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已失去意义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运营商,海南,支付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05 14:50
“携号转网”呼吁已久,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中移动高层最近表示,目前已陆续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试点“携号转网”,这被不少媒体解读为要推行全国性的“携号转网”的前兆。
携号转网从2010年起便开始试点,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直到今天工信部才批准了5个省市试点,然而6年过去了,“携号转网”看似姗姗而来却不来,消费者的手机号依旧被“捆绑”住。
“携号转网”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运营商身上。运营商为避免肥水外流,通过技术手段人为设置各种门槛,阻止用户携出。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吐槽:要成功“携号转网”需要30多个程序。而对用户来说,一旦匆忙“携号转网”,绑定的银行、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信息,可能会全部瘫痪,让人“伤不起”。
笔者认为,“携号转网”是十年前有效解决市场竞争的办法,如今价值已经不大。时下用户通过双卡双待、呼叫转移等技术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携号转网”。
对于消费者来说,“携号转网”的主要原因是某运营商的套餐价格、服务水平、网络质量不如其他运营商,想要换换试试。但目前三大运营商均设置了不同的套餐选择,价格上差别越来越小,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相互间不分伯仲,用户携号转网的实际需求已在不断降低。
而“携号转网”对现有运营商的市场分配格局影响亦不大了,甚至说几无影响。因为目前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充分选择,只有极少数需要携号转网、保留号码的需求。更有甚者认为,携号转网实则浪费了重大社会资源,只满足极少数人需要,应暂停此项业务。
“携号转网”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与各行各业关系密切,已不是简简单单一个通信行业内部的事情,这需要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力协调,没有强力的政府监管,没有特殊监管政策,很难靠自由市场竞争达到目的。
吴勇毅 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