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乡村谈起 互联网3.0:与实体经济再平衡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互联网,创业
  • 发布时间:2016-06-25 14:47

  互联网正在全国各地掀起一场全民创业创新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小村庄——江苏省扬州市雎宁县东风村。

  5月23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2016首届中国扬州互联网大会在美丽的扬州隆重开幕。

  江苏省雎宁县委宣传部长陈良详细介绍了在雎宁的互联网实践是如何从影响一个小乡村到影响整个雎宁县的。“2011年睢宁县电子商务零售额只有1.5亿元,2015年全县网络零售销售额达到85亿元,今年预计网络零售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指出,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互联网进入实体的生产阶段,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蓝海。如何认识好、把握好、应用好互联网,仍然是一个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时代的“小岗村”

  当乡土中国融进电子商务会产生怎样的骤变?

  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感叹再不创业就晚了,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开启了雎宁县许多农民一段激情燃烧的网络创业岁月。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农村发展大幕。东风村也因此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小岗村”。

  互联网改变了现有的产业生态。雎宁县既没有木材的原材料市场,也没有实体的线下的木材家具市场,却诞生了到今年年底将近150亿元销售额,这完全是通过信息化带动电子商务的一个例子。农民只是在网上找市场,建立了一个全球全国的大的平台市场,然后在自己的家庭进行前院后场式的生产加工过程。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加工和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与其配套的信息服务、设计美工等服务业快速推进,这样的产业链就硬生生的在这个地区诞生了。

  陈良指出,互联网真正改变了农民的命运。到2015年底,东风村的村民年均收入超过2.98万元。全村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网上零售额达到17亿元。消费物品,消费观念,消费文化也都随之发生改变。脱下农装穿上工装,住进楼房别墅,乘坐最时尚的交通工具。有数据统计,东风村娱乐消费占整个消费的18.9%。

  事实上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东风村,是好多镇,是雎宁县,是扬州市。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扬州坚持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百度、阿里纷纷落户扬州,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入驻企业600多家,华为云计算中心将正式落户扬州。扬州将加快互联网的特色产业和扬州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全面深度融合,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国家经济的新蓝海

  发生在江苏省扬州市雎宁县东风村的互联网故事正在全国范围陆续上演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仍在发酵,继续向更深层次工业生产领域渗透。

  在吴基传看来,互联网正在从消费阶段向生产阶段渗透,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我们国家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社会生产,这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3.0时代。这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GE(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预测,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率每年提高1%~1.5%,那么未来20年,它将使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当前提高25%~40%;如果世界其他地区能确保实现美国生产率增长的一半,那么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会为全球GDP增加10万亿~15万亿美元。

  我国也有学者分析指出,互联网进入生产领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0%,可以降低成本20%,可以减少排放污染10%。麦肯锡研究报告更是指出从2013到2025年间,互联网在中国GDP增长中贡献可望达到7%到22%。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指出,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再平衡过程已经开启,必须让互联网拥抱实体经济。未来,通过万物互联实现网络化运营,依靠数据驱动实现敏捷制造,通过需求导向实现零库存,柔性制造到实现个性化生产将诞生庞大的创新机会与挑战。

  未来网络机遇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电信运营商而言,如何把握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指出,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结合,将有十分巨大的市场前景,但需要在新的互联网体系架构方面不断探索。未来网络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难得的历史机遇。

  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建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CENI)已经开通,将在40个城市建设100个边缘网络搭建一个大规模、国家级的实验网络平台。

  “互联网这个工具离不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物质社会的支撑,二是人仍然是互联网的主体。”吴基传强调称,必须要对互联网有足够认识和应用,但它作为信息时代的先进工具,仍然不能代替物质资料,物质生产的第一性规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轻视或者不重视互联网发展,但是过度的不准确的认知可能导致如同1999年的网络泡沫危险。”

  本报记者 王彦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