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弥散加权,脑梗塞
  • 发布时间:2015-09-01 15:35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MR 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次临床诊断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4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诊断研究的对象,将24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计算各期的MR 弥散加权成像和T2WI上缺血损伤体积及临床评分。结果:MR 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识别中,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高达100%,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的T2WI缺血损伤体积要比MR弥散加权成像的大,超急性期的MR 弥散加权成像缺血损伤体积和慢性期临床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诊断的中应用,能够有效检验患者的脑梗塞疾病发展情况,对于患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MR 弥散加权成像、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体积

  超急性期脑梗塞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更快、更准确的诊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及时开展临床治疗工作,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为了更好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本次临床诊断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4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诊断研究的对象,进行临床诊断的实践研究,希望能够对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以下为本次临床诊断实践研究的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诊断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4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诊断研究的对象,将24例患者按照疾病症状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24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45岁到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3±4.56)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作的患者,经过CT检查排除其他脑出血等症状。

  1.2 方法

  采用东芝公司所生产的Visart型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为患者进行检查,常规磁共振扫描主要包含T1WI(TR=450ms,TE=15ms);T2WI(TR=3900ms,TE=100ms)。将3个方位的b=1000s/mm2弥散加权图像进行各向同性图像重建,将这个图像作为诊断图像[1]。常规磁共振T2WI像与重建后的各向同性图像上分别测出不同时期缺血损伤区体积,体积总和为异常高信号区的面积乘以层厚及间距。

  1.3 评价指标

  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价标准对患者各期临床症状进行评价,最高分为45分,表明严重功能缺陷,最低分为0分,则表示没有功能缺陷,正常。

  2、结果

  在24例患者中,超急性期CT扫描没有检测出确切的病灶,而MR 弥散加权成像全部发现单发异常高信号,病灶检出率为100%。各期MR 弥散加权成像和T2WI缺血损伤体积对比中,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的T2WI缺血损伤体积要比MR弥散加权成像的大,超急性期的MR 弥散加权成像缺血损伤体积和慢性期临床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当前我国超急性期脑梗塞(发病时间6h以内)溶栓治疗的指征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最近几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planarimaging,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缺血性脑中风超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诊断应用效果[4]。

  MR 弥散加权成像主要是通过细胞内外水分分配比例变化,进而引发弥散异常高信号,检验出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5]。MR 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更加具体、全面且准确的检验出患者的疾病实际发展情况,避免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生命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保障。

  在本次MR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中,在24例患者中,超急性期CT扫描没有见撤出确切的病灶,而MR 弥散加权成像全部发现单发异常高信号,病灶检出率为100%。各期MR 弥散加权成像和T2WI缺血损伤体积对比中,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的T2WI缺血损伤体积要比MR弥散加权成像的大,超急性期的MR 弥散加权成像缺血损伤体积和慢性期临床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研究表明,MR 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影响,病灶检出率较高。

  综上所述,MR 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诊断的中应用,能够有效检验患者的脑梗塞疾病发展情况,对于患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东辉,李志平,石伟辉,张伟恒.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467-469.

  [2] 冯莉莉,麻增林,田晞,张骞,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7):3209-3212.

  [3] 章宏,鲁国卫,程平章,尹成俊,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77-779.

  [4] 张沁,买买提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新疆医学,2014,44:86-87.

  [5] 沈路科,林云亮,刘向华,黄志明,等.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3):190-192.

  姜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