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本身其实是教人做人,不是教学艺。做戏剧教育或者培养演员我们都是为了让学员面对自己,让他能够做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让他做一个好的演员。
表演是做减法的,所以其实我们说教育教一个会表演的人或者说普通人来学表演,其实他的目的就是能够面对自己。很多人面对不了自己,有人说陈佩斯老师教成年人或者行外的人学喜剧是为了换个角度看生活,我很同意他的观点。另外还有就是让学员直面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优点,知道自己对什么事情有欲望,对什么事情没有欲望,并且能够给他力量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不愿意做但是又必须做的事。
我的戏剧教学人群分四类:第一类业余的,我们叫爱好型,是非职业人员爱好型普及类,这些人学习戏剧,就是为了知道大概的表演艺术,培养一个很好的习惯,成为剧场的常客;第二类叫体验阶段,我们会稍微抛出一点专业的内容,让他参与到戏剧工作当中,他可能在参与之后成为表演演员;第三类是专业训练,就是让他真正体验戏剧,在一个剧组待一个半月时间,感受一部戏是如何孵化出来的,经历深层次的体验;第四类叫社会应用系列,很多是公益项目,像自闭症孩子的这种戏剧工作坊,用这种方式的还有企业培训以及儿童戏剧教育。
在社会应用戏剧中,我们需要其他专业人员的配合,比如在企业我们需要企业咨询师,还有企业心理学者,还有人力资源专家,他们和我们配合去做戏剧培训,而且以他们为主体。
儿童戏剧教育其实最难,我们需要既了解戏剧,又了解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的机构,但目前整个儿童教育板块都欠缺综合性人才。
艺术教育的核心还是教孩子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他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自身的问题还是外界的问题、沟通的问题还是自信的问题,他都能通过排戏、演戏、表演专业,去了解、理解他自己该怎么做,最终其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常来讲,0~4岁早教这个时期重点在于他的体能,应用运动开发脑力。4岁到小学低年级,这段时间重点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时候可以介入美育,尤其戏剧教育,培养他解决问题与合作沟通的能力。10岁往后,这个时间段的戏剧教育就偏向方向性,如果他决定要从事这个行业,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分水岭,他需要去学习表演技巧,包括他在相对的年龄时段要进行嗓子保护,进行身高的控制、体重的控制、形象的控制,这些都需要在10岁之后慢慢开始去做。与业余类别的学习不同,专业的戏剧演员、导演更多的体会是痛苦,痛苦也是我们在培训中对专业演员特别添加的训练。(岳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