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18 11:05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核心学科之一。高中物理的学习不再局限在基本物理现象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运用与探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一)知识点多。对于高中的物理教学,从内容上分析,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比初中物理要多很多。而且,每个知识点的难度都要比初中物理要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高中物理的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无论是教师教学水平,还是教学方式的运用,整个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都是巨大的,而学生承受的学习负担也是巨大的。
(二)理论性强。高中物理学科,它的难度增加是由学生的认知、年龄的变化以及理解能力决定的,随着学生认识、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科的理论性也会不断的增加,高中物理的知识涉及不再像初中物理那样更多的关注于生活经验、物理现象的教学,而是更加具有理论细分化,更加注重对相关理论的深入探究和应用。如:静电场、恒定电路、磁场等模块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进度加快。高中物理的教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介于以上两种要求,学生学习的学科数量不断的增加,物理学习的节奏也在逐渐的加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变得更加苛刻,如:创新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学科之间的知识运用能力等等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思维能力是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无论在哪一门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对于物理这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而言,良好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物理知识,理解概念描述的意义,以及掌握相关物理公式的使用方法以及意义、目的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迅速的掌握物理知识。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直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物理形象思维能力需要为高中生提供实现抽象物理知识形象化的机会,在教学中物理教师不仅要设计直观的教学思路,还应该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物理知识的直观展现。如教师在教学环节强化多媒体的有效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动画和影像等多种形式展示物理知识,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形象思维,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想象化和直观化,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电荷》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各个单位和微观结构,并明确电荷的运动轨迹,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授课,通过直观的形象展示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如展示带电微粒的微观结构模型图和电荷模型图,播放电荷运动模拟动画等。此时,教师应该应用多媒体,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和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直接观察物理知识内涵和表象的机会,他们能抓住形象思维的重点,从而对其物理形象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科学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首先保证教学情境具有合理性和逻辑性,构建完整物理体系,因此教师要科学化设计教学情境,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物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和逻辑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将知识有机化整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及学习成绩等有简单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内容特点,在备考的过程中准备一些难度不同的问题,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和引导,既能够确保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信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又能满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探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是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吗?炒菜时加盐使食物有了咸味是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从而创建科学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到本节课的探讨和学习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有效的思维迁移,训练学生的物理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培养耗时长、难度大,应渗透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并以有效的思维迁移逐步训练创造性思维。思维迁移要求学生能够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做到知识迁移。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联系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事物之间有关联,就会相互影响,而对它们之间的这些相互关联进行迁移,达到同化的效果,就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对此,物理教学中训练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思维会变得更为敏捷,灵活性更强,进而就能高效思考,准确快速解决问题,或者得出结论。圆周运动周期概念迁移中,就可引出更多的概念,如交流电、振动等。又比如万有引力概念迁移,可归纳和演绎出库仑力概念。总之,在运用概念教学处理物理问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打消其多元认知障碍,使其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寻找相同要素,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将其同化,确保顺利解决问题,达到思维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是学生的核心学习科目,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师,既要认识到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还要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感悟,让学生在物理知识上的认知有持续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祥.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高考,2021(13):115-116.
[2]杨超.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9):61-62.
[3]吴国山.浅析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黑河教育,2021(01):40-41.
作者信息:韩叔叶(1989),女,朔州市朔城区人,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