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树光的雕刻人生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潮州木雕,雕刻艺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09:29
潮州木雕是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2006年5月,潮州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木为纸,以刀为笔。在干雕万缕、一刀一刻中,广东省文化艺术品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岭南美术院副院长魏树光凭着过硬的刀功闯荡潮州木雕界多年。魏树光既修复缺损和收藏老木雕,又继承发扬创造新木雕,他的足迹构成了一条潮州木雕的传承之路。
巧手焕发枯木春
在潮汕地区,建筑、家具及祭祀器之上随处可见潮州木雕的身影。魏树光的父亲从改革开放之初就致力于开展潮州木雕艺术的收藏和修复,拥有木雕厂。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木雕艺术颇有涉猎。初中毕业后,自嘲“不爱学习”的魏树光到父亲的木雕厂帮工,自此踏进了木雕艺术之路。
潮州木雕以精雕细刻著称,声名远扬的镂通雕就是以细腻的刀路,多层镂空的雕刻技术,让世人惊奇。潮汕话“雕刀仔过利”,就是形容此人刀功过硬,很厉害。这种极尽细致的雕刻工艺,背后是数十年的艰苦训练。
“前三年基本都在学磨刀。雕刻木雕的刀种多达几十种,有平刀、圆刀、斜刀等,不仅要学会每一种刀的功能和用处,根据雕刻内容判断使用刀种,而且必须学会磨刀,因为刀刃锋剩度影响到刀刻效果。”魏树光说。
学艺之路,枯燥、简单。但魏树光一坚持就是十年,并掌握了一手修复木雕的绝活。修复与重新雕刻不一样。“每一个朝代的木雕烙印着不同的时代和民族特色。老话说‘修旧如旧’,木雕上的人物有着不同年代特有的衣着、神态,如果张冠李戴,在唐代人身上雕刻一个汉代人的脑袋,就很滑稽了。”魏树光坦言,人物修复最为困难。有时送来修复的木雕里缺少整个人,根本不知道是男是女,文官还是武官,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动手修复。
如何判断呢?魏树光笑言,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记。日积月累,他在脑海中形成一本“活词库”。一看到残缺的老木雕,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相应的残缺部分是怎么样的。目前,魏树光是全潮州唯一一家修复木雕的“修复专业户”。广东省博物馆、陈家祠等处的木雕修复均找他。
魏树光最近为陈家祠修复了一组作品,所修补的人物脸部、花虫乌兽、衣冠等部分细如发丝、小如黄豆,甚至有些地方还是镂空的,稍不注意,立刻就会断掉。经他巧手修复,木雕补得纹丝合缝,新旧衔接处看不出有修复痕迹。
省博物馆部分木雕作品来自他的收藏
知之深,爱之切。在木雕世界里浸泡久了,魏树光为潮州木雕精美的艺术魅力所震撼。
潮州木雕多以坚韧度适中的樟木为材质,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通雕、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珑,层次丰富。潮州木雕讲究因材施艺,对内容庞杂丰富的作品,构图上多采用“之”字形排径,利用山水亭榭将曲折、连续的故事巧妙地分割为不同画面。特别之处,对处于动态的物象的细微之处也绝不含糊和马虎,人物的发丝、须眉和面部表情,战马的缰绳,禽兽的飞、走形态,鱼虾蟹的游弋攀爬姿势等都被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潮州木雕不仅仅是民间工艺品,更是潮州文化的代表。”为此,魏树光长期收藏潮州木雕,希望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为此,魏树光创办了潮州培光木雕艺术馆,集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他的收藏量不少于3万件。广东省博物馆、陈家祠里面近三分之一的木雕作品均来自魏树光的收藏。
魏树光多年来成功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如何寻找两者间的平衡呢?他的秘诀很简单,把作品创造到极致,遇到好作品,把之留住。他坚持认为,木雕作品的创作不能一味从经济角度出发,要把灵气和才情融入到作品中。
从事收藏几十年,让魏树光最为震撼的收藏作品是新收藏的一件佛龛构件,潮汕地区用来供神所用。长约l米、宽30多公分的木雕面上,雕刻着6个人物故事。木雕面上,山峦曲径、亭台楼阁,每一层清晰可见;人物或行走在舟桥木石,或活跃在厅堂庭院之间,统一协调,饱满繁复。花边雕刻有八仙八骑八宝十六童子。让人啧啧称奇的是,细小的人物头戴着更加微小的帽子,帽子还采用镂空雕刻;骑马鞭细如毛却清晰可见。“可以想象艺术家雕刻时,只要刀锋一偏,镂空、马鞭这些细小之处随时都会折断。创作年代时根本就没有胶水,断了也没得补,只能一气呵成才能完成。”魏树光感叹道。
多数藏家之所以收藏艺术品,看重的是增值、保值效应,什么样的木雕才具有这种效应?魏树光说,刻工灵活生动,犹如行云流水般,作品所成之处皆灵气萦绕栩栩如生,这才是好作品。“当然,还要看其来自什么年代,达到何种精细度。”
魏树光担忧潮州木雕工艺后继乏人,前景不明朗。他说,很多年轻人嫌辛苦都不愿意从事木雕工作;一些人只注重效益,部分工艺以机器代替人工,机雕是产品化生产,长此以往传统潮州木雕的艺术价值必定会慢慢失去。
近几年来,他专心从事雕刻创作,目的在于把潮州木雕工艺发扬光大。“要与众不同,就要做自己最为熟悉、最为擅长的事。”魏树光一直以来与老木雕打交道,熟知老木雕的艺术特色。他的创作题材仿古,内容丰富,从花乌虫鱼到民间神话传说、潮剧戏曲无所不有。人物题材多取自《三国演义》、《二十四孝》、《渔樵耕读》收藏的作品独立屏风。等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擅长通雕艺术手法,尤其精于多层次通雕,表现感强。魏树光创作的木雕作品兼顾实用性和装饰性,有屏风、挂屏、插屏等多种。
魏树光说,从工艺上来讲,立体、多层次镂通雕是潮州木雕的最大特色,很多还贴上金箔。一件木雕作品,分为上手工、下手工、打磨和油漆几道工艺。木雕与画画完全不同,画家的作品不一定能用来雕刻。木雕构图时,设计者需全盘考虑,应想到每一层要布置什么内容。如雕刻出来的树枝未端上面挂着一片叶子,十分稀薄,雕刻过程中假如没有考虑如何支撑之,其很容易就折断了。
9月份,魏树光将在广东墨高美术馆开设一个关于潮州木雕的展览,包括巧夺天工的“虾蟹篓”等近二百件木雕集体亮相展示潮州文化。展出的木雕涵盖明清时期到民国,展览将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老木雕,意在展示传统,把遗失的传统文化找回来;一部分是新木雕,包括木雕在中式家具、建筑、空间上的应用,把文物带回家。魏树光说,“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应该是保留旧的,发扬新的。传统意义上的老房子都被拆完了,如果在新房子安装上木雕,一两百年后,装饰品也是对传统木雕的一种传承。
陈昱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