐步通过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以打造更具特色的大栅栏街道。而来自“芯世界”的创变客提供了“房中房”、“胡同泡泡32号”等案例,这些都具有可操作的参考价值。
社区创新实验室更像是一块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里,人们正在期待社会创新长出丰硕的成果。杨钟仁表示,“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诸多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我们亟需以创新2.0的思维联接政用产学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当前挑战”。而这正与BMW基金会的理念不谋而合。
雨露浇灌
而另一些企业选择以专长来扶助社会创新。成立于1968年的新加坡星展银行,一直寻求以“授人以渔”的模式,调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让公益更加有生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星展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于推动“社会企业”在亚洲积极发展。
早在2008年,星展银行在新加坡就首家推出了“社会企业银行服务套餐”,为社会企业提供几乎免费的企业银行服务,如今已有超过80%的新加坡社会企业都在使用星展的银行服务。自2012年以来,星展银行已经在亚洲支持了80多家社会企业的发展,所投入的支持资金达到240万新元,帮助这些社会企业建立了新业务或者扩大原有业务,为社会弱势和边缘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2014年初,星展银行成立了“星展基金会”,加强对亚洲各地区市场回馈社会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通过支持社会创新型项目的发展来推动社会创新。
2007年成为首批在中国本土注册外资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之一,星展银行从2012年以来在中国推行“社会企业公益计划”,目前已经资助了15个社会企业的发展项目,这些项目受惠人群已经过万。星展中国还与友成基金会连续两年合作推出“星展中国社企实践种子基金”,推动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创新,迄今已有6家创业期的社会企业获得星展银行种子基金资助。
从大环境来看,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社会企业、社会创新的支持机构等都是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甘牛表示:“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星展银行作为社会企业的支持机构,希望和各相关方一起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个生态系统,比如说支持社会企业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使整个社会创新系统更有效,产生更大社会影响力。”
除了资金支持,能力培训之外,星展银行还将员工的专业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结合到一起,让社会创新不仅是一种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切实的行动。星展的员工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企业提供专业的志愿者服务,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提升。而公司正在将专业志愿者项目的设立更为系统化,计划将来不仅提供一对一咨询,还将组织研讨会,或者在线研讨会,服务更多社会企业。
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正在行动起来。今年5月,富士通在东京召开的“2015东京富士通论坛”上,提出个人跨越组织,共同讨论可以产生新价值的“创想马拉松”。这项活动由日本全国的大学生以及企业等负责开发新业务的人员,和富士通集团的员工一起参与。在这项主题为“孩子”的活动中,很多成员都用最先进的IT技术来捕捉孩子的目光,制作教育与玩具相关的服务与产品。
在富士通看来,今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会更加丰富,也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为此富士通成立了“明天实验室大学”,来激发共创理念。而一些巨头企业,例如IBM、HP、西门子等都在推动自己的员工以专长志愿服务投入到社会创新的建设中去。
四季轮转,树木丛生。在诗人的笔下,“树正在长叶子,彷彿在告诉我们什么。”——绿色是重生,更是新的希望。我们所能相信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更多的企业和人们将借助商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创新,以构建有机的生态环境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文/郑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