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重申美育的意义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0-11 10:51

美育”这个概念首先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他在西方美学史上同时也在人类文化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并对审美教育问题做出系统的理论阐述。

席勒的美育思想与其政治观点是分不开的,席勒剖析了他当时所面对的时代病症并试图寻求对应之策,他把希望寄托到了审美的国度里,尽管这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但是他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评是非常有价值的。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100年前就提出了著名的命题“以美育代宗教”,以期建构起人们的精神家园。蔡元培先生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是对彼时中华民族所遭遇的意义困惑、作为终极关怀的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失以及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强势传入所做出的时代性思考与回应。

不管是席勒还是蔡元培所面对的时代问题在今天都没有完全消失,反而随着现代化、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变得更加复杂。在我们的现代性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后现代思潮已经开始大量涌入,对于严肃与崇高的解构甚嚣尘上,这在当下流行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众所周知,如今,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泛化的倾向亦愈演愈烈,这一方面矫正了20世纪某些时期所出现的对于人的感性欲望的压抑,另一方面又走向了一个新的极端,即对于理性思考的排斥,这显然不利于个人完整人格的培养。

因而在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重申美育。审美能力是沟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桥梁,在审美活动中,个人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不仅是哲学家需要思索的问题,也是普通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从物质上看,个人生活在必然王国。但是,在精神领域,个人却可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也只有在自由王国中,个人才可以实现自身全面解放,这也正是美育的功能所在。

当我们谈到美育时,自然离不开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于艺术的审美鉴赏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具体的艺术门类更加多样,因此,作为学科的艺术学的独立发展就成为历史与逻辑的必然,至2011年终于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体现出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对于艺术发展与繁荣的支持。在此前,发展文化产业也作为国家战略被提上日程。这些对于美育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审美活动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是要去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审美活动则是对感性世界、感性人生的一种体验,体验人生的意味和情趣。审美能力是体验人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直接参与审美活动的实践来培养,所以美育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直接参与审美活动。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推行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重视物质与经济、轻视精神与文化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价值评价体系的错乱。面对这样的情形,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就显得十分突出。社会环境的改善与美育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的进步必然促进另一方的完善。而且,只有在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美育才能真正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困境的一把利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