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当上米老板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07 11:21
“农业要想做得好,要在城里人身上动脑筋,赚他们的钱。”
很多年过去了,小品演员郭达塑造的“换大米”形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卖大米是一件“土得掉渣”的事。
在武汉市,有一位80后女大学生,辞掉城里的工作,回乡专职卖起了大米。经过10多年打拼,她硬是把这件看起来很土的事做成了一桩大生意。如今,她的米业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元,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而她本人也当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
这位女企业家名叫胡丹,谈起自己的生意,她很淡定:“什么农村呀、城市呀,没必要分得太清楚。我人虽在农村,从事的是农业生产,但实际上赚的还是城里人的钱。”
临危请命
胡丹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胡港湾村。与很多同龄人一样,她最初走的也是“上大学、当白领”的路子。2004年大学毕业后,她在武汉市一家装饰公司当会计。
2005年,一个偶然改变了她的人生。当年,开大米加工作坊的父亲被骗了200多万元货物,作坊濒临破产,父母心力交瘁,全家顿时陷入困境。此时,弟弟妹妹还在上学,作为家中长女,胡丹决定挑起重担,重振家业。
“情况明摆着,仅靠在外打工的收入,难以帮家里渡过难关,爸爸的生意只有靠二次创业才有可能东山再起。”
胡丹的这个想法在家里炸开了锅。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母,就希望孩子能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到城里干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胡丹则认为,自己虽没做过生意,但经常听父亲讲生意经,对大米加工多少也懂些门道,加之生意上的老关系还在,只要迈过资金这道坎,工厂就能盘活,家里的困难也就有办法解决。
最终,家人同意了胡丹的想法。胡丹从父亲手里接过加工作坊,成了名符其实的米老板。
“扫街”卖米
胡丹接手后,第一件事便是借钱。卖掉一套房,找亲戚朋友借,到银行贷款,胡丹最终筹集到360万元启动资金。
筹到了钱,加工作坊就能正常运转。胡丹认为,既然是“二次创业”,就要比以前有所优化。她认为原来的加工厂厂房过小,设备落后,亟需改善。
新建厂房、增添设备后,2007年3月,胡丹挂上武汉东方荣升米业的招牌,东方荣升暗含东山再起之意。
加工规模扩大了,意味着公司的销售渠道不能只靠父亲的老关系,需要拓展新渠道,不然大米只能堆在仓库里。
初入江湖,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为了扩大营销渠道,胡丹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背着样品到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的批发市场,一家挨着一家送样品、发名片。
为什么选中批发市场而不走消费者更为熟知的商超路线?胡丹说,如今,很多行业都成了买方市场,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普通消费者在购物时更注重品牌。对于初创公司,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如果产品进商超直接面对消费者,竞争太激烈,还不如主打对品牌敏感度相对较低的批发市场。
事实证明,到批发市场“扫街”这个笨招效果不错,“只要大米的品相好、价格公道,就有市场”。
慢慢地,胡丹的生意开始走上正轨。
拜师种田
生意越来越好,胡丹却发现了新问题:营销渠道打开了,原粮供应却跟不上了。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在家种地的农民到城里打工,农村水田大面积抛荒。种田的少了,收上来的粮食就少了,没有粮食还怎么办大米加工厂?”从2008年开始,胡丹转变经营思路,以前主要靠收购农民的粮食作原料,如今自己种。
没有水田,就流转,反正很多水田被抛荒;没有人手,就请人,好在农村还有不少富余劳动力;不会种田,就去请教农科院的专家,他们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提供优质种苗。
2011年,胡丹在胡港湾村流转了1000亩水田,用于种植优质水稻和小麦,并带领村里的60家农户成立了合作社。
“自己种粮,也有利于提升大米品质。”胡丹说,因种植面积扩大,可统一水稻品种,统一使用有机肥,统一植保,统一用机械化耕作,而且亩产量也比农民散种更高,从原来的1200斤提高到了1400斤。
胡丹不断扩大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并相继流转了周边村的农田。到2016年,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两万亩。从育秧、播种、收割到包装,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
为了让客户对销售的大米更放心,胡丹借鉴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在农田实现物联网全覆盖,农田内设有摄像头、虫情测报仪、温度传感器等,不仅公司可随时监控庄稼的各种信息,连客户也都能在网上随时看到庄稼的生长情况。
供给端的问题解决了,营销端不断扩展,胡丹的事业也越做越大,到2015年,公司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2017年达到1.2亿元。
企业“三板斧”
卖大米一年破亿,胡丹自有“三板斧”:抓好时机,把控品质,诚信经营。
何谓抓好时机?胡丹说,在她小时候,包括她家的作坊在内,周边的大米加工厂有几十家。后来很多人觉得种田不赚钱,跑到城里打工,农村种田的少了,大米加工厂自然也少了,“恰在这时,我进来了。到目前,整个黄陂区只有两家大米加工厂,而市场一直在扩大”。
市场扩大,并不意味着客户一定要买哪家的产品,品质好才是王道。经过多年的实践,胡丹已摸索出批发市场对大米品质的要求:“批发市场上,价格基本是透明的,客户更看重的是米的品相好不好,口感好不好。只要这两点做到了,销售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品质好,只代表客户认可你的产品,但不一定认可你这个人。认可产品可能只是一笔买卖,而认可人则是一辈子的生意。胡丹说,以前的加工作坊,多少存在短斤少两的现象,虽说一袋50斤的米少装几两看起来只少了一点点,但批发客户通常一次就要订购上万袋,如果每袋都少几两米,对客户来说损失就大了,“做生意,只有讲诚信,才会有稳定的老客户”。
凭借这“三板斧”,胡丹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她坦言,压力也与日俱增。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同行竞争,而是来自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
“有没有注意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注重品质,讲究吃得健康。在饮食结构中,大米的占比下降了,水果的需求增加了。”胡丹认为,这一变化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公司的业务也必须跟着信号变。
看好农旅融合
胡丹将创新的方向瞄向了农旅融合。
“近两年,我经常在想,大米加工厂为什么能取得一些成功?其实质是将农村的优质资源与城市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对接,赚的还是城里人的钱,因为大米经批发市场最终还是被端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胡丹认为,不管未来怎么发展,农业还是应与城里人的消费需求对接,把城里人的新型消费需求转移到农村。
“不管是谁,吃喝玩乐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当吃与喝的需求满足之后,城里人就会对玩与乐有更多消费冲动。”胡丹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将合作社的两万亩农田打造成“休闲农业综合体”。在“综合体”里,既有水稻主题公园,又有诗画田园,还有瓜果采摘基地,既能供旅游观光,又能用来休闲度假,还能将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业态囊括在内,是一种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
“当然,‘休闲农业综合体’目前只是一个构想,仅凭我个人的力量还不够,需要更多人的合力。”胡丹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她对农业的未来更有信心。
《支点》记者 何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