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出版业的新面孔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赞赏,出版业
  • 发布时间:2015-07-20 15:03

  对于存在了数百年的出版行业,移动互联给了其继续生长的力量。

  众筹的热浪使得诸多个人梦想得以借助众人力量实现。书籍的出版也可以是其中可实现的一种。在大家努力将众筹玩出花样的时候,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也摆在众人面前:如果出版沦为小众的狂欢,那么肩负文化传承的图书行业则难免尴尬。对于这个已然存在数百年的行业,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的技术力量滋生出新面孔?出版人王留全用赞赏提供了自己的一种回答。

  新模式与新玩法

  2014年,资深媒体人陈序在出版自己的《主编死了》一书的过程中,对出版流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叙述传统媒体人出走现象的书籍,显然需要出版社的快速应对。而出版社机构既有的有时长达半年的选题判断,以及对书籍销量的判断和对库存的担忧都会降低这一速度。有没有方法改变这一现象呢?陈序与好友王留全诉说了自己的困惑。在“蓝狮子”做了10年出版工作的王留全深深感到,改变出版业的机会可能就在眼前。

  2004年11月,作别多年合作伙伴吴晓波,王留全从杭州来到北京,加入赞赏公司,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将原本做原创内容众筹的赞赏,与陈序一起改造成从事新型社交出版的模式。与传统出版行业的“作者-出版-渠道-读者”的行业模式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显然让“出版”——“读者”这一循环的两端更为扁平地对接起来。不过,赞赏所要做的显然不仅限于如此。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出版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将众筹模式与O2O相结合。

  借助网络发布的书籍出版项目,众筹模式凭借天生的基因,解决启动资金和市场需求的问题。而出版社可以更为轻盈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以规范化的流程保证书籍的制造过程。这更像是零售业对“零库存”追求的出版业版本。举例来说,在3个月内,一本书籍出版项目,作者需要筹集20000元出版启动资金,并进行写作,借助这一过程,出版社进行选题判断和市场预估流程时间被大大缩减了。

  赞赏的服务平台作用,首先在项目发布者的把控上——负责对写作内容上的法律法规审查以及对作者写作能力的判断,这些都依仗于王留全和陈序的从业经验。两位创始人的商业财经背景,使得赞赏最初的项目《新媒体十讲》、《新媒体革命》等在新媒体方向上有很明显的聚集效应。

  而对于远远高于市场定价的每本不低于100元的价格来说,读者得到的不仅是一个签名本,还有和作者交流的机会或者更多回报。这是赞赏在其中扮演的O2O角色。为作者设计在线沙龙、私人饭局、培训机构,甚至购买写作时使用的参考书,这些都可以成为一本书以外的增值服务。原《环球企业家》副主编仇勇的《新媒体革命》众筹环节还有1000元的组合:签名本+饭局+写作参考书。王留全更愿意将这一过程描绘成“价值策划”,以服务商的角度更深度地挖掘写作者的价值。

  突破与未来

  “作为一个已经存在数百年历史的行业,出版业在移动互联时代是不会消失的,相反这是一个生长的机会。”在王留全看来,让出版机构更多地回归专业角色,更为专注地从事自己所擅长的“生产”等专业出版流程,这是赞赏为之助力的地方,并非颠覆之处。目前,赞赏已经得到了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中国纺织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合作回应。传统的出版流程有望在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效应中得到振动,并发生连锁反应。

  除了写作者群体之外,赞赏也在试探版权引进工作。《尤努斯与互联网金融》的出版项目被视作一种尝试。而对于自己既有资源的突破,也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现实课题。现在,赞赏的项目中出现了《忽略音乐 记住秘密》、《女神经过》、《公主爱上熊》等生活方式类书籍。其中《女神经过》衍生于一个广受欢迎的微信公众账号,切中互联网中隐藏的出版机会。另外一个项目《我》是与36氪网站合作的书籍项目,书籍被包含在该网站年度大会的门票套餐之中。不过,更有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按需印制,可以满足相对小众的出版需求,比如500到1000册印量。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除了项目内容上的突破还有对技术本身应用的突围。王留全承认在最初的几个月,赞赏曾尝试过App的开发,但尝试结果并不理想。赞赏目前的展现方式采用了较为便利的移动互联网网页。这个今年春节后上线的网站,在6月迎来了2.0版本,并在5月拿到了IDG 9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面对目前每月几十个待审查项目和数十个上线项目,王留全希望招募更多的员工,一起为出版业生长出新面孔助一臂之力。

  文/郑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