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去哪儿了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07 11:14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化,一些过去受捐的地区,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对旧衣服的需求明显降低。

  “中国70%以上的旧衣回收被扔进垃圾桶,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率不到0.1%。你的衣服在经过多次辗转后,依然可能进入垃圾场。”不久前,有微博网友如此“爆料”,一时引发关注。

  旧衣回收再生循环率是否真的如此之低?在武汉,《支点》记者走访了多家旧衣回收机构,调查发现旧衣回收循环利用现状并不像网友说的那样。物回宝循环经济公益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物回宝)负责人陈明非常肯定地表示,如果处理及时,9成以上的旧衣服可以被循环再生利用。

  一键捐衣

  2月5日上午,38岁的二胎妈妈汪荃习惯性地打开“菜鸟裹裹”公益寄件,想把前一天衣橱里整理出的一大包旧衣捐赠出去。

  此时,位于江夏大花岭的一间旧衣仓库里,来自贵州的柳阿姨和同事们,正娴熟地将手中旧衣按颜色、材质进行分拣。她们的身后,还有如山一般高、用麻袋装的旧衣服。最多两天,这些衣服就必须全部分拣完毕。

  汪荃注意到“菜鸟裹裹”的公益寄件,已经有一年多了。“首公斤免邮”,做公益还有补贴,这让汪荃心里觉得很舒服。2016年底,她第一次使用公益寄件下单,捐赠3件棉衣,收件方名为武汉物回宝,地址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一天后,快件被签收。此后,每隔一两个月,汪荃都会给物回宝寄一批旧衣。

  在成立物回宝之前,陈明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创业工作。2014年,正是循环经济最火的时候,陈明在去海外考察科技项目时发现,废旧纺织品处理在内地很多城市还是空白,并且缺乏行业标准。回汉后,他成立了一家以循环经济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一年后,物回宝循环经济公益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菜鸟网络、阿里公益、壹基金等发起一JIAN公益项目,物回宝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成员。除了接受网上捐赠,物回宝在武汉数百个社区内设置衣物回收箱,接受义捐的旧衣。

  一JIAN公益最新公布的捐赠报告显示,2017年11月、12月,联盟机构共处理49599件衣物,其中,无偿捐赠占比达30.99%,爱心义卖占比达2.21%,回收再生占比为61.22%,剩下的5.58%待处理。不久前,武汉物回宝刚给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康托养中心送去177件衣服等物资。

  陈明介绍,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利用目前主要有3种途径,分别是制成再生棉、再生纤维和工业产品。

  牛仔裤的布料中,如果加入了40%-50%的再生棉,就不会那么硬邦邦的了。此外,再生棉是劳保手套和隔音棉的主要材料。

  再生纤维的利用最为广泛。把旧衣服打碎,经过高温融和后再拉丝,纺成纤维布后可使用。我们常见的保暖大棚、易拉宝海报、无纺布面膜,都可以使用再生纤维材料制作。

  而一些腈纶毛衣,可以制作成工业铵盐,作为道路粘合剂使用。

  扣子也能用

  “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率应该可达95%左右”,陈明表示,网络上所说的“综合利用率不到0.1%”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如果真的扔到垃圾场,还要倒贴物流、人工成本。

  他的说法得到湖北阳光慈善物资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认可,该中心也开展了旧衣回收并循环利用的项目,在武汉已投入约500个回收箱。“箱子的维护费、衣服的仓储物流费用、人力成本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每一件受捐的衣服,我们都会充分利用,根本舍不得浪费”,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受捐的衣服通常要在3天内处理,以避免霉化。采用的是全人工方式处理,工人们会先根据衣服的新旧成色,分拣出符合无偿捐赠条件的衣物进行严格消毒后等待捐赠,然后将剩下的衣服按照材质、颜色进行二级、三级的分拣。衣物上的配件,例如扣子、拉链、毛领等,全部要手工摘除。

  该负责人表示,扣子和拉链经过处理后也都销售变现了,就是为了尽可能实现这些旧衣服的价值利用。

  当然,也有少量衣物因为变质而无法再利用。陈明回忆,2014年,物回宝采取到社区布点的方式收旧衣服,“那时候,社会上想捐赠旧衣的需求实在太大了,我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社区主动要求我们上门。每到一个社区,都能拖回满满一卡车。”不过,由于社区回收刚刚启动,很多市民又是第一次捐赠旧衣,许多衣服积压的时间太长,品质很低。

  近年来,这些旧衣回收机构的仓储、物流、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物回宝的仓库从最初的几百平方米扩容到了现在的7000平方米,人力也从原先的五六人增加到现在几十人。为降低成本,物回宝将处于市中心的仓库搬到远城区。

  供需双递减

  “如果无偿捐赠比例能达到20%,就已经是非常高了”,陈明告诉《支点》记者,在媒体报道的推动下,2014年开始,旧衣捐赠一度达到一个高峰,随后渐趋平稳。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各种受捐渠道越来越多,物回宝受捐旧衣数量同比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另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受捐者对于旧衣服的需求也越来越少。

  湖北阳光慈善物资中心情况相似。据介绍,目前接受该组织无偿捐赠衣物的,主要是红安、麻城、房县等地的贫困户。其中,80%都是爱心企业义捐的新衣服,20%是从受捐衣物中分拣出并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次新衣”,许多衣服还带着吊牌。

  陈明提到,受捐者的组成结构也和几年前不一样。特别是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化,一些过去受捐的地区,受捐者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对旧衣服的需求明显降低。需求者少了,对于匹配度的要求就相对高了。

  “未来受赠市场还会萎缩”,陈明预测。现在,物回宝无偿捐赠衣服的受捐者多数是孤寡老人,也都是以新衣服为主。每年,物回宝还联合东风、迪士尼等爱心企业购买新衣,捐赠给留守儿童。

  几年前,常有较真的市民给陈明打电话,要求他传照片,以证明所有受捐衣物都捐给了山区的孩子。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接受衣物循环再生的理念。陈明说,“还有少数民众仍有误区,认为旧衣公益捐赠就是把旧衣服送给有需要的人穿。准确地说,应是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生利用。”

  公益随行

  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正式出台。湖北阳光慈善物资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慈善法的出台,将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组织从旧衣捐赠行业清除出去。少数获得资质的组织和机构,也并被要求实现透明操作,专款专用。

  加入一JIAN公益项目的物回宝,还要遵守联盟的公约:40%的收益要用在公益上;无偿捐赠率不低于10%;定期公布捐赠计划。

  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陈明坦言“压力有点大”。2017年,物回宝回收衣物不到800吨,这在全国同行中只算得上中等水平。旧衣回收是微利行业,只有量大才能降低平均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件无偿捐赠的衣服回收成本是14-20元,一年的产量只有达到800吨,才能拉平运营成本并略有盈利。

  即使如此,他仍坚持在公益上的投入。除了要达到联盟公约要求,他也认为这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所必须的。物回宝在许多小区开设了四点半课堂以及免费的社区教育场馆,为居民们提供各种公益服务。“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提高与社区居民的粘合度,让居民们相信我们,更愿意把东西捐给我们。”陈明如此说。

  《支点》记者 肖丽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