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1-04-24 19:16

  摘要:思维能力锻炼是数学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数学素养养成的基础环节,思维能力的强化对推动学生全面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本文通过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分析思维能力锻炼的原则,探讨科学的数学课程开展策略,对思维能力进行高效培养,推动学生科学成长。

  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高效推进,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数学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抽象,是培养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当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思路不能有效适应思维能力培养要求,需要教师提升主动创新意识,充分结合数学课程实际和学生情况,对课堂授课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推动思维能力的科学养成。

  2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处在思维发展和思想情感成熟的关键阶段,其思维特点较为明显。一是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具备了基础的知识水平和相应的常识,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对相关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利用自身知识解决比较直观的问题。二是抽象意识较为不足,作为生活成长的必备技能,是知识运用水平的高效展示,需要学生利用能够自身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小学生受到其年龄和成长经历的影响,正处在抽象思维的养成阶段,需要利用数学学科优势,对思维形成有效的练习。三是思维专注度较为不足,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受到学前教育的影响,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保持较好的专注度,无法形成较好的学习效果。[1]

  3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则

  数学课程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遵守以下原则。一是以生为本的原则,作为课程活动的主导者,教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根据其思维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流程,强化课堂活动的科学性,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二是坚持持续性原则,思维能力的成长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阶段性设置,融入到课堂活动,明确授课方向,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成效。[2]三是要强化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数学学科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无法保持持久的专注度,教师要重视兴趣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其思维发散度,推动思维养成效果的提升。[3]

  4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4.1 优化教学理念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准确把握师生定位,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制定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提升教学实效性。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有效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水平,实现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开展。

  4.2 激发参与积极性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是推动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强化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形成有效的吸引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专注度。为满足抽象思维的培养需求,教师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思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行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在情境构建中要融入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使其能够利用自身生活经验,实现对知识的准确理解。例如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可以构建超市购物的场景,由学生扮演顾客,设置相应的物品单价和重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情境探索过程实现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数学资料,将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呈现,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

  4.3 创新教学形式

  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对推动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相对固定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思维缺乏有效的引导,教师要提升主动创新意识,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科学选择教学形式,科学设计自主探索环节和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知识构建过程,实现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微课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微课的自主学习,实现对思维能力的自主锻炼,教师要根据微课内容,设置相应的自主探索任务,对学生思维方向进行引导。同时要利用合作学习思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制定相应的小组任务,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积极讨论和共同协作,实现思维的高效交互,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问题解决思路,实现思维的有效发散,推动思维能力的整体提升,并通过小组任务的实践过程,形成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提供长方形卡纸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探索,实现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4.3 优化课堂评价

  完善的课堂评价是推动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础,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评价内容,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思路,重视思维能力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成长情况形成准确的评价,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完善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表扬,强化学生的参与度。

  5 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和学生思维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对学生思维形成科学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巧.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C].2020 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 2020.

  [2]赵付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51):91-92.

  [3]陈文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704(9):298-29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