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也是一门生意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07 11:07
创业本身是很残酷的,不管你以何种身份投身创业,都要有强大的内心。
3月13日,由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彭凡创办的武汉励合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励合化学),继去年A轮融资3500万元后,再获A+轮5000万元融资。
此次融资由招商银行旗下机构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领投,武汉东湖天使基金跟投。据介绍,融资后,该公司估值近5亿元。
3月15日,在位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园的办公室里,励合化学CEO彭凡告诉《支点》记者,公司即将全面进军药物安全评价领域,构建医药研发大平台,而这一领域是个2000亿元的大市场。
实验室创业
彭凡压根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创业,尤其是成为武汉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博士生后,除了学业,彭凡无暇他顾。几乎每天,他都有十几个小时与世隔绝,泡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很枯燥,经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彭凡说,这是对意志力的极大磨砺。
彭凡更没有想到的是,实验最终竟成为他创业的引路者,那段经历更让他形成了一种如条件反射般的韧性,在创业过程中受益良多。
一次做实验,彭凡需要一种手性化合物材料。通俗来说,手性化合物就好比人的左右手,呈镜面对称,平面上却不能重合。在成品西药中,约6成以上为手性化合物药品。
彭凡发现,这种原料在国内极难买到,他通过外贸网站从国外买到原料,价格不菲。于是,彭凡萌发了自己合成这种原料的想法。经过半年的实验,合成获得成功,而原料的成本仅为国外产品售价的四分之一。他又试着将这种合成材料放在网上销售,结果首批产品不到一年就卖完,净赚18万元。
彭凡告诉记者,“手性合成”被业界称为化学合成的明珠。相对而言,手性合成药物药效高、用药量少,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但合成的技术难度很高。据了解,在全球排名前十的药品中,一半以上属于手性化合物范畴。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用手性催化剂生产手性药物的化学家,足见其技术壁垒之高。
彭凡还发现,不少手性材料都很难买,且价格昂贵,有些毫克级别的产品就能卖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经过一段时间研发,彭凡已经可以合成七八种手性化合物。2012年,博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彭凡利用之前赚得的第一桶金,与另外4个小伙伴一起,正式成立励合化学,取励精图治、合作共赢之意。
蚂蚁吞象
“创业本身是很残酷的,不管你以何种身份投身创业,都要有强大的内心。商场绝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善待你。”彭凡如是说。
公司成立之初,因为商业方案不够完善,两个月没有接到一笔订单。屋漏偏逢连夜雨,彭凡订购了一批原料,付了5万元货款后,供应商却消失了。
一系列挫折,也引发了创业伙伴间的巨大分歧,其中两位相继离开了公司。在靠吃桂林米粉成功熬过3个月后,励合化学才迎来第一笔8万元的订单,度过危机。
此后,公司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期。
励合化学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不足300万元。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
2017年3月30日,励合化学获得中钰资本领投、东湖创投跟投的3500万元A轮融资。这也是湖北省生物医药企业A轮融资单笔最大金额。这一记录,在今年被励合化学再度刷新。
“资本看好我们的绝不仅是技术”,彭凡说,励合化学未来在企业布局上有两个清晰的思路,即投资医药研发平台和医药研发品种,获得投资人极大认同。这两个思路,被彭凡形容为励合化学未来发展的两只“手”。
“左手”将依托正在试点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MAH是指药品的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相互独立,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将产品委托给不同的药厂生产。励合化学的计划是,收购一些仿制药、在研药的批文,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优化研发,再委托药厂进行代工。这意味着,励合化学将从原料提供商变成药品上市许可人。
更大的野心在“右手”。目前,励合化学已投入大批资金,自建了手性不对称催化合成及仿制药质量一次性评价等技术平台。
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据统计,全球将有150种以上总价值达340多亿美元的专利药品保护期陆续到期,到期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
有数据显示,我国仿制药市场份额占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仿制药大国。为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制出与原研药一致的药品,近年来,我国多次出台文件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中强调:到2018年底,需要完成近300个品种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有报道称,上述《意见》共涉及2万余种药物。彭凡告诉《支点》记者,如果以每种药物的评价成本为1000万元计算,这就是个2000亿元的大市场。他的目标很明确——做这个市场的分羹者。
截至目前,励合化学已经为国内10家企业的11个品种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包括石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人福医药集团、吉利德科学等在内的海内外多家医药化工集团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透露,经过18个月的谈判,励合化学已完成对国内一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并购。该企业为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GLP认证(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彭凡介绍,GLP认证的技术壁垒非常高,而且受到严格的政策管控。据他所知,国内获得GLP业务许可的公司很少。这次的收购,将为励合化学打开新的业务流量入口。
“手性合成依然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论是仿制药的研发和还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都需要大量的合成技术做支撑。”在彭凡看来,现在的商业讲究生态,在解决了底层技术构建、形成核心竞争力后,势必要上行打穿整个产业链,这样才有足够的竞争力和体量。
今年5月,励合化学将正式更名为励合医药研发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营收预计将突破3亿元。彭凡的计划是,3年内带领企业在主板上市。
鱼与熊掌
2014年,励合化学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优秀创业企业;2015年起,连续两年获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同年,入选湖北省科技厅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彭凡本人也先后获得湖北省十大优秀创业人物、武汉市全民创业十佳、3551光谷人才等称号。
然而,创业犹如一柄双刃剑,在为彭凡和企业带来机会和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
如果学业顺利,彭凡应该在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但时至今日,彭凡的身份仍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彭凡表示,延迟毕业是因为获得学位的“硬件”不达标。他将大量精力投在创业上,发表相关论文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励合化学累积产值达5亿元,至今已获得十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彭凡都是这些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在获得A轮融资以前,彭凡一直亲自参与技术研发。即使是现在,他也始终坚持把关研发实验方案。
拥有大量科研成果,并成功地进行了转化,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这些是否足以衡量个人的学术水平?高校博士学位的授予,能否有另一套评价标准?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吴小春告诉《支点》记者,国家鼓励并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鼓励技术型创业,彭凡无疑就是这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代表。
去年,该校开全国先河,设置首个创业本科专业,招收了17名学生。为鼓励学生创业,学校允许学生的休学创业年限为4-6年。吴小春告诉记者,休学可以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去休学创业,特别是休学从事商业模式创新型的创业。
吴小春直言,彭凡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所从事的,是完全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技术型创业,并且在专业学科里进行深度拓展,获得的发明专利具有一定的科技前瞻性,创办的企业还创造了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现行的博士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术创新型,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例如发表博士论文就是获得学位的刚性要求。
据了解,博士学位的授予,除了获得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教育部还要对学术论文进行抽检。目前,该校研究生院以及校领导都在积极协调此事。如果申请获批,无疑将有助于丰富高校现行的人才评价标准。
这也让彭凡看到了一线曙光。彭凡表示,他始终非常感谢母校,在创业途中,母校给了他很多支持。“我还是希望能拿到学位。再过一段时间,会抽出精力来完成这件事。”彭凡说。
《支点》记者 肖丽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