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具有的应用效果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健康教育,慢性胃炎
  • 发布时间:2015-09-08 08:37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科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胃炎健康教育效果明确,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前言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预后的影响效果,对我科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共收集我科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年龄均是(45.52±8.83)岁,年龄范围是28~70岁;观察组年龄均是(44.35±9.46)岁,年龄范围是28~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如下: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并且心、肝、肾等功能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已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书,能够配合完成量表调查。

  1.2 方法

  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疾病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要对病患及家属进行正确的疾病知识,包括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病理生理机制、常规的治疗方法、特殊治疗方法、用药知识宣教,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宣教形式包括与患者互动开展交流会、讲座、制作宣传栏及宣传册、口头讲解等方式。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慢性胃炎防治知识问答互动时,我院专科护士将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必要时会请医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理解更多。

  1.2.2 心理护理教育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需要循序进进,时间较长。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会出现焦虑、不安以及烦闷等不良情绪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刺激会使患者及家属逐渐丧失治疗的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高度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动态,针对性的对患者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乐观向上的客观态度。

  1.2.3 生活与饮食护理

  胃肠道疾病更加注重饮食的调节,并且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为患者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饮食方案,介绍饮食方案的合理性、健康性与科学性。多食温热、流质食物,不可过饱,禁食冷饮、油腻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多吃高蛋白低热量食物,少吃多餐。让患者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1.2.4 用药宣传教育

  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对于专科护士无法解答的问题,护理人员一定要虚心请教我院药剂师,给患者及家属一个标准的答案。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及病情定量、按时按需服药,不得擅自减量、加量、减药、加药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后,不能隐瞒,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1.3 判定标准

  1.3.1 制定疾病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满意度调查表总分共100分,满意:评分>80分;基本满意:评分65~85分;不满意:评分<65分。以基本满意、满意作为满意度。

  1.3.2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睡眠质量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分,总分值为20分,分值越低表示睡眠状况越好,护理效果越好,相反分值越高,睡眠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情况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35例,满意度是77%,其中不满意8例,15例基本满意,12例满意。实验组35例,满意度是94%,其中不满意2例,9例基本满意,24例满意。两组相比,实验组满意度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由多种病因引起。较为多见的为饮食不规律、胃食管反流、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他未发现的疾病病因。慢性胃炎的治疗较其他疾病更加难于彻底治愈,需要慢性调养,精心护理。慢性胃炎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是需要在日常生活慢慢调养,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我们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几重要的部分。

  本次研究者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并建立档案,然后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使本病的诱发因素得到降低,使病情得到大大改善。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救治力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看文献

  [1]刘晓兰.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03(3):321-323.

  [2]陈玉萍,陈翠杰,娄丽艳,李玉芝,韩淑霞.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228-229.

  罗浩玮 李婧婧 张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