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股市倒春寒 猴年不悲观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股市,猴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3-07 17:04
编者按:
早前根据周易天文推算,2015年的冬天将会是自2010年来最冷的冬天。2015年的冬天有多冷?就拿深圳来说,最低气温降至10年来最低,同时寒潮带来的凝冻让很多人都以为深圳下雪了。
恶劣的环境同样在A股市场上演--自2016年1月以来,A股出现股灾3.0。整个1月份,上证指数跌去22.65%,十分惨烈。2月4日,是中国24节气中的立春。在下跌了多日后,A股开始反弹,正当大家期盼春的呼唤,春的播种,2月25日的大阴线,又让股市倒春寒来得特别猛烈。
猴年的市场注定就是要上蹿下跳?年初的大跌是否就让我们必须对全年的走势变得悲观至极?
事实上,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人民币汇率、周期品市场还是资金面等多角度分析,猴年A股并没有想象中糟糕,当前市场缺乏的只是“人心”,一旦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春生”的行情也就渐行渐近了。
注:本文的“猴年不悲观”是指对农历新年(2月4日)以后的走势不悲观。
股市倒春寒
2月25日,几乎是在没有实质利空的情况下,A股走势出现单边下跌走势,上证指数收盘跌幅6.41%,创业板指下跌7.56%。这一天是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的第五天,同时也是熔断机制暂停后,A股首次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市场信心接近崩溃。
灾难接二连三发生:2月29日,A股再现大跌,上证指数最低2638.96点,离前次低点2638.30点仅一步之遥,A股岌岌可危。
说好的跨年行情没有等到就算了,那么,说好的春播行情又在哪里呢?2016年的这一场倒春寒来得太早,同时又过于寒冷。
股灾3.0的延续
25日当天的大跌使得始于年前的反弹成果被吞噬,大盘失守2800点,并跌破全部中短期均线支撑,中小创损失更为惨重,行业题材尽墨,千股跌停再现。
奇怪的是,从消息面上,似找不出实质利空,我们唯一能找到的“所谓”的利空只有两个:从资金面上看,有所趋紧,货币市场利率飙高;此外,还有传言注册制将很快实施。实际上,有关注册制将从3月份开始实施的言论就没有停歇过,而证监会发言人对此也有过表态,从3月份开始的未来两年为讨论实施窗口期,并不能理解为马上就要实施。因此,把这个看作利空多少有些牵强了。此外,我们注意到,消息面上反而有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首次对外披露的利好刺激,既便这样,也难掀狂澜,股灾3.0的余震未消。
无关业绩,而在信心
如何来解读突出其来的暴跌呢?国元证券认为,今年1月份股市暴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汇率问题,春节之后,人民币有了大幅升值,大宗商品也已经止跌,这都对市场信心提振作用,因此股市的风险偏好有所修复。但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又不断下跌,国际大宗价格也大幅波动,同时黄金价格持续上升,预示着全球范围内谨慎情绪又有所聚集。尽管人民币汇率走弱在短期内与股市资金面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信心层面,对于股市却是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行情的演绎,无关业绩,而在信心”。是信心直接导致了行情的变化。在无实质性重大利空的背景下,市场单边下跌,无任何反弹,这种现象暗示着随着指数的下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减仓或者清仓,以至于发生踩踏。
经过三次股灾的洗理后,投资者如惊弓之鸟,这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2月25日的大跌,也再次创伤了投资者的情绪。
2月29日,本周一开市后,A股开盘后跳水下挫,上证指数盘中最大跌幅超过4%,最低指数2638.96点,离前次低点仅一步之遥;创业板走势则更弱了,创下1841点的调整新低。不过,本次下跌与前次有所不同,成交量缩小,显示出投资者虽然悲观,但并未恐慌。这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现象。
同时,在本轮下跌中,创业板显得更加弱不禁风。自2月23日下跌以来,创业板指连续下跌的天数达到5天,指数跌幅达到16.27%;而同期上证指数只跌了3天,同时指数跌幅为8.17%。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二八分化现象。
转机发生在2月29日晚上。央行决定自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本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6800亿。
3月1日,A股上演深V走势,2700点失而复得。3月2日,主要指数上涨逾4%,同时成交量亦明显放大市场有回暖迹象。
事实上,市场目前并不缺资金,缺的是人心。面对已经基本跌到合理的估值,我们不应再过度悲观。
本刊记者 张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